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惊奇感     
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一般人习以为常,但却唤起了牛顿的好奇心,他苦苦探索,发现了万有引力。一只装着葡萄球菌的培养器里,由于空气不断侵入,球菌表层周围生了一圈绿色的东西,附近的球菌也不见了。这是日本细菌研究者古在由直最早观察到的现象,但被他视为常见的一般的细菌污染而轻易放过了。可是,当法国细菌学家弗莱明观察这一现象时,就产生了强烈的惊奇感。他追根溯源,做了大量实验,终于证实那一绿色的东西是一种能吞噬葡萄球霉菌的新的素霉——青霉素,因而获得了一九四五年诺贝尔奖金。在科学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 笔者收集了一些与诺贝尔奖有关的生物试题,现整理如下,以供师生在复习时参考使用。1.获194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英国医学家弗莱明,有一天忘记了在培养葡萄球菌的一个玻璃皿上加盖,第二天他看到那个没加盖的玻璃皿内有青霉菌,且青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消失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被认为是微生物学的最伟大成就之一,发现它们的故事也是这门学科历史中极有启发性的篇章之一。1874年罗伯茨在英国《皇家学会报》上首次发表了微生物颉颃现象的报道,记载了真菌的生长常常抑制细菌生长的实例。他说:“我反复观察到灰绿青霉生长旺盛的液体会使人工感染细菌困难。”但是,当时这一发现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1928年,弗莱明在研究葡萄球菌的菌落形态时,偶然发现平板中污染了点青霉的一个菌落。弗莱明对这个平板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发现在大的青霉菌落周围葡萄球菌的菌落有溶解迹象。他认为这是微生物颉颃现象的一个有趣的例子,并进一步研究了这一现象。弗莱明在证实了青霉菌对葡萄球菌和其它一些细菌的菌落有溶解作用之后,转向研究青霉  相似文献   

4.
巴斯德说过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翻开生命科学发现史 ,我们会发现 ,许多科学家在科学发现历程中走了九十九步 ,最后离成功只差一步时 ,却永远失去了发现的机会。“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回顾这些事件 ,我们生物学教学工作者除了遗憾之外 ,也许会得到更多的启迪。1 缺乏敏锐的判断力 ,使之与发现擦肩而过青霉素 :英国科学家弗莱明 (1 881~ 1 95 5 )在 1 92 8年研究葡萄球菌时 ,发现了在培养基上长出的青霉菌竟将周围的葡萄球菌块溶解 ,他培养了这种青霉菌 ,发现它具有杀灭葡萄球菌 ,阻止肺炎菌、链球菌、白喉病菌的能力 ,这就…  相似文献   

5.
l青霉素的发现1928年的夏天,天气不热且潮湿,喜欢低温和潮湿环境的霉菌污染了许多培养皿。通常弗莱明在观察完一个培养皿后就会除去菌落并让助手洗净培养皿后再使用,但是他在暑假前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将其放置在一边。在弗莱明回到实验室时他观察到,培养皿发现青霉菌附近已生长的菌落发生部分溶解,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真谛     
崔鹤同 《下一代》2009,(7):41-41
1928年,弗莱明正在从事杀灭细菌的研究工作,他研究的对象是葡萄球菌。这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的细菌。它可以使人的伤口发脓腐烂,最后导致病人死亡。弗莱明在十几个培养皿里种上葡萄球菌,并把实验室的湿度控制在30℃左右。那些密密麻麻的葡萄球菌出现在果子冻上,一片金黄,弗莱明称之为“金妖精”。弗莱明培养它就是要找出征服它的方法。但是,他试验了无数种药剂之后,都没有找到一种可以消灭此菌的药剂。  相似文献   

7.
培养和观察霉菌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霉菌的菌丝粗大而有分枝,在固体基质表面生长时往往是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形成较厚的一层菌丝体。为了避免在制片过程中菌丝相互缠绕与断裂,故观察霉菌的自然生长状态常常不用挑取法,而用玻璃纸透析培养法或皿盖上贴玻璃纸培养法。前一种方法操作简便,但因营养物质充足,在纸上生长的菌丝密而多,而且它们也不在一个平面上,以致影响观察效果。皿盖玻璃纸培养法营养物质少,限制了菌体的生长,只有极少数孢子能萌发生长成菌丝体,而绝大多数孢子萌发后即停止生长,不能用于观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用滤纸与玻璃纸沾培养基贴于皿盖上的培养方法制作霉菌载片标本,取得了良好的观察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菌种 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  相似文献   

