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所认为的“情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经济学、热力学的数学理论为基础,讨论情报的定义,指出情报科学和信息科学不宜“合二而一”。  相似文献   

2.
“推送”和“拉取”模式的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Internet的兴起,“推送”和“拉取”技术在图书馆系统使用越来越多,本文不仅介绍了“推送”和“拉取”技术的含义和作用,还介绍了该中心使用该技术进行信息软件开发和服务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张守卫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142-145
“互著”与“别裁”是我国古典文献著录中的两种辅助著录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长期以来,关于互著、别裁到底起源于何时的争论,一直没有止息。通过对《直斋书录解题》中采用的“互著”与“别裁”实例的举证,证明“互著”与“别裁”起源于南宋末年陈振孙编著的《直斋书录解题》,而不是前人认为的元马端临撰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或明高儒编制的《百川书志》。同时,《直斋书录解题》也是我国古代书目中最早同时采用“互著”与“别裁”方法的书目。  相似文献   

4.
论“应试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应策试而编纂的类书”,“应‘帖经’、‘八股文’考试而编纂的类书”,“应博学宏词科考试而编纂的类书”;“为应试打基础的‘蒙学’类书”等角度,全方位论述应试类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分析应试类书流行的政治文化根源;认为在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已经固定的国度里,统治者需要的人才,是熟悉古制旧事,能为自己的统治寻找到理论根据和实际参考事例的知识分子。而科举考试是统治者网罗人才的手段。应试类书,则从根本上体现了统治者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应试类书的研究,可为当代教育考试制度的改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纲  李阳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4):121-127
[目的/意义]探究面向决策的“城市病”诊治情报服务模式有利于对“城市病”问题进行综合把脉,帮助城市管理者迅速找准病因、症结,从而提升社会治理效率。[方法/过程]在总结“城市病”诊治相关理论与实践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环境(信息环境)、中观资源(大数据战略)与用户需求(决策需求)3个层面归纳“城市病”诊治情报服务的推动力,探讨“城市病”诊治情报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以及运行机制,指出“城市病”诊治情报服务应是环环相扣、动态演进、递进循环的工程化流程。[结果/结论]情报服务的介入可以促使“城市病”诊治过程更为精细化、系统化与协同化,为政府城市管理与决策提供极为有益的信息决策参考。按照工程化情报服务思维,“城市病”诊治思路将从被动的“应对”向主动的“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6.
“六度分离”假说的信息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亚丽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6):59-61,32
介绍“六度分离”假说的含义和“小世界原理”的由来,指出在互联网崛起的背景下,“六度分离”假说再次受到学术界关注的原因以及其在物理、化学、生物、交通、影视传媒等领域显示出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六度分离”假说在信息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关于“知识集合论”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知识集合论”的概念具有模糊性、宽泛性,因此对图书馆缺乏专指性。“知识集合论”未揭示出图书馆本质,所以“知识集合”不是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知识集合论”把有关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学应用分支学科“让渡”出去,使图书馆和图书馆学失去了生存能力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秘书监”是我国封建王朝最早设置的专门管理国家藏书馆阁(按现在的话说,“国家藏书馆阁”,即“国家图书馆”。)的机构和职官。它诞生于东汉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直至明朝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被废除,共历时1200多年,在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四版“中国地区表”中编列的省级以下地区“专类复分表”的适用范围、类目设置等进行探讨,指出其不足之处,重点对不同层次“市”的含义及在分类标引中的归属,加以解读和归纳;同时,就作者个人的理解,对该“专类复分表”的修订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以增强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兼容性。依据于此,以具体例证形式,加以分类标引说明。  相似文献   

