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重语言表达技法的训练。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停顿、快慢、高低、重音、必要的重复等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在《小珊迪》一课的教学中,珊迪临死前听了“我”答应照顾小利比的回答后“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目不转睛”的表情体现了一种托付、一种信任、一种感激。而后,“突然”话锋一转“,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他——死了”。伴随着老师悲伤的语调,学生的情绪进入高潮。此时,教师沉默片刻,显出悲痛难抑的表情。这短暂的停顿,在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时又点燃一把火。这种因停顿而形成的“空白”激起了学生许多的联想——珊迪美好品质的赞美,对…  相似文献   

2.
由于习题中研究的对象、问题的背景、现象和过程、遵循的规律等存在不确定因素,需要解题者根据问题的特点,提出猜想与假设,然后进行分析论证加以判断,我们不妨把此类习题称为“假设——论证”型的研究性习题.这类习题突出科学探究要素中的“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三个环节,通过这类习题的解答,能够使学生体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比较符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精神和高考命题趋势.本文根据提出猜想和假设的起因,将“假设-论证”型的研究性习题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并对相应的解题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描写语言事实入手,按“小三角”的研究思路,从结构成分,语义类型,语用价值三个角度对“不X不Y”结构,作了较全面的考察,从结构成分来看,能够嵌入“不X不Y”结构的“X、Y”一般是单音节,也有双音节乃至多音节,“不X不Y”结构构成两个停顿,两个停顿前后之前表并列,表因果或表假设关系。  相似文献   

4.
“停顿”,作为一个重要的戏剧术语,又有沉默、静场、冷场等多种称谓,系指人物没有台词,没有明显的形体动作。从戏剧行动的视角看,“停顿”乃戏剧动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若从戏剧内在情节发展之具体环节的微观视角而论,“停顿”不啻为剧作家们最惯常使用的表现戏剧节奏或曰戏剧节奏化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本文这里即拟就有关戏剧中运用“停顿”之问题,展开一番深入的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5.
朗读的示例,应该用声音来完成的,限于书面表达,只能借助于符号、文字来具体说明了。先说明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重音;“△”:次重音;“|”:短暂的停顿;“‖”:稍长的停顿:“(?)”:较长的停顿;(从停顿的时间说,“(?)”>“‖”>“|”)“(?)”:快速:“——”:中速;“……”:慢速;“(?)”:高升调;“(?)”:低降调:“(?)”:弯曲调。下面就结合原文,说明其读法的要领。  相似文献   

6.
怎样对待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一般都是不愿意 看到“沉默”现象的,特别是采用讨论式教法的课堂,沉默似乎更是令人担心。其实,沉默并不表明教学进程的“卡壳”,也不表明讨论活动的失败,更不能说沉默就是什么都没有发生。我们要全面理解沉默,允许沉默,要耐心地等待学生从沉默中“爆发”。  相似文献   

7.
口语交谈中出现的无人说话的一段时间称为无语时段,根据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停顿、间隙、冷场和沉默四种现象。沉默不同于停顿、间隙、冷场,它是当前说话者选择了下一个说话者,便退出话轮让位给被选定的说话者,而被选定的说话者不说话或延  相似文献   

8.
沉默和停顿是哈罗德·品特戏剧语言的突出特点。这种戏剧风格并非源自品特,但品特将这种风格在他的作品中发挥到了极致,以至形成了一种品特式的沉默和停顿。品特戏剧中"言不达意",语言是一道道屏障,而沉默和停顿却蕴含着人物的真实意图。这种风格透露出一种刻骨的真实以及品特对生活透彻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一岁时 ,我们学会了哭泣 ,用眼泪换取大人手中的糖果 ;五岁时 ,我们学会了灵牙俐齿 ,用甜言蜜语赢得大人们的称赞 ;十二岁时 ,我们学会针锋相对 ,在“舌战”中知道了什么是“代沟”。十五岁了 ,我们终于学会了沉默。“沉默啊 ,沉默 ,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老师在台上讲“沉默”时 ,我们已在沉默中灭亡了———课堂上最安静的是提问时间。“你怎么又考这么差 ?”家长无休止的唠叨中 ,我们选择了沉默 ,用沉默封住自己的耳 ,用沉默封住自己的嘴。没有了充满硝烟的火药味 ,剩下了“零下 1度”的冷战场。“世贸大楼被炸了 !”“哦 ?…  相似文献   

10.
童太娟 《成才之路》2009,(35):10-10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教师按自己预设实施教学时学生却不同程度地出现沉默,对此我们许多教师“耐不住寂寞”,不忍心让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白白流失。于是,频频“支招”,以求快速打破沉默。摆脱僵局。其实,沉默并不表明教学进程“卡壳”。也不说明讨论活动失败,更不能说沉默就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因此,我们要全面理解沉默,善待沉默,耐心等待学生从沉默中“爆发”。  相似文献   