8.
茶油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良好的食用和药物价值,适合用于开发天然无副作用的抗氧剂.不同提取方式的茶油在组分含量和种类上会有差异性,会导致生物活性功能也呈现出差异.本实验以压榨茶油和有机溶剂提取茶油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用不同浓度的茶油混合液处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青霉菌、绿霉菌等,考察和比较2种方法提取的茶油抑菌的效果.实验结果发现2种茶油处理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酵母菌的生长趋势,都随茶油浓度递增而减弱,都有明显抑制效果;对青霉菌、绿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无抑制效果,且与茶油浓度无关.开展茶油的抗菌实验,将为开发高附加值的油茶化妆品和医药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舒文 《中国教师》2011,(13):56-57
<正>有位学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了一组实验:第一次,他拿出两个同样规格、同样容积的茶杯,一只装满了纯净透明的水,另一只空着,并排放在实验桌上,让参加实验的学生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并比较两只茶杯的大小。观察一番后,约2/3的学生认为装满水的那只杯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霉菌培养方法、观察方法的改进,能够简便、清晰、完整的观察到三种霉菌的形态特征,充分的发挥了试验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敲碎蛋壳     
日本科学家古在田直早就发现培养皿边沿生了一堆奇特霉菌,在其周围的葡萄球菌不能生长,而且离它较远的葡萄球菌也被它  相似文献   

12.
<正> 1 对生物科学史的考查例1 (2005年高考上海文科综合卷第十二题)科学的发现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的。青霉素的发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53.仔细阅读下列句子,按青霉素发现的过程进行排序 (只写编号)。①弗莱明用一小滴青霉菌所产生的代谢物质,滴在正在生长的葡萄球菌上,几小时后葡萄球菌奇迹般地消失了。②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周围葡萄球菌不能生长。③或许是青霉菌的生长抢夺了葡萄球菌的营养,或许是青霉菌产生了  相似文献   

13.
一个好的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从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1 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只有通过观察本身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化学实验离不开观察 ,在观察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 ,观察什么 ,明确观察目标。例如 ,镁燃烧的演示实验中 ,教师应向学生强调集中注意力观察镁的颜色、状态和硬度 ,而不要因瞬间由于镁燃烧放出的耀眼强光而分散注意力。从此实验中得知镁燃烧后生成了一种不同于镁的白色粉末状…  相似文献   

14.
探究背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面包、馒头会长毛”、“苹果、橘子会腐烂”、“夏天衣服储存久了也会霉变”……学生的疑问非常多,好奇心非常强。探究目的:1.通过研究知道物体发霉的原因并认识各种霉菌。2.了解培养霉菌的方法及用培养皿培养菌类的能力以及操作显微镜和制作装片的技术。3.通过对比实验了解各种霉适应生长的环境及怎样防止发霉的方法。4.掌握保护我们的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常识。5.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合作、竞争的意识。活动设计: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人。在实验期间小组成员轮流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将…  相似文献   

15.
“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实验是高中生物中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 ,在进行该实验的教学时 ,我们发现买不到现成的菌种。那么如何才能顺利完成实验呢 ?我们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并用于学生实验 ,效果非常好。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葡萄球菌属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相似文献   

16.
1利用选择培养基设计实验分离纯化微生物 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分离纯化酵母菌、霉菌;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分离纯化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亲手实验操作,不但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实验,学生更易于获取和探讨多方面的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各种能力。一、运用趣味新颖实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每个人都皆知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上课注意听课,其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每一个讲述;学生对实验的注意观察,其心理活动同样集中于教  相似文献   

18.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外界事物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性。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往往能发现事物极不显著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例如,英国的病理学家弗来明,一九二八年开始研究具有强烈毒性的葡萄球菌。弗来明培养细菌的器皿是用泥土封口的。有一次,他发现远离泥土的地方,细菌繁殖得很多,很好;而在接近泥土的地方,葡萄球菌却被溶化了,变成了象露水一样的东西。经过反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说初中物理教学要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呢?这是因为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是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俄罗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总结他的教育经验时说“观察中不仅可以吸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时活跃起来,由于观察,知识可以说是进入了流通领域,作为一种工具而在劳动中获得运用”。观察可以促使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智能发展的重要源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1利用物理…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贯穿物理教学的始终。为了更好贯彻实施新大纲,在中师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对学生实验应具有的四种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一、观察能力是中师物理实验的基础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应要求学生能集中注意力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能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看出现象变化的条件和有关因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