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一线工程师”是一种介于工程研究型与技能应用型之间的人才类型,具有独特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南阳师范学院创新并实践了工程类专业“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需求构建教学体系,为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和推向深入,从点、线、面、体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研究型课堂教学体系、研究型实践创新体系和课内外自主科研体系3个方面构建的物流工程专业研究型教学体系有助于物流工程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研究型课堂教学体系主要由启发式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及研讨课构成;研究型实践创新体系包含专业基础技能、专业综合设计、自选课题型综合训练等;课内外自主科研体系涵盖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及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等项目;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学习与科研相长的研究型教学体系,确保物流工程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专创融合是教育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具有时代价值、教育价值和人本价值.针对专创融合教育中的培养目标无法动态匹配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培养体系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体系脱节、实践平台无法有效支撑专创融合教育的现实困境,将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从目标匹配、模块耦合和平台支撑三个维度研究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专创融合模式,构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体系"金字塔"模型,打造专创融合"四项目驱动、三导师引领、四课程协同"的"434"模块化耦合体系,建立"科创—赛创—社创—孵创"实践训练平台支撑系统,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及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形成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典型范式.  相似文献   

4.
创新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专业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高度融合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结合学校实际,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重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多元评价模式建立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改革紧密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基本技能、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出发,对教学体系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文章从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的创新出发,本文论述了在工程训练中开展创新实践践必要性,介绍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战内容.  相似文献   

6.
武峻  杨帆  薛立磊 《河南教育》2023,(12):55-56
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一转变,本研究从构建应用型高校实践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手段以及优化实践人才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通过完善和优化实践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有其他教学过程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改革应紧密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文章从工程训练与工程素质的关系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加强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综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学习基础工艺知识,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其成为具有综合工程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校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密切配合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工程训练为载体,以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口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进行规模化、系统化和实体化的建设。从教学体系建设、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实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研究目标,通过对工程人才培养的历史分析,总结了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并以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为切入点,系统比较了国内研究型大学中典型的拔尖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华中科技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构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为了落实国家关于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计划的相关精神,通过研究卓越计划的教育改革背景及其人才培养标准体系,结合成都学院作为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定位,明确了成都学院机械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标准。按照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标准,通过创新校企深度融合的"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督导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推进学生工程技能认证,整合校内外实践条件,构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台,对成都学院机械专业学生工程实践素质培养体系进行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应用型卓越机械工程师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结合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提出工程训练中心系统建设的定位与创新点,采取开放式运行机制,以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心,以数字化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和工程创新实践能力教学体系建设为基本点,注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培养,加强工程文化、企业文化、创新创业等方面教育,形成我校发展特色的创新型工程训练中心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教育的本质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热点之一。其着力点要从促进学生成长的活动过程角度,弄清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教育应该具备的特征,然后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从人格塑造、知识体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着力培养。常州大学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土建类专业的特点,针对高等工程教育的特征及建筑行业对毕业生工程能力的需求进行研究,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工程素质高,且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整合原有分散单一的实践环节,探索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相符的、合理有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实验技能与实际操作应用相结合,教师命题与学生自选相结合,多门课程知识与多个专业相融合,切实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能力特点入手,分析实践教学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殊作用。以常州大学国家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提出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目标,实施实践内容层次化、教学手段多元化、平台建设工程化、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安全教育一贯化的改革措施,从而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从多角度多层次探索我院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工程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以强基础,重实验、训技能、勇创新为核心的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该体系重点探讨多层次教学方法及多层次实验模式的建设。同时从培养教师队伍两个角度深化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国际化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开展了国际化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性提出按照"大师引领、融入前沿、创建平台、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思路,培养"懂专业、通外语、熟规则、晓文化、善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详细定义了与目标一致且满足行业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规格;创建了项目导向的"五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厚基础、融前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出"成果导向"的创新实践平台;组建了大师引领的"国际化"师资团队;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的"系统化"体制机制。经过8年的研究与实践,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从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创新多媒体课堂立体教学方法,完善课程综合实践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特色教学多角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把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目前高校培养电子信息类人才存在的问题;基于跟进式教育理念,构建了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主体,以教学实践、工程实践、创新实践和企业实践为四翼,协同互补的实践育人培养体系;建立了"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应用能力"阶梯递进的"跟进式"人才培养机制,以期为电子信息类及其他工程类学科的人才培养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是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出发,在充分解读国家政策和借鉴其他国家实践的基础上,聚焦分析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中的关键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并提出“12345”技能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力求能为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等多方联合做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价值。研究主要包括技能人才培养的价值作用,国内外关于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关键问题和“12345”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机器人竞赛的开展,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其促进了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创造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论证了机器人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通过比赛和教学实践,采用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机器人比赛为载体,项目实践为手段的工程对象教学法,整个过程贯穿"基础知识+实践技能+社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重点突出"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