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学界历来认为,“二次革命”是袁世凯于1913年6月间下令罢免国民党人赣督李烈钧、粤督胡汉民、皖督相文蔚的职务,派遣北洋军南犯,7月12日,李烈钧起兵湖口,才正式爆发的。又说,国民党“二次革命”的反袁军事行动,是以江西和南京为中心,它是一系列反袁斗争的开始。笔者多年来也一直遵信这一说法。可是,当我爬梳  相似文献   

2.
史学界历来认为,“二次革命”是袁世凯于1913年6月间下令罢免国民党人赣督李烈钧、粤督胡汉民、皖督柏文蔚的职务,派遣北洋军南犯,7月12日,李烈钧起兵湖口,才正式爆发的。又说,国民党“二次革命”的反袁军事行动,是以江西和南京为中心,它是一系列反袁斗争的开始。笔者多年来也一直遵信这一说法。可是,当我爬梳有关宁调元、邹永成的档案材料后,遂产生  相似文献   

3.
1913年3月,“刺宋”事件发生后,革命党内出现武力讨袁与和平解决的意见分歧,孙中山力主讨袁,赣都李烈钧态度坚决,积极拥护孙中山主张,于7月12日率先在湖口发动起义,史称“二次革命”.本文在查阅梳理大量民国史料基础上,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了李烈钧率先发动“二次革命”的原因,即李本人坚定的革命意志、江西的“半独立”状态、革命党人的反袁方略与南方的局势变化.  相似文献   

4.
1913年7月的“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武力公开抗拒袁世凯封建专制独裁、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第一次壮举。然而,二次革命在持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迅速失败了,探究这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将有助于我们学习和了解民国初年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一二次革命爆发的直接动因是“宋案”和“善后大借款”。自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后,逐渐暴露其封建专制的面目。他利用革命党人政治上的软弱、幼稚,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反革命措施,伺机铲除异巳,为实现独裁统治铺平道路。1913年  相似文献   

5.
窃国大盗袁世凯取代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后,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由南京迁到北京,其独裁面目日益暴露.竟于民国二年,即1913年2月,国会开会前夕,派人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于上海.4月,又非法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二千五百万英镑,并以国家的盐税、海关税及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四省的中央税为担保.以此为发动内战的军费,消灭南方的革命力量.在此紧急关头,孙中山从日本归国,力主武装讨袁.但因国民党内部意见分歧,未能及时发动.6月,袁世凯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反对借款,不服从中央,下令免职,并派兵南下.在他先发制人的压力下,李烈钧于7月12日首在江西湖口组织讨袁军,发布讨袁檄文.其后,江苏、广东、上海、安徽、福建、湖南相继起兵,并宣布独立.这就是孙中山领导的被称为“二次革命”的反袁战争.  相似文献   

6.
史学界一般都把1912年4月南京临时政府的结束作为辛亥革命的下限,而把1913年的“二次革命”及其后革命派的斗争看成其余波。近年来,有的同志认为应把下限推至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之时,但和者不多。笔者试就此略抒己见,以求进一步展开讨论。一、辛亥革命并非失败于南京临时政府结束之时 1912年春,中国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背叛皇帝的袁世凯被各派政治势力一致推举为共和国的新任临时大总统,革命领袖孙中山则怀着统一南北、建成民国的心情,委曲求全,如期解职。人们喁喁望治,以为共和民国,于兹告成。无疑,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误会,但革命是否就这样  相似文献   

7.
文史学家、语文教育家。字子泉,号潜庐。江苏无锡人。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之父。自幼聪慧好学,熟读“四书五经”。1903年,在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发表4万字的长篇论文《中国舆地大势论》,时年才16岁。辛亥后,任无锡军政府民政秘书,援淮军第16师司令部代理长官。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一直担任教职,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北平清华大学教授、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在这一时期,著述颇丰,对群经诸子、古史地学、古典文论无不精通,被时人誉为“大江南北一人而已”。抗战爆发,时任浙江大学教授的钱氏,在浙大《国命旬刊》发刊词中大…  相似文献   

8.
白朗起事是辛亥革命后反袁斗争的重要事件之一。白朗军自1912年春天开始到1914年8月止,历时二年多,它与北洋军阀转战于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甘肃五省,自称“公民讨贼军”,颁发了声讨袁世凯的文告,拟订“打富济贫”的口号。1913年4月曾攻克禹县,进军鄂、豫边境,配合了孙中山二次革命讨袁之役。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议会成立于1913年2月,国民党议员约占四分之三,但其内部不能团结一致,大多数人与革命党并很深的渊源。在二次革命前,浙议会与国民党的政治立场基本一致,积极参与反对袁世凯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和进行专制独裁活动的各项斗争,是全国反袁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二次革命发生后,都督朱瑞以保境安民、局外中立为既定方针。浙议会大多数议员在关键时刻不敢挺身而出,没能通过一个以省议会的名义宣布浙江反袁独立的议案,仅仅“制造“了一个有16位议员具名的要求朱瑞宣布独立的“公函”。国民党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浙议会内没能取得强有力的支持,议会内还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自保求安心理,正预示着二次革命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在二次革命中,柏文蔚一直站在反袁阵线的最前列,他高举反袁大旗,抨击袁世凯践踏民主共和,大搞专制独裁的种种罪行,并组成革命武装讨伐袁军。并对史学界“讨袁四督”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1.
陈雷 《文教资料》2011,(5):96-98
1913年"二次革命"是维护共和制度的一次武装反袁斗争,实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它的失败使民国初年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时期。而在安徽,倪嗣冲以武力统一全省,自此开始了他督皖八年的历史。本文重点论述倪嗣冲在镇压安徽"二次革命"中的作用和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烈均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率先发动“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统治,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学界对李烈均在“二次革命”中的活动多有研究,但对他任江西军政府都督期间所进行的改革却很少论及.李烈均担任江西军政府都督之前,江西政局一直动荡不定,军政府曾三易都督.李烈均继任都督之际,面临的困难很大:政治组织涣散,军队战斗力差,财政空虚,社会秩序不稳定,而且“形势较紧,阴谋夺取都督者颇有人在.”但这种局势没有吓倒李烈均,他上任后,即着手进行大幅度的改革,涉及的面较广.  相似文献   