10.
“场(Ba)”、熵与情报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玉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4):135-138,22
介绍“场(Ba)”的概念及其种类;揭示不同的“场”在知识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概述熵的由来及信息熵在情报学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场(Ba)”与熵的內在联系及“场(Ba)”、熵与情报学的关系,并给出基于熵的“场(Ba)”的作用量的计算方法。最后提出“场(Ba)”和熵在情报学领域的应用是情报学未来研究的新课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电子资源的“国家采购”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讨论电子资源的“国家采购”与集团采购的区别,介绍电子资源“国家采购”的3种模式(统购型、补贴型和“平台”型),重点研究CNSLP和NESLI两个个案,分析我国“国家采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卡通” —— 图书馆自动化的新领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结合卡的类别与特性,介绍了与图书馆有关的“一卡通”的基本概念与系统目标,着重阐述了银行—图书馆“一卡通”、校园“一卡通”、馆内“一卡通”、全城外借“一卡通”等图书馆常见应用系统及其管理模式的特点、类别与存在问题。指出“一卡通”是图书馆自动化的新领域,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但图书馆实现“一卡通”系统目标的关键是根据各方面的情况正确选择“一卡通”方案,有效集成“卡”的相关应用系统,而不应只注重选择“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社交媒介不仅提供了用户间知识交流的平台,而且形成了知识复用的渠道。一部分社交网络用户在信息传播、知识共享等方面都能够对其他用户产生影响,称之为“小众专家”。对“小众专家”群体的研究对于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具有促进作用。[方法/过程] 以MetaFilter数据集为例,利用用户社交网络活动数据,生成用户关系网络,结合网络分析与时序分析筛选“小众专家”,分析“小众专家”群体在不同语义环境下的“稳定-迁移”特征,并提出评测指标,进行验证分析。[结果/结论] 结果显示:只有极少部分“小众专家”能够在多种语义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而大部分“小众专家”只能在单一语义环境中保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催动了情报学的变革与发展,现阶段我国情报学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思路并未得到学界清晰一致的判定或解决。对当前情报学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厘清情报学的发展脉络,抓准学科的理念定位与未来走向。[方法/过程]回顾我国情报学领域的“信息”与“情报”之争,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学科定位、范式演进、体系建设3个层面对情报学进行深入探讨。[结果/结论]从碎片化、形式化的“信息提供”到协同化、专业化的“情报吞吐”,从自我封闭式的情报摸索到社会化、开放化的大情报体系建设,情报学应突破思维定势,以Intelligence为核心,将研究重心转移到决策层面上来,立足情报工程理念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实现中国情报梦。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服务中的“关键时刻”管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论述图书馆服务“关键时刻”管理理论及其应用,认为“关键时刻”管理理论不仅适用于赢利性的企业,而且同样适用于作为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图书馆服务中的“关键时刻”管理主要包括规范用户管理和加强图书馆自身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探讨用户在“豆瓣读书”发布短评的动机,尝试判断短评作为图书影响力的评估指标是否有效,以期为中文学术图书评价的Altmetrics指标建构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CBKCI统计报告公布的被引前十的古籍类中文学术图书为样本,采用扎根理论对样本图书在“豆瓣读书”网的1 142条“短评”进行分析,探究短评的产生动机及相应短评数据的可用性。[结果/结论] 用户产生短评的动机包括讨论、分享、消遣娱乐、外界压力、情感宣泄和资料获取6个主范畴。其中,“讨论”动机是最主要的动机,其两个子动机“表达与图书有关的个人经验或想法”和“表达对图书的见解或个人解释”占所有短评数据的四成以上,表明用户不是仅复制图书部分句子或章节,而是试图找到并传播图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此类短评数据可用以评价中文学术图书价值;而“分享” “消遣娱乐” “外界压力” “情感宣泄”和“资料获取”等动机相对来说难以较好地反映用户对图书的态度和认知,不宜纳入中文学术图书Altmetrics评价指标中。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图书馆事业之“西学东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图书馆诞生期间的第一次“西学潮”及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图书馆事业改革发展期间的第二次“西学潮”,并对这两次“西学潮”进行反思,提出当前我国图书馆界在学习西方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知识组织”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以往有关“知识组织”的研究进行分析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对“知识组织”及与其 相关的“信息组织”的定义、内容、原则、形式、方式方法和技术等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焦点与分歧何在——对“书目情报理论”问题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有关“书目情报理论”问题的讨论作简略介绍与评论。  相似文献   

20.
关鑫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4):42-50
[目的/意义] 研究当前环境下馆员如何进行“全媒体”角色转换及其培养途径,从而为馆员信息化发展引领方向,在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过程中,扩展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查、实践研究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全媒体”发展及馆员“全媒体”角色转换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着重讨论馆员角色转换与培养方法。[结果/结论] 馆员的“全媒体”角色转换与培养是必要的,“全媒体意识”是转变的关键,知识积累是角色转换与培养的量变基础,智慧实践是“全媒体”角色转换的实现手段,也是培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