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官印的起源     
《老年教育》2009,(11):49-49
从古籍记载看,印章的起源,首先与权力的象征有关,特别是与帝王有关。换句话说,印章最早是以官印身份出现的。《后汉书·祭祀志》则认为,官印起源于夏、商、周三王:“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玉玺,以检奸萌。”这说明在古代,帝王是首先使用印章的人。  相似文献   

2.
简谈元朱文     
正古代印章从汉、魏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很讲究六书,也不太讲究书法。如唐宋的官印,生气较少,与秦汉的印章相比,总觉逊色。但是即使在唐代,也仍然出现个别的人物,试以秦玉箸篆或当时书法家李阳冰的篆书入印。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这些虽是极个别,但也属尚可一看的朱文印章。遗憾的是,这些印章的作者已无法考查了。到了元代,赵孟痛感当时流行的印章恹恹无生气。当时书画作品上已经风行钤盖印章,他本人又  相似文献   

3.
<正>活动背景印章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秦代以前,无论官印、私印,均称为“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为“玺”。随着历史变迁,逐渐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印章。当前,印章主要用于办公,教师经常会用到。如果想制作一个印章送给教师,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相似文献   

4.
从传播学视角来看,印章是中国古代广告媒介重要的形式之一。印章从最初的陶器加固功能,逐渐融入各种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成为一种权力或示信的象征,同时也具有了广告媒介的性质。从中国古代印章广告的起源、发展、演变人手研究,可见其具有突出政治色彩、彰显诚信价值、浓缩艺术美感、追求蕴涵哲理等特质。中国古代印章广告,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篆刻 ,不但是我国民族的传统艺术 ,而且和书法、绘画一样 ,有着悠久的历史。篆刻是镌刻印章的通称。所以篆刻艺术 ,是指用篆书和雕刻制作成的工艺品。最早的印章为古代官印 ,官吏们随身佩带在身上作为信物 ,用来证明身份。它的另一个用途 ,是在封检时盖在“封泥”上 ,做记号用。印章的制作者在长期的制作过程中 ,表现出自己的艺术巧思 ,精湛技巧 ,使印章越来越完善。精美的印章逐渐成为艺术品 ,使它除了实用之外 ,还兼有艺术欣赏的价值。在漫长的岁月中 ,随着生产的发展 ,人们的交往更加密切 ,印章的用途也逐渐扩大 ,由于绢帛纸张代替了竹简…  相似文献   

6.
官印 战国到秦汉时代,印章大部分是可以随身佩带的.因此,印都不大.除了少数战国巨玺外,一般官印都在方寸左右.由于封泥使用的需要,印文多为凹入的白文.战国白文官印,大小约2.5厘米左右,正方形,偶有不呈正方或圆形,多鼻纽,印文外多加边栏,或中间再加十字界格.  相似文献   

7.
西汉的内朝制度不仅是西汉政治的一大特色,而且对后世许多朝代的政治制度也有过深远的影响。政治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权力的分配秩序,西汉内朝政治的实质就是分割以宰相为首的政府官僚集团的权力,藉以巩固和加强皇权,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冲突的结果。它具体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皇帝制度和宰相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而从一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西汉的内朝制度不仅是西汉政治的一大特色,而且对后世许多朝代的政治制度也有过深远的影响。政治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权力的分配秩序,西汉内朝政治的实质就是分割以宰相为首的政府官僚集团的权力,藉以巩固和加强皇权,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冲突的结果。它具体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皇帝制度和宰相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而从一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古文献资料和考古文物材料(印章),从王府官系统和县级基层官系统两个方面阐述了西汉长沙诸侯王国的职官建置情况,以期从一个侧面认识西汉政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汉代,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它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新局面,汉文化也始终贯穿着以“大汉气象”为标志的恢弘、自豪、博大、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汉人雍容宏大的气度.印章,作为汉代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艺术形式之一,无处不蕴藏着汉代的文化气息.汉印,有官印和私印之别.官印,即官府及官员所用之印,统治阶级用以表示身份地位和所属官阶;私印则广泛存在于民间,所刻内容多为姓名、吉语等.文化的产生,是与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基础紧密相连的.汉代“大一统”文化,实则服务于其政治发展,是汉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正因如此,汉官印较私印能更好地展示出汉代特有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1.
一、作品产生的背景公元前二○六年,秦王朝被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所推翻,汉王朝取而代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大统一的比较稳固的封建王朝。在这之前,秦虽然统一了中国,但只有十几年就土崩瓦解了。继续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建立并巩固中央集权的地主阶级的政权,这是西汉初年新兴的统治阶级的最突出的政治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发展封建经济,是关系到西汉地主政权能不能维持并巩固下去的首要问题。对于西汉统治者来说,农民起义的风暴刚刚过去,氓隶亡秦的事实时刻萦绕在他们脑际,这种情况迫使他们不能不采取一些现实的措施,“轻徭薄赋”,对人民作一些让步,使他们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过去人们只能依据发现的西夏官印文物来研究西夏印章的特点,但由于所见品种较少,且多为二字“首领”印,对其制度知之甚少。随着西夏法典《天盛律令》的译介公布,其中有关较为详细的法律条文,可使大学重新认识西夏印章制度的特点。西夏官印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以西夏文九叠象入印,由于这种九叠篆书笔划较多,所以屈曲盘绕的西夏文占满了印面空间,使得整个印面显得非常饱满,给人以浑厚古朴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印章是一门具有传统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因其具有实用性与特殊美感两重性质而受到人们的推崇喜爱,世代相传。公元1972年至公元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分别从马王堆2号墓中出土"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利仓"和1号墓中出土"妾辛追"4方印章,这四方印章对研究西汉印风格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印章的线条,构图,装饰性,空间这四方面的浅析,来展现马王堆汉墓印章有意味的意象美感。  相似文献   

