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式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网络对个体的创新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其积极作用没有得到组织的足够重视。非正式网络对个体创新行为积极作用的发挥需要正式组织的认可与支持。从组织支持感的视角构建了"非正式网络———组织支持感———个体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研究了非正式网络、组织支持感与个体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331个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组织中的非正式网络对个体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正向调节非正式网络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组织正确认识和发挥组织中的非正式网络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2.
信息通讯技术(ICT)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即时通信软件(IM)、手机终端应用及社交网络(SNS)来发布个人真实信息,网络将以往零散的碎片信息整合成完整的个体信息,造成隐私泄露现象日益严重。本文总结了个体隐私泄露的渠道和类别,通过访谈研究,分析了个体隐私感知风险以及个体隐私保护行为特征:个体特征差异(受教育水平、网络经验)导致隐私关注差异;信息关联及商业价值在不同程度上与隐私关注的变化相关;隐私关注对感知隐私风险产生影响;个体隐私保护行为(常规保护、技术保护)因隐私风险感知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个体隐私感知与保护行为模型。  相似文献   

3.
构建领导成员交换关系(LMX)与组织公民行为(OCB)模型,采用计算实验方法研究网络组织中的领导成员交换、团队成员交换(TMX)与知识型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结果表明:LMX对组织产出、个体层面公民行为(OCBI)的正向影响显著;在LMX交换质量较高条件下,个体层面公民行为和组织层面公民行为(OCBO)随着员工效用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当LMX交换质量较低时变化不显著;TMX对组织产出有正向影响,对于TMX质量较高的员工而言,其OCBO行为随LMX质量的增加而得到快速改善。在分配规则方面,当领导面对高效用和高质量TMX两类员工时,应优先向具有高效用的成员分配LMX质量,而后再选择对具有高质量TMX的成员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个体高层次需要——权力需要对个体组织承诺和角色外行为的影响与组织文化对权力需要影响组织承诺关系的调节作用.在采集样本基础上,分析结果表明:(1)个体权力需要对其角色外行为产生正向影响;(2)个体权力需要对其组织承诺——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产生正向影响、对持续承诺没有显著影响;(3)情感承诺与规范承诺在权力需要影响角色外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组织文化调节权力需要与规范承诺之间的关系,而在权力需要与情感承诺关系中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外组织非伦理行为原因研究进行梳理,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从个体特征和组织社会属性的单一诱因的争论演变到对两者的综合考虑,并引入社会网络视角,形成一种综合性分析视野,这种综合探寻更能够解释现实中复杂的非伦理现象。从个体层面、组织和社会层面以及社会网络视角对组织非伦理行为原因进行了综合解析。  相似文献   

6.
社会网络对健康风险行为,比如HIV传播、风险性行为等的影响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社会网络如何影响公众的食品风险行为却未得到应有的注意。本文利用社会调查数据,研究社会网络对个体有机食品购买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成员中受过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和讨论食品安全人数的比例对个体的有机食品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网络中信息传递机制发挥了作用;(2)网络中管理人员的比例和网络密度对个体的有机食品购买意愿有负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社会网络提供了社会支持,从而降低了人们采取风险防范行为的意愿。论文最后提出了研究的理论意涵及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是用户在对自身需求、社会影响和社交网络技术进行综合评估基 础上做出的使用社交网络服务的意愿, 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使用活动的总和, 是在线社交网 络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对揭示在线社交网络结构的演化规律、信 息传播规律以及有效监控网络突发舆情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文章介绍了在 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背景, 着重总结了当前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主要研究成果。 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 3 方面: 用户采纳与忠诚、用户个体使用行为 和用户群体互动行为。 用户采纳与忠诚的研究解释了用户为什么使用社交网络, 用户个体使 用行为的研究揭示了用户如何使用社交网络, 用户群体互动行为的研究揭示了用户之间的互 动机理。 最后,展望了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在用户行为一致性、用户间行为的相互影响、监 管政策与用户行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专业性社交网络、移动社交网络等方面的研究机会。  相似文献   

