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对媒体议程设置提出了全新的报道思路、报道模式、报道视角、报道要求,形成了崭新的媒体语言社会环境。以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报道为例,目前,媒体针对农业宣传报道这一资源,一改过去对农传播、对农节目、对农宣传的理念.转换为“为农传播”新思路。“对农“与“为农”仅一字之差,  相似文献   

2.
浅析大农业报道观与从业者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今社会的部分农民或成为农业经营者、农民企业家,或成为新的“流民”,现代城市文明与落后的差距逐渐缩小。与此同时.城镇失业率已达警戒线、劳动力转移后带来的新问题、小城镇建设问题,及“肚皮”与“地皮”的关系、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也层出不穷。农业新闻的含义.已不仅仅涉及农业科技新闻的范畴,还应较多地涉猎社会人文科学的报道及自然科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最新科学技术和商贸服务类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3.
当前,处理好农民问题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给”和“要”的关系问题。它关系到工农联盟的巩固,关系到农村发展的大局,也关系到农村稳定的大局。 当前,所谓“给”,主要应包含这样一些方面:一是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改变目前农业生产效益低的局面;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帮助农民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三是进一步放宽流通领域的政策,通过扶持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市场中介组织,帮助农民进入市场。一句话,就是要从过去围绕生存权、温饱权的“给”转向围绕发展权的“给”,从过去围绕土地的“给”转向围绕市场的“给”,从围绕传统农业的“给”转向围绕现代农业的“给”。不仅要注重“给”物质要素,更要注重“给”技术、“给”政策、“给”环境、“结”机制,真正把发展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完全彻底地交给农民。这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性服务推动了农业分工深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也是影响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和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法、PSM-DID模型、合成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政策评估视角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政策对种植结构调整“趋粮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政策实施对种植结构“趋粮化”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政策在通过安慰剂检验,运用PSM-DID、SDID模型重新进行估计后结果依旧显著;(2)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粮食主产区、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和服务组织数量较多的地区政策的带动作用更强;(3)试点地区种植结构“趋粮化”效应在政策实施后的第三年才开始凸显,主要是通过推动农业服务组织培育、促进土地流转和引致农业投资等三个方面的中介路径产生积极影响,且政策效应稳定在一定水平。因此,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中应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对策,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数量,培育多元服务主体,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蒋介石推动的土地改革为台湾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49年1月起至1969年,在蒋介石的主导下,台湾当局分三个阶段(三七五减租政策、公地放领政策、耕者有其田政策)进行土地改革。此次土改对台湾经济发展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它使大多数佃农成为拥有土地的自耕农,台湾的农民和土地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刘绍星 《出版视野》2009,(2):22-23,40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要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必须加大科技普及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素质。而农业科技期刊一直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刊宗旨。积极宣传党的“三农”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推广普及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传播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和致富经验.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毕卫 《新闻前哨》2001,(8):27-27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进城打工和“农转非”的农民愈来愈多;城市市场、建设等信息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比如,城市无公害蔬菜准入制和大型连锁平价超市的兴起,即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蔬菜生产和销售方式。这种城市情况要求传媒与时俱进,努力从城市角度去反映、服务“三农”(农村、农业、农民),做一些预见式的新闻发现,去拓展“三农”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加大城市交通、用工政策、劳动力市场、义务教育、治安状况的综合报道,即可有效防范民工潮的发生。 依招词…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农业问题,把发展农业摆在第一位,党的十五大再次对发展农业提出了重要决策。因此,搞好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报道,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近几年来,我们围绕农村、农业、农民等问题.如土地、水利、化肥、农药及家庭联产责任制,减轻农民负担等,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宣传党的农业政策,揭露那些违法坑农事情,为农民朋友排忧解难,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有的还带来了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采写的这些稿件,有的还获得全国、省、市好新闻一、二等奖。1994年11月.未央区未央富乡大白杨东村四…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国上下都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把“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来抓。在这举国兴农的形势面前,农业报道应该自觉地增强社会服务意识,这是农业发展和新闻事业发展对农业新闻报道提出的要求。吃透政策精神进行正确引导农村新闻报道要充分体现为社会、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就要求从事农业和农村报道的记者必须具备相当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目前,我国的农业整体水平发展还相对滞后。在此种条件下,要求农业战线记者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农民对…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的十六大赋予新世纪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新内涵。今年开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把(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一号文件公布。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既指明了“三农”宣传的方向,又  相似文献   