13.
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起,到1913年二次革命止,革命派与立宪派经历了一个“对立——联合——分裂”的过程,宏观全国,这一论断是对的,倘微观湖南似不尽然了。事实说明,从一开始,湖南两派就过从甚密,在随后的活动和斗争中,相互理解、支持,直至携手投入辛亥革命,从未出现过对立到联合的步骤。  相似文献   

14.
欧阳武在民初本是赣督李烈钧手下健将,但反袁态度并不激烈,加之其兄众议院议员欧阳成等在幕后积极活动,因此得以在袁世凯罢免李烈钧后出任江西护军使,并经黎元洪保荐兼代赣督。他一方面暗中表示拥护中央,另一方面公开谋求赣省自保,故他对北军以震慑"乱党"为由入赣,竭力阻止。二次革命在湖口爆发后,欧阳武在袁世凯方面笼络、施压下,一度表示要派兵进攻湖口,但很快他又接受讨袁派推举,出任赣督。随着北军逼近南昌,欧阳武的态度再次发生变化,他以"不忍使南昌为战场"为由弃城而去,并以"止戈和尚"名号入山为僧。为了脱罪,他将自己就任赣督及其后所为一概称之为"被胁",将讨袁派称之为"乱党",从而彻底倒向袁世凯一方,并通过多方活动,最终获得袁世凯特赦。他保住了性命,但丢掉了气节,结果两面皆不讨好。  相似文献   

15.
冯国璋也是袁的亲信,以其籍贯为直隶河间而称其派别为直系。袁世凯窃国后,冯曾任直隶都督。1913年“二次革命”时,冯被派遣南下攻占南京,其部属即驻守长江下游一带。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冯国璋任副总统,但冯仍驻南京。1917年,因参战问题发生了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段祺瑞驱走了黎元洪。在张勋复辟事件平定后,段请冯国璋到北京继任大总统。但,冯不愿做没有实权的总统,怕中了段的调虎离山计,直到段答应了他所提出的江苏、江西、湖北等省的督军人选后,他才到北京任职。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 92页 :“英国策动西藏独立未遂 ,又于 1913年在中印东段边界 ,制造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把我国西藏东部 9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划到这条线以南。”这样很多试题中就把 1913年作为划定“麦克马洪线”的时间 ,实际上“麦克马洪线”并非划定于 1913年 ,而是19 14年。众所周知 ,武昌起义爆发不久 ,英国就企图策动西藏亲英分子闹独立活动。中英两国就西藏主权问题进行反复交涉 ,中国政府强调对西藏不容置疑的主权 ,于是 1913年 10月到19 14年 7月 ,英国操纵的所谓中英藏会议在印度北部的西姆拉召开。会上唆使西藏地方代表提出西藏“自…  相似文献   

17.
<正>清末民初的女权运动大致从清末“新政”以后开始,到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为止,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离家求学,倡导男女平权;踊跃参军,实现同尽报国义务的理想;争取参政议政,力争实现男女平权。 一 《辛丑条约》的订立,使一些有识之士重新萌发了自强意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呼声愈来愈高。极端顽固守旧的慈禧太后在内外交逼之下,不得不宣布实行“新政”。派遣留学生  相似文献   

18.
这一节教材讲了三个问题,"袁世凯的卖国和复辟帝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一 "二次革命"1913年的"二次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其经过、结果如何?教材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被刺和善后大借款来叙述"二次革命"发生的背景.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北洋军阀掌握了中央政权和直隶、河南、山东、江苏、东三省等省的政权.但资产阶级革命派还有十几万军队和南  相似文献   

19.
1912年3月,李烈钧就任江西都督时,正是中国围绕政权问题,即将展开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的大决战前夕。当时江西社会动荡不定,经济萧条,财政匮乏。李烈钧就任于危难之时。上任伊始,他就积极采取措施:改组军政府、肃清匪患、整理财政、发展交通、整编军队、发展教育,从而使江西形势日趋好转,这为李烈钧日后举行“二次革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研究“二次革命”的文章甚多,并有不少涉及到李烈钧与“二次革命”的关系,但总觉得有的问题还须进一步探究,比如,为什么革命党人在“二次革命”中不能统一步伐?李烈钧在“二次革命”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要说清楚这些问题,需先要回顾一下辛亥革命后全国的政治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