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4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前无论教师准备多充分,也无法预料到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意外”。而“意外”恰恰是动态生成的资源。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出现的各种信息,正确处理,使它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从巧用意外,成就课堂精彩;推波助澜,促进思维发展;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三个方面,研究如何利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使凝固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一种教育资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发展潜力,激发“情感资源”,捕捉“信息资源”,利用“差异资源”,使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上的一些“意外”可以当作一种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并借助高超的语言艺术、敏捷的教学机智,从中捕捉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使数学课堂焕发精彩的生命活力,让“意外”事件变成点睛之笔,生成无限精彩。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一、捕捉学生的解惑需求,激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由于学生的差异,教学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学生基于个体生命体验之上的各种见解或疑惑。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的真实思想得以充分暴露,也就是捕捉这种“非预设生成”的见解或疑惑,并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本文从以学生为本,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认知节点”、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动态性、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到课堂上灵动的课程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重组和利用。教师可以从对学生的提问、学生拥有的经验和信息、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捕捉灵动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7.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生成性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应捕捉和利用这些生成性教学资源充实和优化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使化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文章从实验质疑、课堂提问、评价方法、实验意外、节外生枝等方面生成的教学资源为例来探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捉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生成”性的,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知识。“生成”能力。它启示我们,在努力开发教育内外部资源的同时,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有用信息,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使之“生成”为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自身的科学素养来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恰当的引导和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而不让一个个思维的“火花”变成一片片“雪花”落地融化。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笔者的做法:精心设问,开放空间,引导“动态生成”;捕捉亮点信息和错误信息,灵活运用,创设“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它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而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因此,教师要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关注课堂教学。当遇到课堂"意外"时,应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学闪光点,让"意外"之花在课堂绚烂绽放。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它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而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因此,教师要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关注课堂教学。当遇到课堂"意外"时,应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学闪光点,让"意外"之花在课堂绚烂绽放。  相似文献   

12.
李福莉 《生活教育》2014,(15):80-81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教师应当充分的预设可能会出现的生成,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资源,直面课堂意外,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我们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如何有效地实践"生成式"课堂教学便成为实现"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应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必须注重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捕捉教育生成点,全面实施教学育人。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情,发挥教育机智,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相机而教。要想课堂上学生生成的资源"为学所用",就要努力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点。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智慧与灵动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文章仅从“弹性预设,给生成留下空白;捕捉信息,使生成实时而生;价值引导,让生成流光溢彩”三个方面进行尝试探究,力求让语文课堂闪烁生成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有效利用生成资源 优化动态生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教师应该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要具有鲜明、合理的课堂资源意识,成为课堂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自己教的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要以学定教,及时捕捉、有效利用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我们如何优化利用课堂中生成性资源呢?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丰富的学生资源是课堂师生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起点和基质,本文从捕捉和利用资源两个角度提出了一些有效利用学生资源的方法。课前的学情分析是捕捉学生资源的前提条件;观察分析、价值判断是捕捉学生资源的有效途径;课堂的“重心下移”是捕捉学生资源的关键。在捕捉学生资源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分类归纳初步处理资源,通过打磨“半成品”加工处理资源,通过类比转化深度开发资源,最后通过资源的共享广度辐射资源,逐步有效地利用学生资源。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对于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师要进行动态调控。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质疑,生成新的文本对话;捕捉错误资源,生成新的文本探究;智化意外事件,生成新的文本体验。这样,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意外是教学智慧的迸发,处理意外需要教师长期积淀的教学艺术。直面意外,善待意外,智慧地处理意外,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使我们的课堂在不断的生成中绽放美丽,充满生命的活力。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益哈 《化学教学》2006,(12):17-20
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程资源有着广泛的内涵和外延,提出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独辟蹊径,让动态生成资源成为化学课程资源生成和拓展的另一主渠道,从而激发化学课堂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本文从以学生为本,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认知节点、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