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9月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性差异的过程。股权分置改革问题的解决,将使大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同股同权,两类股东之间的利益格局将趋于一致,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将更加关注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从而积极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升,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体现,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将以更大的热情参与我国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2.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进行,我国股票市场将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公司治理的改善将会是推动下一步市场上扬的重要动力。就我国情况来看,国有上市公司占有绝对的市场主体地位,因而其公司治理结构改善情况,将会对未来的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业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同观点交织碰撞,结论相差甚远。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又决定着公司经营绩效。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公司绩效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文章对我国制造业2008年252家沪市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上市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正相关,与法人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负相关的结论。并提出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秦彬  肖坤 《中国软科学》2008,(2):109-114,143
根据代理理论,股权代理成本可细分为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矛盾而引起第一类股权代理成本和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引起的第二类股权代理成本。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这两类股权代理成本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有着显著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来降低其股权代理成本,提高财务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庞梅 《科研管理》2008,29(4):48-54
摘要:无论是在股权分散的英美国家的公司中,还是在股权集中、存在控股股东的欧亚大陆和东亚国家的公司中,股东权益的保护都是公司制度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股东权保护演进历程的比较,法律的作用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法律保护股东权利的有效途径是强化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我国《公司法》的修订、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回应了股东权保护的迫切需要,顺应了股东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张帆 《科协论坛》2007,(3):277-277
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给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奠定了制度基础。股权激励制度、市场化兼并收购与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施从外部制约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财务决策行为。同时,股权融资偏好将向债权融资转变,股利决策趋于正常化,经营投资决策也将更有利于股东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7.
股权结构包括股权制衡和股权集中两方面,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一股独大"的股权集中现象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国有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现象更加明显。采用混合截面层次回归法,研究了2007—2010年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R&D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股权制衡显著正向调节R&D与公司绩效的关系;(3)股权集中显著负向调节R&D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杨耀兴 《中国科技纵横》2010,(17):179-179,125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股权结构失衡、独立董事效率缺失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本文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探究完善其治理结构之道。  相似文献   

9.
基于股权融资偏好现象,探讨股权融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和改善措施。文章首先提出股权融资偏好是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一大特点,并通过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代理人和股东的不对称信息问题和制度环境问题。结合不对称信息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分析了股权融资对公司治理的负面影响,并从规范市场制度和强化内部控制两方面对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从管理者异质性视角出发,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现有股权结构对其外源股权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股比例偏低,股权集中度偏高等因素制约着上市公司治理制度的有效性,弱化了公司治理机制对管理者过度自信认知偏差的修正作用,这可能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外源股权融资偏好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数字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下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与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而且数字金融是部分通过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促进企业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在民营企业和非四大审计的企业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1—2014年创业板上市的281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股权结构与RD投入的相关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大股东具有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倾向,导致大股东的堑壕效应,股权集中度与RD投入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二到第五大股东能够对第一大股东实施有力的制衡,股权制衡度与RD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能够理性投资,参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RD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企业社会资本对公司治理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以南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百佳公司中的70家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企业社会资本对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与中小股东和社会的关系越协调,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越高,但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对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引入双因素交互作用因子后,企业社会资本对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郝臣  宫永建  孙凌霞 《软科学》2009,23(10):123-127
以2000~2007年沪深两市626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资产周转率作为代理成本的度量指标,采用最小二乘和面板数据两种计量方法,对公司治理要素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9个公司治理要素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管理层薪酬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持股董事比例与代理成本显著正相关,且持股董事比例可能存在区间效应;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持股比例和监事会规模与代理成本无显著相关性,不能有效影响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5.
郭岚  张祥建 《软科学》2010,24(3):96-102
以2000~2007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分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成长能力对投资行为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中成长性公司和高成长性公司的平均投资水平要高于低成长性公司。(2)大股东控制程度越高,上市公司的投资水平就越高,投资支出与大股东控制程度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成长能力和大股东控制程度交互作用对投资支出具有逆向的抑制关系,二者交互作用越强,上市公司的投资支出就越低。通过营造和提升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可以优化上市公司的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张恩众 《软科学》2007,21(4):66-69
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2004年的实证分析,发现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用分段模型表示更接近实际;上市公司的健康运行需要"股东监督"这一公共品,大股东更有动力对公司实施监督,但大股东持股也会产生隧道效应。刺激大股东持股的激励效应,抑制其隧道效应是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以香港上市的202家中资公司(H股和红筹股)和配对的202家内地上市A股公司为样本,本文从高管薪酬一企业业绩的角度来研究香港上市是否能够改善我国公司的治理体系.研究发现,A股公司高管的现金收入对业绩的敏感度高于香港上市公司,而后者高管的持股比例时业绩的敏感度要高于前者.并且,大股东的存在会加大两地上市公司的差异.这意味着赴港上市能将高管激励从传统的以短期现金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长期股权激励为导向的体制,而且大股东在这种转换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系统地分析和实证检验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透明度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违规法律成本并不是抑制我国上市公司低质量信息披露的有效因素,管理者动机、财务状况、公司的环境和特质等是我国目前上市公司透明度的主要决定因素,但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却很有限,其中机构投资者、独立董事、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制衡力、流通股等均尚未形成改善公司透明度的治理力量,管理者激励、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作用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与财务困境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善东  杨淑娥 《预测》2007,26(2):63-67
本文在分别借助因子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公司财务指标和治理因素进行统计处理的基础上,构造并实证检验了用于预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两大模型,即仅是包含财务信息与融合财务信息和公司治理因素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作为通过了非参数检验的公司治理因素之关键特征变量——第一大股东派出董事比例,不但与公司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包含该变量的预测模型的回判和预测准确率。因此,公司治理信息应当是利于预测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可能发生财务困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