11.
闻平 《新闻三昧》2003,(6):32-32
北京某报日前刊登文章,在标题中说:“现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模式只能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无助于农民奔小康,安徽‘一号议案’酝酿新土改”。这里把安徽“一号议案”称为“新土改”是个原则性错误。“土改”是个专用名词。它是专指我国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将地主霸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这样一个特定政策、特定事物。由于土改是将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变为劳动者个人所有,就为其后土地集体所有、全民所有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三农”报道研究,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来看,这样会更具有参照性、深刻性。诸多资料显示,民国时期的“三农”报道已经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比较客观、关注民生情怀、注重农村经济实用信息等特点。比如,1922年8月吴觉农㈦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中国农民问题》,他在文章中分析了农民的政治经济地位、土地问题、农民的被剥削和被压迫、农民教育、农业技术等一系列涉及中国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根本问题。而晏阳初从1929年开始,  相似文献   

13.
王良忠 《大观周刊》2012,(27):129-129
为了探索农作制度创新模式,为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新路子。我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由传统麦(油菜)—稻为主的二熟制,逐渐向“经、经、经”等新型农作制度转变,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这必将有力地促进设施蔬菜的健康发展,我街道近年摸索推广示范,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  相似文献   

14.
孙利群 《青年记者》2009,(16):56-5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大局,“三农”报道也一直是电视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许多地方电视台为加强“三农”报道,相继开设了直接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农村栏目,宣传党的政策,传递致富信息,推广先进典型,在助推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处于重要转折时期,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形势的发展对“三农”报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周慰蔚 《视听界》2004,(1):77-77
近几年,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对“三农”的报道也是目前经济报道中的重点之一。笔者是采访农口的记者,在这二三年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水平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新闻工作者对“三农”的报道,必须随着农业经济、政策、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尤其要注重理性思考。因为,在对农报道中普遍存在这样几种问题——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农业科技报道强调注重“三性”:“实用性”、“季节性”、“单一性”。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新“三农”形势的发展,需要农业科技报道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外延不断拓展,对农业产业升级、农民致富、现代农业发展等进行深度介入。因而,在农业科技报道上应体现为新的“三性”,即新闻性、前沿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十六大提出的这一宏伟目标,中央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那么,作为党报记者,如何应对新的历史使命.搞好新时期更加火热更加艰巨的“三农”报道?笔者认为,首要的就是吃透中央文件精神,了解具体的政策措施,其次才是研究如何写好写活。引导农民快速准确地把握政策等一系列问题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去年以来,我们坚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来观察分析农业和农村问题,突破传统的农业报道框框,拓宽报道领域,着重从引导性、鲜活性、服务性入手,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引导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新闻观念也因此而发生了大的变化。为此,在农村报道中,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入主题,从思想、政策、市场等方面进行正确引导,突破了一般化的报道模式。去年初,市里提出了“四动战略”,即:政策启动,龙头带动,市场拉动,科技推动,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在此前提下,我们抓住宁阳县以乡镇企业为龙头、实施“能人”驱动工程、使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9.
张骏 《大观周刊》2012,(45):158-158
2008年4月,嘉兴被确定为浙江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此后,嘉兴模式被称为“两分两换”,所谓“两分两换”,是指宅基地和承包地分开,搬迁和土地流转分开,以农村住宅指环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通过“两分两换”,当地政府希望能够一是借此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增效;二是盘活农村宅基地,拓展发展空间;三是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能够改善广大农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五是能够扩大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让农民实现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20.
邢梦华 《大观周刊》2011,(49):15-15
农民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早在1936年,毛泽东在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就指出:“谁赢的了农民,舍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而作为旧中国农业最为发达的苏南地区.其土地问题一向就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和长盛不衰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