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出现了两个伟大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马克·吐温。”大文豪萧伯纳的这一评价,犹如一声悠长的浩叹。爱伦·坡未能亲领到这份殊荣,便早在穷愁潦倒、悲愤交加中离开了人世。爱伦·坡一生命途多舛,屡遭困厄,生前文名寂寞,极不得志。直至死后多年,才声名鹊起。但对他的创作,一直未有定论,毁者有之,誉者有之。 波德莱尔称爱伦·坡为“当代最强有力的作家”,法国象征主义作家们奉他为精神上的领袖。在他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在伦敦作家俱乐部举行了由柯南道尔主持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幽默大师。丰富的人生经历是他幽默的源泉!熟练的美国口语是他幽默的资本,独有的诙谐笔调是他幽默的体现。但是,他的幽默并不是单纯的幽默,而是一种富有思想的幽默。透过他的幽默,我们所领略到的是他那闪闪发光的智慧;透过他的幽默,我们所体味到的是他轻而不浮、沉而不重的思想严肃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向中国读者介绍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一部长期为人们所忽视的长篇小说《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克州美国人》,并通过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种种评论进行再评论,以纠正一些片面的、甚而是错误的评介,从而再现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并认清小说所揭露的美国式民主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不仅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一九四一年他发表了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轰动了文坛.四六年六月他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同年,脍炙人口的长篇小立《围城》在《文艺复  相似文献   

5.
作 为教学的主导 ,教师要组织好教学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让学生想学、乐学 ,使他们时刻作为课堂的主人公去参与教学 ,发挥主体特长 ,达到优质高效完成教学的目的。在这其中 ,我认为创设合理的情境 ,将大大促进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老师在课初要精心设计导语 ,使学生随着导语所创设的情境 ,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并使文章对学生产生大的诱惑力 ,如我在教学《与妻书》一文时 ,将孙中山先生在《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中的“草木…  相似文献   

6.
《左传·僖公六年》载:“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士舆榇。”杜预《注》云:“缚手于后,唯见其面,以璧为贽,手缚,故衔之。”《史记·宗微子世家》载:“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史记·索隐》:“面缚者,缚手于背而面向前也。刘氏云‘面即背也’,义亦稍迂。”此后,多数学者及权威著作多用杜预《注》及《史记·索隐》的说法。如周寿昌《思益堂日札》(岳麓书社1985年版)卷1载:“面缚:僖六年《传》:‘许男面缚。’注:‘缚手于后,唯见其面。’案:面,背面也。”《辞源》第4册(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7.
王素玫 《阅读》2014,(48):19-21
<正>在一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一位教师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执教的《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5 The seasons一课,令所有听课教师耳目一新,大家明显感受到运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了一股活力,特别是师生话语方面的表现比以往有了很大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话语的目标性更加明确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课前,教者给学  相似文献   

8.
《论语·公冶长第五》第十九章:“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税,何如其知也。”孔子为何言臧文仲不知? 臧文仲是鲁公子 的曾孙,即臧孙辰。他曾在鲁庄公、鲁闵公、鲁僖公、鲁文公期间做鲁国大夫。《孔子家语》载:“臧文仲世为鲁之守蔡大夫。”文中“蔡”是大龟的名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曰:“臧文仲自邾使告臧贾,且致大蔡焉。”杜预注:“大蔡,大龟。一云龟出蔡地,因以为名。”孔颖达在为《左传》作疏时引《孔子家语》说:“漆雕平对孔子云:臧氏有守龟,其名曰蔡。”臧文仲守蔡,替“蔡”盖了一间屋,而且“山节藻 ”。从《…  相似文献   

9.
《六盘水市志·大事记》和《水城县志·大事记(讨论稿)》都载有雍正元年(1723年)水城福集厂(今老鹰山)铸造铜钱“的记述。《水城县志·文物名胜篇(讨论稿)》文物章第二节之八、九条亦记道:福集厂“兼有铸钱职能”;位于福集厂的街上,铸钱厂遗址系“贵州为数不多的铸钱遗址之一”。对此,笔者多有  相似文献   

10.
一、“启发”释义 “启发”一词,是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提出的,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启发”二字的来源。第一个阐释“启发”涵义的是郑玄,他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史记·孔子世家·集解》引)郑玄认为“启发”的作用在于使学者“识思之深”,无疑是正确的。但什么是“心愤愤,口悱悱,”为什么“必待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呢?他却未作说明。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关键于弄懂“愤”“悱”的含义。《说文》:“愤,懑也。从心,贲声。”又:“懑,烦也。烦者热头痛也。”关于“悱”,《集韵·尾韵》:“悱,心欲也”;《文选·成公绥  相似文献   