8.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是用户在对自身需求、社会影响和社交网络技术进行综合评估基础上做出的使用社交网络服务的意愿,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使用活动的总和,是在线社交网络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对揭示在线社交网络结构的演化规律、信息传播规律以及有效监控网络突发舆情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介绍了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背景,着重总结了当前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主要研究成果。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3方面:用户采纳与忠诚、用户个体使用行为和用户群体互动行为。用户采纳与忠诚的研究解释了用户为什么使用社交网络,用户个体使用行为的研究揭示了用户如何使用社交网络,用户群体互动行为的研究揭示了用户之间的互动机理。最后,展望了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在用户行为一致性、用户间行为的相互影响、监管政策与用户行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专业性社交网络、移动社交网络等方面的研究机会。  相似文献   

9.
知识治理是知识管理活动的制度保障,是在制度层面上对知识行为的引导、激励和约束,进而维护知识活动各方的利益平衡、促进知识活动效益的最优化。知识共享行为是一种组织制度安排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行为过程,受到知识治理的影响。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很多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涉及变量和因素有限,结论不稳定。另外,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影响的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地探究。最后,从研究方法上,知识治理是组织层面的变量,个体知识共享是个体层面的变量,现有文献较少运用跨层次分析方法来整合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剖析知识治理机制对个人层次知识共享的影响,因而研究结论有待验证。因此,基于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本文探索性地引入中介变量组织支持感来分析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关系。依据已有的文献成果,本文提出以下8个假设:(1)正式知识治理对非正式知识治理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2)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组织支持感对个体知识分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组织支持感中介了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8)组织支持感中介了非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了验证以上假设的有效性,本研究以中国华北地区140家企业621名员工为被试对象,其中男性占53.62%,本科以上员工占89.05%,工龄在5年以上的员工占76.97%,基层和一线工人占87.76%。对于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的中成熟量表进行测量。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参考了Cao等(2012)对于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量表,组织支持感使用Eisenberger编制的问卷,知识共享行为采用Yi开发了一套有效可靠的知识共享行为量表。所有变量在本文样本中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都达到标准。在确保问卷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基础上,本文利用跨层次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得到了如下结论:(1)在知识管理领域中,员工组织支持感是链接组织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桥梁。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活动一方面通过正式的知识治理对于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更重要是要通过对于员工组织支持感的影响来间接的作用员工知识共享行为。(2)组织知识活动对于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是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过程复杂。组织层面的正式知识治理通过三条途径作用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直接作用、通过非正式知识治理影响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以及通过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非正式知识治理是间接的通过组织支持感的单途径来影响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与同类研究相比,本文进一步打开了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黑箱",丰富了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此外,本文结论对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要有效创建完善的知识治理机制,二是要重视对员工组织支持感的提升。本文虽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样本收集的数据受到地域和行业的限制;第二,对于知识治理的划分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三,中介变量、作用路径和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以上三点问题将是今后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网络功能取决于网络的结构,网络结构则是由网络上的个体行为决定的,因此网络功能的优化须从网络上个体行为的优化着手.本文以豆瓣社区中个体的读书时间序列数据、关注其他用户的序列数据及参加小组的关系数据,进行两两关系序列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由此得出个体嵌入网络的行为过程.通过对比有创新能力的个体组与无创新能力的个体组的行为过程,发现有创新能力的个体有个体网络的嵌入,无创新能力的个体则没有网络嵌入.研究结论表明个体的网络嵌入行为可以按有创新能力个体的嵌入网络的方式进行优化,同时在研究方法上,整个研究过程体现了扎根理论研究中尊重数据,尊重过程的研究范式,这为规范过程网络研究及优化网络结构、改善网络功能的研究做了开创性尝试.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2.0的网络信息自组织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自组织和网络信息自组织的概念和基础理论,并以复杂系统理论为指导,结合网络信息自组织实际,通过分析网络学术信息自组织形成条件、系统动力、元素和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网络信息自组织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和组织网络化趋势增强,探究跨国企业临时性项目团队如何在团队网络中创造高效协作,逐渐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沃尔沃2个临时性项目团队进行双案例对比分析,在个体和团队层面深入剖析了临时性项目团队高绩效协作路径的实现机制。结果发现:第一,个体成员网络嵌入与团队组织惯性协同共演,团队成员主要通过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进行不同方式的网络嵌入演化,在个体网络嵌入的过程中,团队会随之形成不同的组织惯性与之相匹配,可以分为行为惯性与认知惯性;第二,不同的网络嵌入与组织惯性特征,对团队协作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强关系下形成的认知惯性容易产生行为惰性,导致协作效率的低下,而弱连接驱动的行为惯性更能够克服路径依赖所带来的恶性循环,显著促进临时性团队高绩效协作的快速实现。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信息感知倾向、信息介入、信息前台化行为及虚拟网络社区个体评价等对突发事件网络信息管理作用巨大,但相关的综合研究还不是很多。为此,该文拟深入探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及虚拟网络社区个体评价间的影响机理与作用路径。[研究方法]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以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为自变量、以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和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为链式中介变量、机构公信力为因变量,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相关信息耦合机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抽样采集相关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层次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法对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论]实证结果表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在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与机构公信力之间起中介作用;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在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与机构公信力之间起中介作用;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与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在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对机构公信力作用路径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显著正向...  相似文献   

