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对28届奥运会男篮防守有球队员攻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跃飞 《山东体育科技》2005,27(3):25-26,28
对二十八届奥运会男篮比赛小组赛中国队和与西班牙、新西兰、阿根廷、意大利和塞黑5个国家的球队的比赛录像进行分析,观察和统计与防守有球队员活动有关的指标,并将所得数据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找出我国男篮运动员在防守有球队员活动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为提高我国篮球运动员防守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第8届全运会女子足球决赛失防失球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84全运会女足赛的12场比赛进行失防、失球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盯人不紧,抢球失误是造成放射门和失球的主要原因,区域防守战术配合是防守薄弱环节,放射门时局部区域的防守人数占优。建议大力提高队员个人防守能力,创造比赛环境的防守训练方法,增强队员防守战术意识,争取防守人数的优势,注重防守质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第 2 8届雅典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国队与对手的比赛技术统计以及本届奥运会上前四名队伍 (阿根廷、意大利、美国、立陶宛 )的比赛技术统计与攻击性防守技术、战术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 ,得出现代篮球运动的攻击性防守技术、战术更加强调预见性、对抗性和时空感的特征 ,我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在攻击性防守技、战术能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提高高校篮球队协同防守能力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篮球比赛中,全队协同防守的能力反映了全队的防守质量,协同防守能力越强,就越能影响主的进攻成攻率和投篮命中率以及比赛的胜负。但高校篮球队和大多业余篮球队一样,在比赛中普遍表面为防守能力弱于进攻能力,特别是协同防守能力较差。本文针对高校篮球队在比赛中协同防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外优秀男篮运动员的比赛录像进行分析,针对防守助攻这个指标进行数据对比。发现我国男篮运动员在防守助攻能力方面与国外优秀男篮运动员存在差距。建议要重视防守技术的发展,真正做到以守促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19届世界杯男子足球决赛,西班牙对荷兰两队后卫防守能力的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认为在比赛过程中后卫的防守能力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比赛的结果,就此文章对两队后卫全场防守能力、西班牙队后卫防守能力、荷兰队后卫防守能力、两队后卫位置间的对比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从而论证了西班牙队的后防线上的防守能力要强于荷兰球队。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法、现场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十运会男子排球预选赛(福州赛区)的部分场次的比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男排发球整体水平较好,但得分能力不足;拦网得分率及有效性优于其它各队,但利用率不高;主动进攻和防守能力较弱,技、战术打法有待于整和提高,特别是在防守方面较其它各队有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8.
从第28届奥运会看中国女篮与世界强队的技术差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建传  钟海鸥 《体育学刊》2006,13(2):111-113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第28届奥运会中国女篮与世界强队的比赛数据及比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篮的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明显弱于世界强队,个人对抗能力较差,失误率高是中国女篮失利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2~2013赛季NBA总决赛的7场比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主场比赛极大地提高了职业篮球联赛获胜的概率;篮球比赛中主场比赛对进攻能力的发挥影响性要大于在防守能力方面的发挥;主场比赛的优势对球队进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投篮命中率、3分球命中率、传球效率的提升;主场比赛对防守技术发挥的影响在于增加了主队拼抢篮板球的积极性,犯规数也得到较好的控制,而对盖帽和抢断等依靠运动能力的指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女子水球队与世界一流强队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2008北京奥运会女子水球比赛、2008世界女子水球联赛总决赛和2008欧锦赛女子水球比赛中的相关数据,来综合比较分析中国女子水球队和世界女子水球强队的差距,分析得出中国女子水球队需要加强关键球处理的训练;加强扩大防守、破扩大防守的训练,以及加强防守阵型的应变性;进一步提高"6打5"、"5防6"的成功率;重点提高中锋的门前拿球射门能力和外线队员中远距离的射门能力;加强队员得球后下快攻的意识和防反意识;提高队员比赛时对裁判员判罚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比较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子篮球队近4届世界大赛与欧美球队的全部比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6项常规统计中,有5项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不同大赛各项数据的变化情况不一。