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血液也总是按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的方向作单向循环流动。由于毛细血管结构上的特点,使它具有物质交换的功能。这样每当血液流过毛细血管网时,血液的成分也就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通常是由含养料较多的动脉血变为含代谢终产物多的静脉血。但体内也有一些出入器官的血管例外,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瑞 《生物学教学》2003,28(9):45-46
1 引言近十多年来的研究表明 ,血管内皮细胞 (VEC)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细胞。VEC虽只占动、静脉壁很薄的一部分 ,但全身的VEC的质量和功能上的“份量”却不小。一个 5 0Kg的人 ,VEC总质量达 1~ 2kg ,与肝脏相当。全身血管床总表面积约为 5 0 0m2 ,比小肠总吸收面积和肺的总气体交换面积的总和还大 ,且其与血液直接接触 ,营养、氧气供应特别充足 ,代谢废物排出异常快捷 ,代谢相当旺盛。还能合成并分泌多种生理活性物质 ,在抗血栓形成、止血、物质转运 ,血管张力调节等方面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其肿胀、损伤脱落与否 ,生长快慢等“一举一…  相似文献   

3.
英国生物学家威廉·哈维于1628年建立了血液循环理论,从那时到本世纪80年代的三百多年间,心脏一直被认为是循环系统的一个动力器官,是一个单纯功能的“血泵”。1983年底至1984年初,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科学家几乎同时从大鼠和人的心房组织中提取、分离、纯化出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和舒血管的作用,并分别命名为心钠素(Cardionatrin),心房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等,有时统称为心房肽类或心房钠尿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因为这类物质具有调节机体水盐代谢的功能,表现为激素样的作用。所以这一重大发现扩大了人们对心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的认识领域,而引起国际生物学界的强烈兴趣与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心脏是维持血液循环的一个“泵”,通过心肌的收缩舒张而推动血液流向全身的各组织器官,以提供充足的氧及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心肌因种种原因收缩无力时,不能将足够的血液推送到外周血管,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器官代谢需要时,就发生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肾脏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之一。它通过以尿的形式排除代谢终产物和多余物质,调节体液量和体液的离子浓度,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此外,肾脏还是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合成和释放的器官。现已发现由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有十余种。其中研究较清楚的有5种:即,1,25一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前列腺素(PG)、红细胞生成素(EP)、肾素和激肽释放酶。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对机体的钙、磷、水盐代谢、酷固酮分泌、血管舒缩和血压的调控,以及红细胞造血,都起着重要的生理调节作用。一、1,25——二轻基…  相似文献   

6.
呼吸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但不是唯一的功能。研究表明 ,肺除了实现气体交换外 ,还具有防御、代谢 (合成、释放、处理生物活性物质—前列腺素、肝素、组织胺、缓激肽、乙酰胆碱等 )、贮血及水液调节等功能 ,统称为肺的非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7.
SARS-CoV-2引起全球性传染病COVID-19的大流行,SARS-CoV-2感染研究对于了解人体细胞和器官被此种病毒感染后的病理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将hiPSCs分化为呼吸道、肺类器官、神经系统细胞、脑类器官、心肌细胞、血管、肠类器官和肾类器官,进行SARS-CoV-2感染研究,发现这些细胞和类器官受SARS-CoV-2感染,生理活性受损,生理功能削弱,促炎性因子分泌增加,类器官发生炎症反应和功能退化现象。因此,hiPSCs分化的细胞和类器官可用于SARS-CoV-2感染研究,病毒感染会影响这些细胞和类器官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郭道胜 《生物学教学》2009,34(12):57-57
输送血液进入一个器官的血管是动脉,血液从一器官中出来后,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但是.在学习“排泄系统中‘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时。许多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肾脏中有一个结构——“肾小球”,输送血液进入肾小球的血管称为“入球小动脉”,血液从肾小球出来后的血管则称为“出球小动脉”。为什么在这里“进”“出”血液的血管都成了动脉?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细胞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为功能不同的各段血管提供共同的连接衬里.内皮细胞具有细胞通透性、选择性屏障、止血、抗凝、纤溶、血流传输和血管活性物质代谢、以及调节血管运动张力、产生生长因子、纤维基质增生等作用.这些特征可引起或参与微循环或微体循环相关的疾病过程,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存在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内皮细胞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为功能不同的各段血管提供共同的连接衬里.内皮细胞具有细胞通透性、选择性屏障、止血、抗凝、纤溶、血流传输和血管活性物质代谢、以及调节血管运动张力、产生生长因子、纤维基质增生等作用.这些特征可引起或参与微循环或微-体循环相关的疾病过程,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存在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基本功能是形成尿液。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最小功能单位。肾单位将体内的无机盐、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保留水分、葡萄糖、蛋白质、无机盐等有用物质,调节人体水分及酸碱平衡。如果肾脏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人体稳态失调。因此,肾脏对人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完相关内容后,笔者对肾脏的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资料,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有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体内物质的运输”一章包括“血液”、“血管和心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四节内容。本章地位非常重要,因为本教材前半部分围绕着新陈代谢内容展开的“体内物质的运输”、“消化和吸收”、“呼吸”、“排泄”、“新陈代谢”五章内容,其核心是新陈代谢。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体内物质的运输,确切地说是“血液循环”,通过物质代谢将它们全部联系起来。因此,本节课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1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对“血液”、“血管和心脏”概念特点的复习,通过对脊椎动物血液循环特点、比较的复习,归纳人体“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3.
肝脏的功能     
<正> 肝脏不仅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它具有消化、吸收、代谢、清除、解毒、造血、排便等多种功能。下面对这些功能作以简单介绍。1 消化与吸收功能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作用。脂类不溶于水,胆汁中的胆盐能将脂类乳化成脂肪微粒分散在消  相似文献   

