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大学存在三种主要的课程改革:学术精英主导的大学人文教育课程改革、大学主导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和政府主导的大学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人文教育弘扬人性,通识教育重视基础,素质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由于我们缺乏以人为本的情怀和对大学理想的追求,上述课程改革在社会本位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下发生变形,沦为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的补充和针对现有教育弊端的被动修补措施,未能形成大学课程理念和实践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2.
从东京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发现,两所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无论是时间还是课程数量都占有较大的比重,两校关注重点不同,但是都强调入文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性,综合的判断能力,探寻真理的方法,以及对他文化的尊重和对人类福祉的追求,这些推动日本大学培养各个领域的精英人才,促使日本的大学走向卓越.相比之下,我国大学缺乏对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理念的正确理解,使得我们的通识教育课程只是在专业课以外加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分,多些文科类的课程,而对通识教育所强调的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情感的熏陶,对多元文化的理解等并未重视.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观认为大学教育以培养学生成才为终极目标。为此,除了要培养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外,综合素质的提高及终身学习能力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英语作为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最主要的一门人文基础必修课,无疑应当更多地承担通识教育的职责。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所能发挥的通识教育作用,大学英语课堂进行通识教育实践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突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革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人的普遍知识、发展人的心智、培养人的社会适应性的教育.通识教育课程是承担通识教育,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课程.当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存在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课程结构欠合理、课程实施方式陈旧、课程教学效果不佳、课程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应从科学整体规划、加强内涵建设、健全课程管理机制、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等方面采取改革措施,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实现"培养完整的人"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能够弥补现代大学教育中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农林类高校通识教育中人文类通识课程设置问题的研究,从学生需要、社会生活需求、学科知识发展以及学校发展需要四个方面分析人文类通识课程的目标,进而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以此优化农林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教学通识化或成为全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下一个方向。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成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通识化转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面对当前英语教学面临现状,提出将成人大学英语教学纳入通识教育理念和实践框架中,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体系等方面作出重大转向和调整,重视"人文性"教育功能,培养成人学员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内地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行通识教育,然而很多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乐观.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何在?如何进一步推进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内地高校推进通识教育发展的瓶颈,即对通识教育的理念缺乏深层次的认识,通识课程质量不高,通识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提出了改进高校通识教育质量的对策,即进一步深化对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认识,努力提升通识课程质量,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无论通识教育课程如何设计,课程设计的初衷都是为了区别于专业教育的职业局限,体现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其实质是对历史与人文传统的继承.发展中国的通识教育,需要针对中国的社会、传统、时代与国情来进行,而体现当地历史与人文传统的地域文化与高校通识课程的对接就成为必然,这一对接将对双方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无论通识教育课程如何设计,课程设计的初衷都是为了区别于专业教育的职业局限,体现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其实质是对历史与人文传统的继承。发展中国的通识教育,需要针对中国社会、传统、时代与国情来进行,而体现当地历史与人文传统的地域文化与高校通识课程的对接就成为必然,这一对接将对双方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日渐成熟,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改革理念上,历任学校领导层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通识教育的改革理念;在课程上,开展课程整合,培养学生多元软实力;在教育设施上,E化硬件教学资源,确保学生自主快捷选择。国立中央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成功的经验值得大陆高等院校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是在学校全体人员集思广益、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和内容都较核心课程有许多符合时代要求的进步之处。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启示我们,为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改革过程中要及时改革和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改革的民主性,注重通识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前沿知识和能力,增强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意识。  相似文献   

12.
高校人文通识课程与双语教学整合式改革力求对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外文化、多学科人文知识进行系统规划,利用双语作为人文通识课程的教学用语,把文化通识课程打造成一门综合性的、多功能的课程。这种整合不仅可以为专业课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成为连接大学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之间的桥梁。这种课程整合的理念和实践对于深化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中国通识教育和外语教育双赢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新文科背景下,地方财经类高校应重视学生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通识课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地方财经类高校需要对现有的计算机通识课进行改革,融合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先进理论知识,以适应新财经的需求。本文对财经类高校的学生培养需求进行分析,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基本要求》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提出针对地方财经类高校计算机通识课的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讨教学和考试的具体改革方式,有助于培养地方财经类高校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改革进程中,国内一些高校结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了惠及师生的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也积极加入教改的行列。根据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和夯实新建本科院校的文化底蕴这一改革思路,大学英语教学被划分为四大教学模块,分别是:通识英语、学术英语、通用英语和出国英语。本文旨在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通识英语教学团队的构建为例,探讨以"内容"为依托的通识英语教育理念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研究通识英语课程设置(包括核心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期对通识英语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在国内外实施了多年,教育部也一直推动人文素质教育,但国内对此认识不一致。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实践着通识教育,而且还成立了"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国外常青藤高校有成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地方高校是否也可以实施通识教育?由于认识不一致,国内地方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时在如何正确认识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通识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通识教育对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科学设计适合地方高校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和管理体系,注重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近年来逐渐被我国教育界所接受和认同,许多高校已开始重视并有所实践。90年代以来,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武汉大学的本科教育始终坚持“通识”教育理念,努力探索“通识教育”的改革和实践,精心构建全校通识课程体系,精心挑选通识课程主讲教师,精心设计通识课程建设方案。自2003年起,武汉大学全面启动通识课程建设工程,今年秋季,面向全校学生共开出52门通识课程,学生评价高,社会反响好。一、精心构建全校通识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虽然在世界各国大学均有体现,具体通识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构建却各有特色,如哈佛大…  相似文献   

17.
世界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爱国情怀、独立思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通贯达观的人生态度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是实现通识教育目的的重要方式和必要手段。因此,高校应该转变观念,通过理念、制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进行相关通识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黄成  郑志群  王亚希 《文教资料》2010,(24):192-19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通识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桥梁引起了各类高校的重视。本文针对高校通识教育类课程教学的现状,根据通识教育类课程的特点提出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分层递进教学模式,以期对高校通识类课程教学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通识教育的目的作为出发点,结合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的特征,初步探索如何将通识教育理念贯彻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人文类后续课程中,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一百多年前诞生于美国,日本在20世纪四十年代掀起了通识教育的热潮,近年来通识教育也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受到重视。应用技术型大学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英美文学课程应本着通识教育理念,从特色教学内容和实践型教学模式出发,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批判性思维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显性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