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一档新闻节目《观察与思考》的播出,开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先河。从此,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就目前的电视评论形态而言,最常见的就是述评型,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这类节目往往叙述和评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高静宁 《青年记者》2012,(18):93-94
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播出,开创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先河.之后,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发展,节目同质化现象也随之出现.2012年新年伊始,在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中国青年报社和湖南卫视大胆创新,共同打造了一档由大学生亲手操盘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公开课》,该节目以“年轻、新锐”为主打,创造了新闻课堂的节目新样式,在评论员、新闻话题、评论语态、节目形态等方面都别具一格,对电视评论节目创新具有启发意义,在节目初期就创造了较高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如主持人与评论人身份模糊不清,导致新闻评论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节目很容易演变成一场蹩脚的“脱口秀”;央视的新闻评论无法达到观众期望的高度;观众欣赏趣味发生了变化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到达了一个瓶颈。本文中,笔者从受众角度浅谈一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希望能为其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在此背景下,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策略作出探索,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的发展困境作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推进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得以创新发展,更好地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5.
吴玉兰 《新闻传播》2005,(8):7-8,10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产生和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电视新闻的出现到文革结束,电视新闻评论基本上是把新华社、报刊的评论搞,以口播形式播出,只是文字评论稿件的口播形态,主要强调“听”的功能,毫无电视传播特色。第二阶段,以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创办第一个电视评论栏目《观察与思考》开始到90年代初,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开始进入“自己走路”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节目采取哪种编排方式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天天五味评》、《时事开讲》、《一虎一席谈》、《新闻1+1》这四档栏目分别采用了个人说新闻式评论、演播间访谈式评论、辩论式评论和综合表现式评论四种编排方式,不同的编排方式各有利弊,为我国时事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编排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办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体现电视导向的重要一环,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则是决定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败的关键。因此,探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十分重要。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选题的重要性电视新闻评论选题,就是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而确定所要评论的对  相似文献   

8.
彭文  武鹏 《东南传播》2012,(9):157-158
在"限娱令"背景下诞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公开课》在开播时受到广泛关注但最终以停播遗憾收尾,折射出当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困境。本文从分析《新闻公开课》停播原因出发,探讨在广电调控政策之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该如何抓住改革的契机,面对问题积极调整。停播也许不是结束,而是又一次重新出发。  相似文献   

9.
《新闻1+1》是央视媒体开办的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纸媒的新闻评论相比,《新闻1+1》对政府和广告商的依赖更小,对社会问题监督力度更大。与网络媒体相比,《新闻1+1》的评论更权威、更客观。本文主要从《新闻1+1》的选题来探讨电视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以进一步发挥新闻专业媒体的优势,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闻1+1》是央视媒体开办的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纸媒的新闻评论相比,《新闻1+1》对政府和广告商的依赖更小,对社会问题监督力度更大。与网络媒体相比,《新闻1+1》的评论更权威、更客观。本文主要从《新闻1+1》的选题来探讨电视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以进一步发挥新闻专业媒体的优势,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评论,是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体裁。在广播电视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分析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以福建电视台改版后的《新闻启示录》为例,结合当下媒体的环境和受众的需求,对提升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提出了四点见解:一、重视节目选题的策划;二、深入挖掘新闻事实;三、注重动漫元素在节目中的应用;四、强化节目评论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12.
于涛 《声屏世界》2014,(10):50-51
<正>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早已有"本台评论""编后话"等评论模式,这些评论一般由节目编辑负责撰写,由新闻主播进行播报。随着引入评论员元素,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开始体现出更加鲜明的"本台立场",彰显观点导向。2011年1月1日,大连广播电视台全新改版的《大连新闻》推出了评论员连线环节"编辑快评",并实现日常化播出。截至2013年1月1日,"编辑快评"已播发新闻评论400余  相似文献   

13.
孙慧 《新闻实践》2014,(6):99-100
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与现状我国最早的电视新闻评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4年《焦点访谈》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走向成熟。目前电视评论节目形式多样,有电视述评结合型,如《焦点访谈》、《新闻1+1》、《新闻深一度》;谈话类评论型,如《郎眼财经》、《锵锵三人行》、《今日谈》;主持人评论型,如《新闻周刊》、《有报天天读》、《新闻深呼吸》等多种形式。这些评论节目各具特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它们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内地多将电视深度报道与电视新闻评论混为一谈,并深陷困局.本文论述了电视新闻评论电视视听化的必然性,认为节目形态是目前我国内地电视新闻评论解困的关键;双方论辩节目形态是我国内地电视新闻评论电视视听化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往往比一般电视新闻节目实证性更强、更有深度,观众关注的程度也更高,社会影响力也更广泛深远。本文结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既陈述事实、报道及时,又具备评论的恰到好处、有理有据等特点,探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深度挖掘的方式方法,从而有效提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可观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张少华 《大观周刊》2012,(39):164-164,168
作者针对国内电视新闻评论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电视新闻评论现存的问题,并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贾毅 《编辑之友》2016,(2):35-43
1980年至2015年,是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富,量、质并进的35年.文章以时间为纵坐标,以发展规律为横坐标,对这35年间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作出总结性回顾,重点讨论有重大创新和发展的八个方面,即:节目题材与舆论监督、报道与评论深度、评论时效、评论员制、多元互动、节目形态、大数据变革、节目主持人.这八个方面勾勒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全貌.  相似文献   

18.
单长虹  孙茜 《东南传播》2014,(12):66-68
电视新闻评论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占据主导地位。电视新闻评论中对语言的使用,能够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央视《新闻1+1》为例,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言的使用、新闻语言行为的构成以及正确使用新闻语言的意义三个方面,阐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电视新闻节目量日渐增多的同时,各地又大大增加了电视评论节目的权重。办电视评论节目,特别是媒体主动参与评论那些"民生新闻",更容易贴近生活,更容易贴近百姓,更容易得到较高的收视率。与此同时,办这类节目又相对省时省力节约成本,何乐而不为呢。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现状,对电视新闻评论的一些规范进行探讨,对电视新闻评论的一  相似文献   

20.
刘天鹏 《新闻知识》2006,(12):49-50
如果说社论是“报纸的心脏,是表达报纸立场的基本手段”,那么,电视新闻评论则是电视台的一面旗帜。然而,与前些年评论节目风光一时相比,目前全国各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无论社会影响力、电视台重视程度还是收视表现,都不尽如人意。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呢?一、电视新闻评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与过去《焦点访谈》一花独放的时代不同,现实的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体加强了新闻评论。目前仅西安地区每天就有四、五家平面媒体拿出整版作言论。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媒体以它独有的广泛参与、自由开放、互动随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