14.
古玺印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玺印同义,即印章,是古代一种昭明信用的凭证。刘熙《释名》中说:印者,信也。春秋战国时期,玺印是作为人际交往的信用保证,也是国家行政机构施行职权的工具,玺印不分,尊卑通用。到了秦统一六国之后,玺成了皇帝专用印章的称谓,从此就从一般印章中分离出来了。  相似文献   

15.
权力与法律的关系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一国的民主情况,而且从中国古代的权力与法律的关系角度,能够透视出古代中国的权力配置模式,也能为当今中国规避权力大于法律这种乱象做出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学点篆刻①     
刻印章,因印文多用篆字,故又称篆刻。印章是(?)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它和我国的书法、绘画、雕(?)等一样,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印章种类有官印、封泥、肖形印、花押、私章、闲(?)等。印章用朱色钤盖,钤出的印文为红地白字的,称白文”印,也叫“阴文”印;钤出的印丈白地红字的,称朱文”印,也叫“阳文”印。印章这门艺术,如果从获得的殷代三方“殷玺”算(?),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周代以青铜质为主(?)印章“周玺”大为兴起,刻铸的文字应用“籀文”,秦  相似文献   

17.
黄建华 《考试周刊》2013,(50):128-129
文章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主要封建王朝重要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的设置情况,包括秦朝、西汉、唐朝、北宋、元朝、明朝和清朝,思路清晰,叙述简洁。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琅左盐丞”——娟好圆润,温厚静穆西汉印章的制作,仍是沿用秦浇铸和凿刻这两种旧法。当时的铸印,在章法上还有秦官印布局的风格,即在印面布局中仍带有田字格。可是,它的字体却不似秦印字体那样柔媚苍劲。“琅左盐丞”一印可见一斑。“琅左盐丞”一印,字体粗壮方整,笔画转折处娟好圆润。章法上虽也采用田字格布局,但不是将印面平分为四等分,而是将“琅”“盐”二字放长,利用印文本身笔画的疏密安排每个字的大小,在章法上仍显得匀称庄重,细细品赏,给人一种温厚静穆的味道。  相似文献   

19.
西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儒学的推崇为陶塑明器的兴盛创造了前提条件,厚葬之风的兴起是西汉陶塑明器兴盛的主要推动力量。西汉陶塑明器艺术作品是古代艺术苑囿中的璀璨瑰宝,是西汉思想文化的鲜明的反映。在这些艺术品中,充分体现出西汉古拙而不呆板,质朴而不简陋的装饰表现风格。在图案的表达手法上,有着鲜明的剪影法的特征。西汉陶塑的艺术成就,在于表现各种物象的主要特征,形象生动简练,装饰性很强,凸显出西汉乐观积极的人生理念和希冀人神同在的生命主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印章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缺一不可的一个艺术门类,无论从印章的选材、布局、章法、刀法以及线质上都饱含了古人古朴自然的审美观。何谓之古,本文主要指的是战国、秦汉时期。现在人们把战国古玺视为临摹格式布局的典范,把秦印、汉印视为追求变化的成熟范本,本文以此为例,从美术的审美视角出发,让大家对此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