11.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时间性很强。所载“干支”绝大部分都很准确,但错误之处也不是没有。《通鉴》卷199永徽元年十月条载:“十月,已未”,褚遂良左迁为同州刺史。《旧唐书·高宗纪》、《新唐书·高宗纪》及《新唐书·宰相表》则说十一月已未,褚遂良被贬为同州刺史。案,直月丙寅朔,无“已未”,而十一月有之,为十一月二十四日。《通鉴》所谓“十月已未”当为“十一月已未”之误。《通鉴》记时纠谬一则@王觅道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运用的语助词,多达60余个。对诗中的语助词作一番辨析工作,有其必要。请看如下句子: “维叶萋萋,维叶莫莫。”(《周南·葛覃》) “言刈其楚,言秣其马。”(《周南·汉广》) “于嗟乎驺虞!”(《召南·驺虞》)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齐·猗嗟》)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邶·旄丘》) “乐只君子,邦家之基。”(《小雅·南山有台》)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卫·有狐》)  相似文献   

13.
《诗经·秦风·蒹葭》是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准确地理解诗中的一些重要字词至关紧要。而正是在对这些字词的注释上,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和其他一些权威性高校文科专业教材皆有值得商榷之处,故此试作辨正。《蒹葭》有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蒹葭采采,…… ”其中,“苍苍”、“萋萋”、“采采”何义?国家教委组编的《大学语文》注释为:“苍苍:繁盛的样子。后两章‘萋萋’、‘采采’义同”。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注释为:“苍苍,茂盛的样子”;“萋萋,茂盛的样子”;…  相似文献   

14.
《诗·豳·七月》有句“穹室熏鼠,塞向谨户”,《诗·卫风·氓》有句“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有句“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对于句中的“穹窒”、“贰”、“兰家”,本文提出自己的解说,并论证之。  相似文献   

15.
金庸先生在《鹿鼎记·后记》中写道,其小说的“技巧和价值”“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五大卷1400多万字的“封刀之作”——《鹿鼎记》,在金先生心目里自然是最好的。我国近年来出版的金庸小说评论集子中也不乏这样的观点:“《鹿鼎记》是金庸的最独特、最深刻也最成功的史诗性作品,是他的炉火纯青的集大成之作”;“《鹿鼎记》就是金庸的《堂·吉诃德》”等等。另外,金先生在回答“《鹿鼎记》是不是别人代写的?”这一读者来信所提出的问题时,还明确地说:“《鹿鼎记》已经不太像武侠小说,毋宁说是历史小记。”  相似文献   

16.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时间性很强。所载“干支”绝大部分都很准确,但错误之处也不是没有。试列数则,仅供参考:1《通鉴》卷199永徽元年十月条载:“十月,己未”褚遂良左迁为同州刺史。《旧唐书·高宗记》、《新唐书·高宗纪》及《新唐书·宰相表》则说十一月己未,褚遂良被贬为同州刺史。案,十月丙寅朔,无“己未”,而十一月有之,为十一月二十四日。《通鉴》所谓“十月己未”当为“十一月己未”之误。2《通鉴》卷200显庆二年十月条载,十月“戊戌”,高宗幸许州;“乙巳”,畋于水之南;“壬子”,至汜水曲。查本月丙辰朔…  相似文献   

17.
要使课堂充满活力的关键点: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1、课堂内容力求“生动”;2、教学模式经常“变动”;3、教学方式多搞“互动”;4、学生思维善于“发动”;5、内容安排灵活“机动”;6、激发情感让人“感动”;7、课程内容配合“活动”。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相似文献   

18.
选自《论语·先进》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是《论语》里难得的长篇,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一幅古圣先贤言志的生动图画,在语录体的《论语》里算得是独具学特色的一章了。而曾皙“春风沂水”的情怀和孔子“吾与点也”的“喟然之叹”,引得后世评论家们猜想不断,并为此而津津乐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课堂导语“五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授课的全过程,实际就是语言艺术的全部表现过程”。导语是一节课的开始,对一节课有着相当的决定作用。一节课的思想、精神、重点乃至情调氛围、方式等诸多因素,都会在导语中有相当程度的体现。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另一方面,教师的基本素质、文化修养、教学能力、教学水平都无不在语言中表现出来,象写文章一样,一段好的导语在一堂课中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调动起学生的感情,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同时也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迸而直接示范和引导。因此,导语的质量对于一节甚至于一个教师的全部教学表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基本素质,文化修养是最基本的东西,导语的高质量必需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导语本身来看,我认为至少应注意下  相似文献   

20.
《血液循环器官》一课是小学自然教材中非常典型的解暗箱课。人体的内部器官及血液的流动是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尤其是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 ,单靠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想象 ,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所以 ,教师必须设法采用一些形象、直观、具有感染力的方法 ,突破教学难点。我校教研组 (自然 )对此课进行了专题研究 ,发动教师人人动脑筋想办法 ,从现有条件出发 ,用最直观的方法解决这一教学难点 ,经过一轮听课、比较 ,其中一位年轻教师的课很有特点 ,现介绍如下 :课前 ,这位教师把实验教室中间腾出尽可能大的空间 ,桌子摆放两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