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一次美工活动--"树叶粘贴"的准备活动中,我带孩子们到军区大院拾落叶.孩子们非常高兴地在草丛里、大树下、石缝中寻找着.这时郭悦岑小朋友跑过来说:"老师,你说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呢?"其他幼儿听到了他的提问,都围过来静候我的答案.为了启发他们的思维,我抓抓头说:"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树叶是我和其他小朋友摇下来的."  相似文献   

2.
"小于,昨天上课时,我提问你三次,都是简单的问题,可你为什么一个都答不上来?……"她还是老样子,一双大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说:"我……我……我……""又我我我,别说了,快背诵昨天学习的课文."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没劲     
"没劲."我对最好的朋友说. "我也没劲."她看着我,脱口而出. "没劲."我对国画老师说. "你不应该有这种想法."他看着我, "这种想法是消极的,懂吗?" "懂了."我笑笑,是苦笑. "没劲."我对小狗乖乖说. 它看着我,懒洋洋地叫了一声,慢吞吞地去晒太阳了.我成了"对狗弹琴"的人.  相似文献   

4.
一位教师对我说:"潘老师,我教了二十多年书,这个实验我从来没有做成功过."根据这位教师所讲,联想到类似情况可能在各地都存在.故借本刊介绍这个实验的做法,以避免教师在学生提问面前的槛尬景象.  相似文献   

5.
常听见学生这样说-- "我最害怕上X老师的课了.每堂课都是千篇一律的提问.满堂课飞着问题,回答不好还得挨批甚至受罚,上课只能是噤若寒蝉."  相似文献   

6.
"报告!""进来.什么事呀?"看到进来的同学急急匆匆的,我不禁奇怪地问."老师,于×正在教室里大哭呢!都哭了20多分钟了,好多人劝他他都不听."来者看似十分焦急."让他哭,谁都别理他!"我生气地说.  相似文献   

7.
"冯嘉诚.你的牙可真白、真整齐呀.都可以做牙膏广告了!"同桌说.说起牙齿.小时候的一次"扔牙"趣事便不由得涌上了心头……那时我才上一年级.一天.我的一颗乳牙光荣"下岗"了.正当我准备把它扔掉时,奶奶连忙拉住我.认真地说:"嘉诚.乳牙掉了可不能乱扔,这里可有学问呢!""什么?扔牙还有学问?"我疑惑地问."可不是!上牙藏床底,下牙扔屋顶."  相似文献   

8.
正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技能,更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开发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这些都说明"问"的重要性.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一、提问要把握时机性提问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加深理解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问有很多讲究,在  相似文献   

9.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这是高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游说秦穆公时的说一句话.课本对"越国以鄙远"作了注释:"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远,指郑国."这五个字包含了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现象:"鄙"和"远"都是词类活用.其中,"远"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鄙"释为"边邑",原本是名词(学生在初中就已学过"蜀之鄙有二僧"),注释说"这里用作动词",即"鄙"应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这样认识当无异议.但在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作一般动词,也可以是意动用法或使动用法."鄙"在这里肯定不是作一般动词.那么,它到底是意动还是使动呢?对此,注释并没有涉及.  相似文献   