11.
我们来说句内点号——逗号。逗号是不能随意使用的。例:“我们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对购进的病猪,他未按站长意图,加盖‘合格肉’图章,受到了惩罚。”到底是“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还是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对病猪加盖“合格肉”图章的,到底是“他”的意图,还是“站长”的意图?原来第一句中的逗号和第二句中的第二个逗号都是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这样,把原句所要表达的意思恰恰搞反了。表示句子内部停顿的符号,除了逗号以外,还有顿号、分号和冒号。它们长相各异,顿号像粒芝麻,分号像棵豆芽,冒号像双胞胎兄弟,可它们与逗号作…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特有的性质,使许多传播学中的传统理论受到置疑,其中就包括根据传统实证研究得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本文从诺伊曼“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假设前提及其舆论学说出发,证明了在网络空间中“孤独恐惧感”、“群体压力”和“从众心理”等概念的适用性,论述了网络中舆论形成的机制仍然不变。由此可以认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空间中仍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威胁主题和以重复、停顿、沉默为特点的品特式语言特点入手,解读了英国剧作家品特早期独幕剧《送菜升降机》中的“品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刘国顺  王忠安 《物理教师》2004,25(11):52-54
2004年5月21日傍晚发生了“月掩金星”后,紧接着6月8日金灿灿的太阳脸上冒出粒“黑痣”.“沉默”了122年的天象奇观——金星凌日,准时开演了.所谓金星凌日是指当金星运动到地球与太阳之间,三者成一条直线时,金星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人们就会看到一个小黑点慢慢从太阳表面移过.当前物理教学的一个趋势是注重与科技事件的联系,金星凌日这一百年不遇的天文现象,与高中物理不少知识点相联系.下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学十年,古文中碰到的问题无数。就是现在,有些问题还是不翻书就不敢肯定自己的理解,甚至翻了书还是不明所以。我不得不问:古文教学是不是有些问题我们自己走了岔路。下文通过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例1.“其实味不同”(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的节奏划分。公认的答案是“其/实味/不同”。“其实味不同”的节奏到底该怎么划。我们熟知文言中停顿的  相似文献   

16.
陈会初 《今日教育》2007,(4S):44-45
近日.笔者到一农村小学听课.上课伊始.教师的一句“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玩”让我感慨颇多——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一切教学影响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才能转化为其内在的精神财富。如果我们能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孩子的“玩商”.将“玩”与“学”结合起来,让他们于“玩”中求知.于“玩”中悟理.于“玩”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那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就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了吗?  相似文献   

17.
沉默是金     
西方有句古老的谚语:“雄辩是银,沉默是金。”这句话虽历经了千百年,却仍广为流传,而且被不少人奉为经典。我们常说,世间万物,经过历史这面筛子过滤后留下来的都是金子。“沉默是金”这句话也是如此。在谈“沉默是金”之前,必须先要确定什么是“沉默”。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不说话、不表态,甚至是麻木的行为称为“沉默”,殊不知这大大曲解了“沉默”的内涵。其实“,沉默”并不等于语言障碍或是自闭,而是一种安静睿智的深入思考。这种思考往往需要人们倾其所有注意力。因此,对外就表现为缄默不语。“沉默”不是一般人都能具有的品质。一个外…  相似文献   

18.
品特素有"沉默大师"的美誉,停顿和沉默是品特戏剧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品特打破了以往强调的语言特点,用沉默这一语言来展现人物的内心。在品特眼里,人们有时候说话未必是为了交流,有时候也会用沉默来掩饰人们内心的赤裸。那些恰当的沉默反倒传达更多的含义,沉默让品特的作品变得耐人寻味,沉默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品特作品沉默的风格,充分体现了他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19.
标点符号小巧玲珑,我们也就常常“小”瞧了它,甚至不少同学在作文中一“,”到底。其实,它的作用可一点都不小。它不只是简单的停顿,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就是语言,就是表情,就是情感,就是动作!标点符号运用得好,往往能使文章刻画传神,让读者如临其境。看看下面这段话:爸爸:“作业做好了吗?”儿子:“做……做好了……”爸爸:“真的做好了?”儿子:“真的做好了……”爸爸:“做好了……”儿子:“是做好么!”爸爸:“还说做好了?!”儿子:“做好了!做——好——了——!”我们先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标点改成简单的“,”和“。”,看不到两人的表情,这…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教师博览》2008,(5):33-33
1.小学.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中有一句“拿出芭蕉扇扇扇”。本来停顿应该是“拿出芭蕉扇,扇扇。”结果那位同学直接读成:“拿出芭蕉。扇扇扇!”——全班同学晕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