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现场观看比赛和录像观察,对第8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混双项目前8名成套动作中的难度动作数量、组别、分值、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以及难度动作布局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提高我国健美操混双项目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项目前8名成套难度动作进行技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难度动作得分是影响最后得分的主要因素。各个国家在比赛中难度动作选择的分值、组别、类别差异不显著;从A、B、C、D四组难度动作在整套操中的分布来看,D组难度大都分布在一套操的后半部分。中国队健美操混双项目整体水平较低,具体表现在艺术性较差、难度动作完成质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李全  赖善业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3):77-78,84
依据(FIG)2005—2008年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决赛的前3名与中国队第5名的比赛动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混双选择0.3、0.6、0.7分值的难度动作较少;选择C组难度动作偏多而B组难度动作偏少;难度动作的整体分布欠均衡;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成套动作的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结合2005-2008年竞技健美操新规则,对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项目前3名选手和中国选手共5套动作进行观察统计,分析了中国选手在艺术分、完成分、难度分,以及难度分值、组别、空间的运用和完成情况上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差距。结果表明:这种差距表现在动作编排的艺术性较差;难度动作的组别、属类选择上缺乏多样性;所选难度动作对空间的运用不均衡;难度动作的总分值稍低。  相似文献   

5.
自1995年国际体操联合会开始举办首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至今,我国几乎参加了全部该项赛事,混合双人的最好成绩已从1999年世锦赛的第18名上升至2006年的第5名,我国混双项目已经呈现出较强的上升趋势。以三个周期FIG的规则变化及2002-2010年五届世界锦标赛混双项目决赛前三名及我国选手成套动作为研究对象,探求影响我国混合双人项目成绩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我国混合双人项目的竞技水平,在世界大赛中取得更大的突破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并对当前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探寻国际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难度动作的选择与均衡性发展,为竞技健美操的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第十七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双前8名队形运用特征。研究结果:(1)匈牙利代表队在艺术分、队形数/重复数、成套时间和变换间隔均值等方面表现出色;(2)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代表队在艺术分方面得分较低,可能需要在艺术表现和创意方面加以改进;(3)队形保持与变化阶段时长、队形构图分类和变化方式分类等指标展示了各代表队的特点和优势。综上所述,本文以期为健美操运动员和教练的训练参赛活动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第10-12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中外混双选手成套动作完成的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混双选手在成套动作的操化动作、难度动作、过渡衔接的强度、幅度、一致性等方面的完成质量,以及男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方面,与高水平国家混双选手具有一定的差距,并针对不足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竞技健美操的技术水平不断的发展,要求向更新,更难更美的方向发展。在竞技健美操第九届世锦赛中,我国混双项目是唯一没获奖牌的项目,相对而言是弱项,通过观摩比较,与世界强国还相差一定距离,难度差距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对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健美操比赛中女单、男单、混双、三人项目进行难度数量、难度分值和难度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对我国健美操难度动作的现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异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我国健美操的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参阅相关武术套路与健美操的文献资料与书籍,对武术套路和健美操运动进行研究对照,并根据武术套路和健美操的共性及个性特点,对于武术套路和健美操套路的编排、创新共享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柯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6):660-662
北京时间5月15日,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落下帷幕。中国队包揽了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和混双五个项目的全部冠亚军。中国乒团在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中频频“满堂红”现象令国人感到骄傲,是中国乒乓球霸主地位的见证。本次世乒赛佳绩的取得再一次暴露了世界各国与中国队实力的悬殊,我们在反思中国乒团的“霸主”地位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通过VB编程,针对当前羽毛球比赛的新规则,设计和编制了羽毛球双打执裁辅助系统。该程序通过对新规则下羽毛球双打比赛的模拟,不仅可以运用于羽毛球双打比赛,减少裁判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运用于羽毛球双打规则教学的讲解和演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分析东京奥运周期中第23、24、25届羽毛球世锦赛的赛事情况,推演出世界羽坛竞争格局,得出结论:日本在这一周期崛起比较明显;我国逐步失去世界羽坛霸主地位,只有混双地位较为稳固;男子项目竞争激烈,群雄逐鹿;大赛中黑马频出,本届奥运会羽毛球项目将会精彩纷呈,很多看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双运动员成套动作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图像解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国内外优秀的混双运动员成套动作中关于难度动作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我国混双运动员所选难度动作组别的比例较合理,符合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能力和训练水平,但难度动作的级别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差距较大,难度动作在整套动作中的分布不合理.  相似文献   

15.
羽毛球竞赛女双项目的制胜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新芳  许伟民 《体育学刊》2005,12(2):102-104
在羽毛球界传统观念中,没有正确认识技术风格与制胜规律的关系,因而推导出现代女双正朝着“拉开、调动突击”方向发展的论断。分析两对奥运会女双冠军的一场经典比赛的技术数据,并借鉴男双项目的发展规律,深入探讨女双项目的制胜规律:(1)中国特色的羽毛球技术风格,无论单打、双打,集中体现在“快、狠、准、活”4个字上。其中“快”字为核心,其它3个方面都是“快”的具体表现。对于不同的单项,“快”的具体表现不同。(2)1978年羽毛球训练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快、狠、平、近、压”的双打指导思想是对技术风格的一个不完整表述。(3)羽毛球项目制胜的核心因素是“快”,影响“快”的因素有“狠、准、活”。三者统一在“快”的基础上,在综合形成“快”的过程中,表现出总和律、突前律和更迭律。女双项目同样遵循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录像观察法对近几年国内外大型比赛中混双项目的托举动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托举动作的编排上,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新颖性和复杂性,而且还要体现不同空间和不同面的结合,整个托举动作要流畅、美观,给裁判留下深刻印象,给观众以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同时,托举动作又是男女队员感情沟通的桥梁,展示了托举者的力量和稳定性,也展示了被托举者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在今后的训练中,应着重提高我国混双项目托举动作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高坦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4):417-418
对当今男子网球双打比赛一分球的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在男子双打中发球上网几乎是所有选手在比赛中应用的战术,男子双打多场比赛主要集中再前五拍,发球方通过对一发二发的调整,以及接发过程都反应了男子选手在比赛中不仅要保证发球的质量、落点,还要注意提高击球的落点、线路等。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中国羽毛球大师赛中羽毛球双打运动员的表现进行分析,探讨了羽毛球双打的主要技巧,提出了加快提高羽毛球双打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世界优秀双打运动员发球抢攻技术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录像统计等方法,对4对世界优秀双打男子运动的6场29局比赛进行数理统计,讨论分析乒乓球世界双打水平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研分析21分新赛制相对于旧赛制对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体能的影响,认为21分新赛制对女双运动员的体能需求更大,有必要加大训练负荷,采用有效的、针对性的科学训练手段来提高女双运动员的体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