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美国中小学和相关专业团体对已建立起来的校长专业发展体系进行了重新探讨,并推出了许多新的举措,包括:革新校长资格证书制度,关注对能力的考察;改进校长职前培训课程,强调培养校长的实践能力;加强校长入职指导,重视实效性和针对性;重视校长在职专业发展机构的建设,成立领导学院;重建中小学校长评价体系,将绩效考核评价与引导发展并重等.这些革新举措反映了社会与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校长提出的新要求.为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中小学校长证书分为初级证书和专业证书。候选人要取得初级证书,必须完成高等教育机构或学区提供的校长证书项目;初级证书持有者有3年以上领导工作经验,并且完成学区提供的入职项目后,可以获得专业证书。借鉴其经验,我国应该加强校长人选的职前培养,制定校长专业标准,在培训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市中小学校长的学历水平比初任校长时有所提高;大部分校长认为北京市中小学校长的最低入职学历可提高为本科,要提升现有入职职称水平,规定具体入职的教学、行政管理经历年限,建立校长任职资格证书制度,实行资格证书有效期制.  相似文献   

4.
美国中小学教师、校长资格制度与职前培养、在职进修制度的新动向张志静,宋达80年代以来,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中心目标。教育质量提高当然离不开教职员素质的提高,因此,提高教职员的素质亦是当今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国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1996年出台的美国"州际领导人执照联盟"一般被称为"校长执照",十余年来其标准对美国中小学校长的培养及专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校长执照"标准产生于世纪之交复杂的社会与教育背景之下,现已成为大学教育学院、学区与机构合作的、独立的等多种校长培养及专业发展计划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笔者对"校长"一职的角色把握有以下几点体会: 确立发展总目标,规范办学行为 我们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7.
要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高质量的全纳教育,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均非常重视幼儿园教师职前全纳教育能力的培养,包括提供相关政策支持,调整培养模式,重视教育实践等,从而使幼儿园教师在入职前已具备一定的全纳教育能力.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经验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TALIS 2018校长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上海市中学校长和其他参与国家或地区(尤其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学校长在职前专业准备、在职研修活动、专业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上海校长虽然在学校管理经验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学历准备、相关专项能力培训等方面有待加强,参加非正式的同侪学习活动相对较少,专业发展上存在与工作时间冲突、缺少激励措施及门槛限制等障碍.基于此,我国要完善校长职前培养体系,实现校长专业发展的一体化;丰富校长在职研修形式,确保校长专业发展的实效性;回应校长的困难和需求,提高校长专业发展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传统的体育师范教育的教师职前培养与教学改革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通过对美国师范教育的比较,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陕西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专业化改革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关于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和实践深刻影响了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模式。通过对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发展阶段分析,发现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演变动力为特殊教育教师的表象胜任力的范围扩大、内容更新;深层教师胜任力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教师胜任力从静态走向动态。形成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与特殊教育发展现实紧密联系、基于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的认识不断改革职前培养方式、制定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标准以规范职前教师培养的特征。最后,结合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现实,提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农村中小学校长成长的传统模式存在着入选范围的狭窄与高质量人选的日益匮乏及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职后面临客观环境的巨大压力与专业发展的缺失而导致中途离职现象日益加剧。政府采取了拓宽入选范围、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工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评价机制等措施来促进校长成长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优秀的校长在学校改进、教师留职和学生成绩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采取有效的校长支持策略,为每所学校配备优秀校长,已经成为当前美国中小学缩小学生成绩差距、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美国有效的中小学校长支持策略主要包括:创新校长培养方式,解决校长频繁更替问题;创建一贯制的校长职业管道,提升校长的领导效能;建立支持取向的校长评价制度,持续改进校长的行为;利用联邦政府拨款,扩大校长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机会;建立校长才能管理系统,促进优质校长人力资源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3.
融合教育的深入开展给普通教师的职前培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教育者需对教师职前培养作出调整和变革以更好地满足融合教育实践的需求.本文通过对融合教育背景下美国普通教师职前培养的变革历程、趋势和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美国普通教师培养中融合教育课程的定位经历了从"知识补充"到"技能提升"的转变,始终以融合教育实践需...  相似文献   

14.
科南特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南特(JamesB.Conant,1893—1978),美国著名教育家、有机化学家。1913年在哈佛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1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19—1933年在哈佛大学化学系任教。他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1929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33—1953年任哈佛大学校长,离任后任哈佛大学名誉校长,直到逝世。科南特是哈佛大学校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位校长,对哈佛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并时至今日仍然居领先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他还担任过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主席、科学研究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等职,为二战期间及二战后美国的国…  相似文献   

15.
戴维·斯塔尔·乔丹,1851年出生于纽约州盖恩斯维尔小镇,早年在家乡接受小学和中等教育.1869年,乔丹考入康奈尔大学攻读植物学,并于1872年毕业.1875年,乔丹博士毕业后,进入巴特勒大学任教,后转入印第安纳大学担任自然史教授.1885年,34岁的乔丹在康奈尔大学校长安德鲁·怀特和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吉尔曼的共同推荐下,开始担任印第安纳大学第七任校长,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学校长.1891年,乔丹出任新成立的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从此开始了长达24年的斯坦福大学校长生涯.1913年,乔丹决定不再担任斯坦福大学的校长一职,但由于他对斯坦福大学的杰出贡献,被聘为斯坦福大学的名誉校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对其职前教师培养方案进行增值评估的实践状况,包括其产生背景、实施方法与程序、发展阶段及现实境遇等,以寻求提升我国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教学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中小学校长培训目标比较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职前培训(或新上任校长培训)的目标主要侧重于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职后培训的目标则侧重于在职前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长管理学校的有效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我国中小学国情和校长培训的实际,实行培训目标的高起点和高要求及校长职业化的进程中要分层次进行,不可追求冒进。  相似文献   

18.
美国特殊教育师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教育教师的质量是特殊儿童是否能够获得有效教育的关键和保证,因此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直是特殊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本文从目前美国所面临的特殊教育教师短缺问题人手,对近十年来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研究方面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造成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缺失的三大主要原因:特殊儿童人数增加、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人数有限以及特殊教育教师的离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175名中小学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调查表明,他们对高师院校培养的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满意度不高,凸显了高师课程体系在中小学职前教师培养中的缺陷。高师课程迫切需要改革,高师课程改革必须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具体而言,高师课程改革必须着力涵养职前教师的师范素质,锤炼职前教师的实践智慧,强化职前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提升职前教师的专业自觉。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依靠教职工办学优秀领导干部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蓟县十佳公公仆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胡润奎,中共党员,中学高级。1984年任蓟县职专教务主任,1989年任蓟县职专副校长,1998年任蓟县职专校长、党支部书记,2004年至今任蓟县中专校长、党支部书记。胡润奎,中共党员,中学高级。1984年任蓟县职专教务主任。1989年任蓟县职专副校长,1998年任蓟县职专校长、党支部书记,2004年至今任蓟县中专校长、党支部书记。胡润奎,52岁,198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1983年调入蓟县职专,先后担任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