依时间序列由远及近发生积极变化的指标是抢断增多(最优项)、失误减少、得分差距缩小;消极变化的指标是篮板球差距扩大(最劣项)、助攻与盖帽能力趋于走弱;对手投篮次数多,由原先凭借少失误与抢断球优势转化为依靠篮板球优势获得。研究认为,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实力差距较大,但随时间推移积极变化的指标占优势,目前中国男子篮球队属于守强攻弱的球队。建议中国男子篮球队应适时地由注重防守向重视防守与加强主动得分并重的方向发展,强化争抢进攻篮板球与保护后场篮板球的训练,巩固破紧逼防守,提高助攻与决胜期的比赛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观察比较分析法对我国青年男子篮球队在2003年世界青年男篮锦标赛上失利的6场比赛技术统计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国青男篮在攻守能力、人员调配及防守理念等方面与对手存在着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第23届男篮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晖  黄伟 《体育科技》2007,28(2):45-47
中国男篮在第23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经过八场比赛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但是,通过对中国男篮全部比赛的数据分析及中国男篮的现场表现观察,发现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对八场比赛的得分、进攻总次数、投篮命中率、篮板球、抢断、失误等技术指标分析,探讨影响强、弱队之间差距的原因,为有关的训练与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2003-2004 CBA联赛看山东男篮防守能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岩  刘强 《山东体育科技》2005,27(1):15-16,21
以山东男篮近两个赛季后场篮板球、抢断球、失分情况以及年轻队员上场时间等统计指标为研究内容,运用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山东男篮在03—04赛季中的防守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现示:山东男篮新赛季的比赛失分明显减少,年轻队员上场时间增多,整体防守能力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运动战是现代篮球技术、战术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世锦赛和亚运会比赛统计资料分析了中国男子篮球队与世界篮球强队在技术战术方面的差距,指出了发挥高大队员的优势、有效地组织外线队员的移动进攻、组织灵活多变的运动战,是改变中国男子篮球发展现状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第十五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与赛队六场比赛三分球的进攻进行分析,发现:1)命中率低于对手,尤其是通过战术配合的三分球;2)中国队和赛队在30-60度区域的投篮命中率最高;3)中国队在快攻中的三分球出手次数大大低于对手;4)中国队选择三分进攻的时机不是很合理,个人进攻能力不如对手。本文建议今后中国队增加战术配合的三分出手次数,尤其是策应配合和掩护配合;提高个人的三分进攻能力,增加快攻中的三分出手次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雅典奥运会中国男篮全部比赛场次数据的分析,全面剖析了中国男篮和世界强队在防守战术方面的特点,同时指出了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在防守战术方面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对比以及秩和比综合评价法等,对2019年男子篮球世界杯中晋级总决赛的两支球队的整体实力以及攻防两端的技术运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据此总结出高水平男篮比赛的关键制胜因素,这也为中国男篮今后更好地备战世界大赛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攻方面,出色的前场篮板拼抢能力、稳定的中远投能力和优秀的团队配合能力,在防守方面,强有力的内线封盖能力和后场篮板保护能力,以及攻防两端均衡的综合实力是高水平球队在比赛中的关键制胜因素。  相似文献   

19.
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身体对抗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中国男篮在28届奥运会上与世界强队攻守对抗过程中身体接触时技术运用质量,对身体接触不同部位、不同状态、不同场区的运用效果和犯规情况等方面的观察与分析,揭示出身体接触对篮球比赛中的攻防效果有重要影响;中国队员在身体接触状态中运用技术质量较差,反映出我国运动员运用身体接触时在力量、速度、反应、技术、灵活、主动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男篮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国男篮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男篮在本届奥运会进入前8名,第22届亚锦赛中又重夺冠军,但存在诸多不足。针对中国男篮的现状,为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进入世界强队行列,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