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应好友李某之邀,赴宴祝寿。当时,室外倾盆大雨,但满座高朋兴致勃勃,相继献诗祝寿。轮到郑板桥时,只见他展纸挽笔,不假思索,挥毫写下“奈何”两字。满座哑然。即席贺寿,该为恭维之词和吉庆之言,而郑板桥以“奈何”起句,实不相称。正当大家纳闷之时,郑板桥又写下了第二个“奈何”,接着又添  相似文献   

2.
古诗趣事     
奈何祝寿清朝的郑板桥不但善画,而且善诗词。一次,扬州郊外有位陶员外六十寿辰,郑板桥与大家一起前往祝寿。这天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来到陶员外家,众人纷纷邀请郑板桥写诗祝寿。郑板桥挥笔写道: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众人一惊,这哪里是祝寿诗!但见郑板桥继续写道: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顿然使诗的主题突出,成为一首上乘佳作,大家齐声称赞。  相似文献   

3.
郑板桥贺寿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有一次,他的一位姓陶的朋友过生日,郑板桥前去贺寿。怎奈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郑板桥又迟到了,好不扫兴!宴后,主人捧出文房四宝来,  相似文献   

4.
这里讲两个故事。一是郑板桥尊师。郑板桥是清代大书画家,“杨州八怪之一”。有一次,他在一家画店看到一幅墨竹,落款“郑板桥”。这不是他的作品,但画得不错,他买下了。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在范县任县令时,该县有一个富翁嫌弃一个已订婚的穷书生,要赖婚。他送一千两银子给郑板桥祝寿,板桥收了下来,并要收他的女儿为义女。富翁乐得巴结这位父母官,欣然应允。板桥把穷书生藏在衙中,等富翁引儿拜见“义父”时,板桥说:我给女儿找个快婿吧!这一千两银子就作妆奁费用。这个举措,富翁当然高兴,板桥把书生唤出,令他与义女当堂成亲。他俩一齐乘车回去。人们都称这为“义  相似文献   

6.
传说郑板桥曾经吟诗赶走了盗贼。有天深夜,郑板桥被一阵声音弄醒。有贼!但他没有惊叫,想了想,轻轻吟出两句即兴诗:“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小偷一惊,趴在地上不敢吱声。只听得床上人继续吟道:“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郑板桥说的是实话,当时郑板桥刚被罢官,“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可偷。“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溜出房间听到这句诗,心想,那就爬墙吧。翻上墙头又听见“越墙莫损兰花盆”。他转脸一看,墙头真有一盆兰花,那是郑板桥的心爱之物。“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光赶豪门。”最后郑板桥用这两…  相似文献   

7.
郑板桥在山东维县当县令时,看见县城的城墙破损重,想让县里的首富安仪泰捐款修城墙,可贪官安仪泰口咬定家里人多,开支大,没有钱捐。郑板桥说:“本官也有钱,准备去卖字画来捐款。”安仪泰想:郑板桥的字画当今有名的。他便问郑板桥开价多少钱一张。郑板桥说“我的字画是10两银子一尺。”安仪泰嫌贵,郑板桥笑着说“少一两银子也不卖。”安仪泰一心想得到郑板桥的字画无奈只好依了。第二天,郑板桥在城楼上,挥笔画了一幅200尺长的个小孩子放风筝的图画。图画中一个小孩子和一只风筝起来不过3尺,而风筝的线就有1尺。安仪泰只好把2000两银子乖地给…  相似文献   

8.
郑板桥,1693年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板桥是他的号,他是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作“板桥郑燮”的字样,所以人们就称他为郑板桥。郑板桥爱竹,他称竹“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因此,他一生痴竹迷竹,对竹作诗,移竹入画,咏竹言志,画竹传情。在郑板桥的眼中,竹子一枝一叶总关情,因而他的笔端留下了许多关于竹的佳作佳话。以至于人们一提到郑板桥就想到竹,一说起竹就自然要想到郑板桥。郑板桥一生多画兰、竹、石。他以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常青,石万古不败,这正与他倔强不驯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在创新作文训练中 ,教师应当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并且有所针对、有所侧重地开展思维训练。其训练的内容 ,有形象思维训练 ,诸如联想思维训练、想像思维训练、描写的运思训练、虚构的运思训练等 ;有逻辑思维训练 ,诸如求同思维训练、求异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等 ;还有辩证思维训练、创造思维训练等。这些训练 ,可以是单项训练 ,也可以是综合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反弹琵琶 ,引发逆向思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为一李姓男寿星写贺诗 ,适逢滂沱大雨 ,寿典难以为续 ,众人皆叹奈何 ,板桥提笔便写 :“奈何奈何可奈何 ,奈何今日雨滂沱”。…  相似文献   

10.
兰花一直是很多画家笔下的“宠物”,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就是画兰花的高手。郑板桥出身贫苦,后来中了进士做官时,很为老百姓着想,但也因此常常受到上司的指责。最终他拂袖离开了官场,长期住在扬州,以卖画度日。扬州是盐商巨富集中的地方,盐商把持专卖之权,和官府勾结,势力极大,奢侈浪费到了惊人的地步。其时,许多文人清客都奔走在这些阔佬的门下,郑板桥对此却不屑一顾。有一次,一个富商也想附庸风雅,就上门请郑板桥为他画一幅兰花图。郑板桥平时就很瞧不起这家伙,有意借此作弄他一番。于是铺开白纸,先在纸的一角画了一丛丛的兰叶,…  相似文献   