10.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学的重要依据.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强,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 一、鼓励提问 养成质疑习惯 李政道博士曾说过:"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的关键是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消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对与错,均应给予肯定和称赞.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索,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我刚上四年级语文《观潮》时,我让同学们初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学生纷纷拿起笔读起课文来.我在学生中巡视,发现居然大部分学生只是拿着笔做样子,根本没在书上作任何记号.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录《项羽之死》,文下有两条注释:东城 秦县名,故城在今安徽定远东南.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镇.西楚霸王终焉之地,《项羽本纪》有两种写法.一日"自刎乌江".本传叙述:"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项羽)乃自刎而死."一日"身死东城".论赞评判:"(项羽)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注释未说明"东城""乌江"的地理沿革,无疑造成了文意理解的混乱.按照教材注释,西楚霸王身死之地,一说在"今安徽定远东南",一说在"今安徽和县东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可以断言,熟谙秦汉历史地理的司马迁记项羽死地,不可能自相矛盾.造成自相矛盾情形的,只能是教材注释.也就是说,教材对古代地名的这两条注释,孤立地看,似乎没有问题,联系项羽终焉之地审读,就不能尽如人意了.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提问,这是很普通的现象,同时透过课堂提问,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思路.这就告诉我们提问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赞可夫也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这又从侧面表达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好吃的早餐     
活动背景 一天角色游戏时,"宝宝超市"异常热闹,很多孩子都聚在货架前边购物边交流,我走近他们,只听军军说:"每天早晨我要吃一个鸡蛋."伟伟说:"我每天早上都要喝牛奶."雯雯则说:"每天早上我吃营养早餐."在一旁的奇奇好奇地问:"什么是营养早餐?"……我发现幼儿提出了许多与早餐有关的问题,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我就针对早餐这个有趣的生活内容预设了一次集体学习活动,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那是我在北京参加的一期培训.课间,安排了一位专家作讲演.作讲演的人总希望有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在坐的有多少人喜欢经济学?"可没有一个人响应.但我知道,我们当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从事经济工作的,到这儿来的目的就是"充电".可由于怕被提问,大家都选择了沉默.专家苦笑一下说:"我先暂停一下,讲个故事给你们听."  相似文献   

15.
情境与探究     
一次上课,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吃馒头."同学们一听很高兴,课堂气氛立马活跃了起来.我接着说:"不过,要先把手洗干净,再用碘酒擦擦手、消消毒."学生们按老师的要求照办.然后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片馒头.很多学生在抓到馒头时纷纷惊叫了起来:"呀,馒头变蓝了!"我也故作惊讶地说:"同学们,是不是你们的手没有洗干净呀?"学生们说:"不会的,我们已经按要求擦洗干净了."我故作不解地说:"老师也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和老师共同研究?"学生齐声喊道:"有兴趣!"  相似文献   

16.
一位妈妈走进我的工作室忧虑地问:"马老师,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关于孩子的问题,您有时间吗?" 我友好地说:"有啊!请坐." 她说:"我家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老大自幼聪明好学,可是有了老二之后,性格上有一些改变.今年上一年级,昨天回来和我说,他被老师调到了最后一排.我和老师沟通后,老师的解释是我儿子内向,做事拖拉,专门和一个爱说话的孩子调到一块做同桌."  相似文献   

17.
聪明的妈妈     
那天放学回家,一不小心我摔了一跤,地上的一块口香糖粘到了裤子上.弄了半天,我都没把那块倒霉的口香糖弄下来. 我沮丧地回到家,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听到我回来,妈妈探出头来,看到了我沮丧的表情,于是问我:"怎么了,雯雯?"我怕妈妈笑话,就支支吾吾地回答:"没、没什么,妈妈." 妈妈从上到下地打量了我一遍,然后走出来和我坐在一起,说:"不是吧?有什么事一定要说出来给妈妈听,不要闷在心里."我终于一五一十地说出了真相.  相似文献   

18.
小君: 讲个"举手"的例子给你听: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数学教研课时,要求学生用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用举左手表示错误.突然一位叫王练华的女同学(课后了解是一名后进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语音刚落,全班学生大笑.但见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学生的笑声,对提问的学生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说:"请王练华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接着,这位教师又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暂时性遗忘.  相似文献   

19.
老鼠的意见     
粮仓的落成典礼就要开始了. 大家收到主人的请柬都很高兴. 鹅说:"我从水上走,踩着轻波细浪,一会儿就到了." 大雁说:"我当然从天上走了.只要我的翅膀一挥动,嘿,快着呢." 蜗牛说:"我可不能和你们比.我的速度太慢,我得一程一程慢慢地爬.但我保证按时赶到,否则就辜负了主人的一片好意了."  相似文献   

20.
"善教者,必善问."课堂从问题开始,应以问题结束,使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课堂教学中,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一、正确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 1.激发兴趣时发问 "奇引趣,趣生爱."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例如,课堂中讨论"什么情况下商是0"时,学生得出"0除以任何数都得0"的结论.我进一步提问:"那么,0除以0等于多少呢?"一个学生回答:"等于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