14.
李光正  李琼 《中国科技信息》2009,(19):175-176,188
人际关系网络是受贿行为的载体,利用小世界模型构建人际关系网络拓扑,通过设计个体的局部相互作用规则,首次提出利用疾病传播模型建立受贿行为传播演化模型的基本思路,为量化研究受贿行为这一复杂社会现象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组织认同的形成:朋友网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组织认同信息论的观点,员工组织认同主要通过沟通来实现.应用社会网络分析的观点,采用个体网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组织中朋友网络结构(规模、强度、范围、地位)对于组织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朋友在组织中分布的部门越广泛,或者处在越高的管理层级,那么个体的组织认同感就越强;②时于和朋友沟通频繁的个体来说,朋友网络地位和文化认同的正相关关系会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6.
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大多是从个体属性的角度进行,鲜有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展开.本文研究员工组织内部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中心性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情感网络程度中心性时员工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情感网络中介中心性对组织公民行为存在负向影响;咨询网络程度中心性对自我发展和积极主动有负向影响,对帮助同事和人际和谐有正向影响;咨询网络中介中心性对帮助同事和人际和谐有负向影响,对自我发展和积极主动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区域创新网络具有开放性、非线性、非平衡性等耗散结构特征,以及自组织特性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的自组织模型,对区域创新网络演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创新网络的耗散性及自组织性主要体现在创新主体(网络节点)以及网络与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上,正是这些相互作用的关系促使了区域创新网络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同时发现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孕育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林明  任浩 《预测》2013,32(1):31-36
本研究采用网络分析软件STOCNET 1.8动态模拟宁波江北区仪器仪表产业集群技术合作网络与个体行动者探索式创新行为的联系.结果表明:在2005 ~2010年期间,宁波江北仪器仪表集群的技术合作网络尚处于初级阶段,合作网络与个体行动者探索式创新行为是互为状态依存;网络内个体的合作伙伴的选择受到组织类型及知识专门化的伙伴效应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个体探索式创新行为变化的决策受到个体知识专门化效应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组织中个体的创造行为决定于个人创造力与团队的限制条件。个体创造力是个人创造动机、领域技能和创造技能的函数;团体创造力是个体创造行为、团队创作和团队执行的结果;组织创造力决定于团体创造力、组织特性和环境的扰动。跨越个体创造、团体创造和组织创造的组织创造力模型是认识组织创新的最可靠途径。组织成员的激发创意,在组织的反馈条件下,生成创造动机,经过领域技能的放大,创造技能的校正,成为个体创造力;而个体创造力在团队的约束下产生实际的创造行为,经过团队共同创作和执行,变成了团体创造力;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作用下,团体创造力经过组织的变换和认同,最终导致了组织的创造行为。  相似文献   

20.
方锦清 《百科知识》2009,(12):14-15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合作与竞争,而能够反映这种既激烈竞争又需要合作的一门学科就是博弈论(Game Theory),也称对策论。它是模拟和分析理性的个体在利益冲突环境下相互作用的形式、决策及其均衡理论,研究个体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规律,它可以描述现实生活中参与者面对有限资源的合作与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