11.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号.若说起被时人称为“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题写“难得糊涂”四个大字,还有如下一段神奇的故事. 郑板桥在山东任县令期间,一次游览莱州的云峰山时,本想观赏其山中郑文公碑,但因时辰已晚,便借宿于山中一茅屋中.茅屋主人是一位自称“糊涂老人”的儒雅老翁,屋中还陈列一方石质细腻、镂刻精良的桌子般大小的砚台.翌日晨,老翁请郑板桥题字,并声称要刻于砚背.  相似文献   

12.
钟铧  米子 《高中生》2008,(15):59-59
传说,某日,纪晓岚去友人家向友人的母亲祝寿。主人热情邀请他作一首祝寿诗。纪晓岚即席应声吟道:"这个婆娘不是人。"满座贺客大惊失色,主人猛吃一惊之后脸也拉长了。纪晓岚从容不迫地继续吟道:"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莞尔  相似文献   

13.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一天夜里,郑板桥躺在床上,忽然听见窗外响起轻轻的脚步声,接着窗纸上就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心里好笑,一定是小偷光顾我的穷家来了,可我家又有什么值得你偷呢?于是,郑板桥便对着窗外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小偷听见吟诗声,就屏住气躲刘屋檐下.过了一会儿,见没什么动静,小偷又猫着腰窜到门前。郑板桥听到脚步声,知道小偷还没走,又吟了两句诗:“读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无半根。”小偷听了之后,明白这家主人是棵干竹子,榨不出什么油水来,只好自认晦气,转身要溜。郑板桥看见小  相似文献   

14.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素有“三绝”之誉。所谓“三绝”,是指他的画、书、诗皆臻精妙。传说郑板桥罢官回乡,寓居扬州后,以书画自给,名重一时,有缙绅李某寄赠一联,上联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按纸沉思其下联,良久不得,展视乃“一官归去来”,叹为妙笔。由是郑板桥三绝之名更噪。但是板轿的“三绝”中,人们对他的书与画最为熟悉。二百多年来,人们对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和他的兰竹画,几乎是家喻户晓,寸纸尺楮,皆争宝之。而对于他的诗词,相对地说,就不怎么熟悉,知  相似文献   

15.
以杰出的书画艺术闻名于世的郑板桥,不但凭借自己的艺术才华受到世人的喜爱和重视,而且在家庭教育中提倡“善良教育”也堪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典范。光阴荏苒,几个世纪过去了,但郑板桥热爱和平、唾弃暴力的“善良教育”思想仍然受到人们的好评。热爱自然郑板桥把关爱孩子的成长与关爱大自然看得同样重要。郑板桥50岁时得一子,自然爱子如掌上明珠。但是,郑板桥不溺爱也不娇惯自己的孩子,他说:“爱儿必以其道。”孩子断奶后,郑板桥毅然把孩子送出县城,将他安顿在“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扬州郊外,直接托付给勤劳朴实的“郭嫂”“饶…  相似文献   

16.
以杰出的书画艺术闻名世界的郑板桥 ,不但他的诗书画受到世人的普遍喜爱和重视 ,他的亲民思想、为人师表的“善良教育”同样是中华善良美德教育的典范。 30 0多年过去了 ,郑板桥的唾弃暴力 ,热爱和平 ,“善良教育”的故事仍然源远流长。热爱大自然郑板桥把关爱孩子的成长与关爱大自然看得同样重要。他五十二岁始得一子 ,爱子之心 ,可想而知。然而他说 :“爱儿必以其道”。他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大自然 ,首先让孩子整个身心融入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的美。孩子初生断奶不久 ,郑板桥就毅然把孩子送出县衙 ,直接托付给“舍弟” ,让孩子在农村有个家 …  相似文献   

17.
趣人趣事     
<正>郑板桥巧戏土财主为了给老母亲祝寿,一位土财主邀请了许多亲朋好友,来客坐满了客厅。土财主忍痛花100两白银请郑板桥来写寿联。郑板桥打算用这些白银来救济难民。来到现场,堂上早已备下文房四宝,郑板桥挥毫写道:"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客满门。"看到郑板桥的寿联,这位土财主面露愠色,向郑板桥低语道:"我请你来  相似文献   

18.
郑板桥改诗     
清代郑板桥的诗、书、画,当时被人称为“三绝”。他的诗言情叙事,真切诚挚。他读书喜欢动脑筋思考,不拘泥于旧说,不随波逐流,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郑板桥小的时候,有一次跟着老师和小伙伴到野外去玩耍。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走过一座小桥,看见桥下有一具少女的尸体。大家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老师作了一首诗,就念了起来: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小伙伴们听了,都连连说好。郑板桥听了,脑子里却立即浮现出一个个的问号。他对老师说:“老师,您的诗不对!”“怎么不对?”老师问。小伙伴们也都惊奇地看着他。郑板桥不慌不忙…  相似文献   

19.
“寿”是“祝寿”吗湖北/赵功强《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有如下一句:“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课本注释为:“〔为寿侯生前〕到侯生面前,举酒杯为他祝寿。”言下之意,“寿”即“祝寿”。对此注释,笔者不敢苟同。所谓“祝寿”,《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在老年...  相似文献   

20.
清代著名画竹大师郑板桥,曾为自己的一幅墨竹题过一首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首诗不仅表现了郑板桥画竹的甘苦,也道出了他画竹成功的经验。诗中的“生”,是新的意思。郑板桥画了四十年竹子,把不断在笔下生出新意看作是真正的成熟。无怪乎他画的竹子千姿百态,神韵各异了。郑板桥这种“画到生时是熟时”的创作经验,也适用于教学。我们有些同志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了,有的甚至比郑板桥画竹的时间还要长,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