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童及其作品点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童作为先锋派作家的代表之一,其创作有着独特的魅力.他善于以旧说新,善于描写女性形象,积极实践着先锋的创作理念.自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后,苏童的书籍更加畅销,其读者群也不断增加.通过点击苏童及其作品,感受苏童作品的美丽.  相似文献   

2.
苏童的创作由历史题材转为现实题材,《人民的鱼》就是通过寻常事反映时代变迁的现实题材。苏童讲故事的能力在作品中充分展示出来,叙事节奏的控制和意象的运用使故事紧紧抓住了读者。与其二十世纪80年代的创作相比,苏童有所改变也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3.
苏童是当代文坛上实力深厚的作家,凭借着奇妙诡诱的想象力、细腻柔婉的文思和不断对现有创作模式的突破让苏童不断在创作中带给我们新的审美体验,文章通过对苏童主要作品主题和内容的梳理解读苏童的作品,以体悟作者带给我们的独特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本试从意象建构、人物塑造、叙事艺术等方面考察苏童小说创作,对其作品中独特的生命意识作整体把握并探求其表现手法及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苏童在创作起步时就接受了博尔赫斯的影响;后者特有的艺术观深深植入到苏童的文学观念中,并一直支配着他对文学的理解。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苏童在1990年代初就告别先锋,转向了现实主义,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误识。苏童在创作上虽然有几把刷子,但是他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具有后现代特点的作家。其1990年代以来的作品中仍然能看到博尔赫斯影响的鲜明印记。离开博尔赫斯,对苏童的理解就一定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6.
在近八九十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许多作家自觉借鉴与尝试现代唯美主义的风格与方法,其作品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唯美倾向。本文试图对这一写作流脉进行简要的梳理.并以苏童小说创作为核心,从语言、形式、文体等层面对苏童及当代作家的唯美写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苏童在其创作中流露的种种灵气与唯美,与其生长的南方故乡无法分割。文章结合南方特殊的地理风貌及独特文化传统的形成,从苏童作品中缭绕烟雾的神秘苏州河畔、凸显在历史舞台上的女性主人公以及缠绵细腻包含情愫的语言构建,探析苏童在文学史上作为南方作家的独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苏童的创作由历史题材转为现实题材,<人民的鱼>就是通过寻常事反映时代变迁的现实题材.苏童讲故事的能力在作品中充分展示出来,叙事节奏的控制和意象的运用使故事紧紧抓住了读者.与其二十世纪80年代的创作相比,苏童有所改变也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从意象建构、人物塑造、叙事艺术等方面考察苏童小说创作,对其作品中独特的生命意识作整体把握并探求其表现手法及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苏童以其独特而具有创造性的写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不同时段注入活力,这也使他的创作具有了当代文学史的意义。论文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阐释背景,描述了苏童的写作历程,并对其作品进行了美学与主题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苏童作品审美精神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精神家园追求的失败以及在失败过程之中散发出的颓废之感。首先,苏童作品中流露出对生与死的关注,这是苏童生命哲学的重要内容。其次,苏童对历史的解构彰显了人性之中的"恶",这也是追逐精神家园失败的一大佐证。作品中以边缘人物和底层人物构建起来的小人物舞台,在破碎、拼贴的历史中或残忍或暴力,这不但是对历史的控诉,更是对人性中恶的伟大昭示。最后,苏童追寻精神家园的失败反而造就了其作品颓废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2.
姑苏文化是华夏文明在江南水乡孕育的一枝奇葩,她筛滤了华夏文化阳刚、粗犷的因子,充分地继承弘扬了江南阴柔细腻的品格。生于斯长于斯的小说家苏童,以姑苏文化谋篇和创作,以姑苏人特有的婉约和细致及江南才子的敏锐和聪颖,在江南文化的雅致情趣下,书写着民间日常的生活情态。其创作无论是主题、风格还是语言,都带有浓郁的江南味道与南方风情,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深厚的江南文化意识与心智思维。这就是苏童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姑苏故事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苏童的文学创作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妻妾成群》与《碧奴》等长篇小说影响深远,当然,更为关键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童所坚守的先锋意识,给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了文体形式的革新,而这些作品及后来经过改编所渗透出的民俗记忆无疑烛照了苏童小说的民俗学特色。本文试图揭开苏童小说的民俗植被,守望苏童小说的民俗记忆并以此延展苏童对乡土的执著。  相似文献   

14.
"闲人"雅歌——欧阳修词学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湖念语》及词体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出欧阳修的词学观念,即合乐可歌的体性、"聊佐清欢"的功用及"闲人"雅歌的审美理想。在词体文学音乐性、功用等方面,欧阳修与当时人们的观念毫无二致,不同的是他对创作主体审美情趣的重视,这体现在他的创作与作品整理上。欧阳修的词学思想与宋人文化高涨不无关系,有别于鲖阳居士《复雅歌词序》所主张之"雅"。欧阳修的词学观念与其创作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他在遵循词体体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词的品格,为苏轼、秦观等词人提供了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雷蒙德.卡佛以他"极简"的风格对中国作家苏童的创作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它重塑了苏童的文学价值观,使苏童更加关注平民、小人物的生活,其次它还影响了苏童小说创作的主题,苏童因而塑造了一系列缺少交流的孤独的人;另外这种影响还体现在苏童的语言风格,苏童又不同于卡佛,他将"极简"的线条变得丰腴妙曼,简洁明了的同时又极富质感。最后,卡佛和苏童在创作态度上极具相似性,两者都对"短篇"这一文体极其挚爱。卡佛拥有雕刻家干练精准的气质,而苏童更是秉承着自己画家式的天才的想象力,接受前者对于他"唤醒"式的启迪与影响,同时实现了超越与突围。  相似文献   

16.
苏童作为“先锋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苏童小说巧妙的叙事技巧,这是苏童小说呈现独特魅力的叙述动因之一,其内容包括叙述视角的独特、“白描”与“留白”的传统以及设置悬念的巧妙;二是苏童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苏童小说艺术特色的诗性语言的魅力呈现,其内容包括一气呵成的语言、南方市井的语言、准确新奇的比喻和精心营造的诗性氛围。苏童小说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诗意地展现了苏童不同于其他“先锋作家”的艺术特色,也潜在地生发出潜藏在苏童作品中的独特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17.
“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苏童在诸多作品中,以荡气回肠的柔美语言塑造了许多独特的女性形象。在《红粉》中,他以零度情感来关注并审视徘徊于新旧社会交替时代有待改造的“妓女”——秋仪和小萼两位女性哀苦悲凉的生命历程,艺术地书写了女性情感抉择的艰难与痛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