14.
人的体液保持着一定的H+浓度,即保持着一定的pH值,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和代谢功能.由于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使体液中H+浓度经常发生波动,但血液的pH值会在狭窄的7.35-7.45范围内变动,主要是人体能经过体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和肾的调节等来平衡酸碱度.  相似文献   

15.
1、循环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又叫心、血管系统,即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分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而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和淋巴器官。淋巴器官有淋巴结、胸腺、脾、扁桃  相似文献   

16.
脂肪组织不仅是储存脂肪的场所,还是一个功能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脂肪因子.其中有的是近几年发现的,有的则是早已发现但在最近几年才发现其在糖尿病中的作用.本文侧重对将其中的脂联素、内脏脂肪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抵抗素在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一些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心脏是一个泵,一种有节律收缩的肌肉器官。对氧合作用而言,它把血液先压进肺,然后出来,再压进血管系统,以便向全身每一个细胞供应氧和营养物。这些情况自1628年William Harvey发表了《试论动物心脏和血液的运动》一文后,就已广为人知了。近几年发现,心脏远不止是一个泵,它也是一种内分泌腺。它分泌出一种效力很大的肽激素,这种激素被称为心房钠尿因子(Atrial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指细胞中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并可以流动的水,它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有助于物质的运输和代谢的正常进行,因此,其含量的多少决定着细胞的代谢强度;结合水是指细胞内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吸附和结合在有机固体物质上,它主要参与细胞的构成。在心肌和血液中,自由水的含量都比结合水多,但心肌中结合水占的比例大于血液,这决定了两者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以及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自由水的含量变化很大,如种子在萌发时,先要吸取大量的水分,以增加自由水的含量,加快代谢速率。  相似文献   

19.
现行统编初中《生理卫生》课本的血液循环模式图。在教学中我常遇到许多好学好问的学生对此图提出这样的问题:“肝脏这个器官为什么有两条血管流入,一条血管流出?这些血管的名称及功能是什么?”而课本对于这些血管既未注明名称,也无文字叙述。但在本书消化一章谈到肝、胆功能及高中《生物》讲物质代谢时,都要涉及肝的血循环。在历届大、中专统考题中,涉及此知识点已是屡见不鲜。笔者仅就此问题作点补充,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血液成分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变化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上常通过血液检查来诊断心血管病变;消化系、泌尿系、内分泌系统疾患;新陈代谢障碍等,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血液检查中有关的变化情况作一介绍,以了解血液成分的改变与人体各系统、器官的联系。 一、血浆 血浆中含90~92%的水分,8~10%的溶质。在溶质中以血浆蛋白含量最大,约占血浆的6.2~7.9%,无机盐约占0.9%,其余为非蛋白质的有机物,包括含氮的和不含氮的两类。在疾病的情况下,血浆某些成分的量可以持续地偏离正常范围,经测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的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