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也是当前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活动。当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大都是从社会学角度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技能的提升。本文则是从人本的视角,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在明确教师心理品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澄清心理品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探索以校本教师心理培训形式、学校人文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效方法和途径优化教师心理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口号以来,教师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自我一直作为教师专业化素质的主流,而对教师专业心理品质的探讨却欠缺很多,似乎具备了常人的心理品质就可胜任教师职业,然而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培养思政课教师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一些思政课教师出现的自信心不足、职业倦怠、情绪管理不够、良好心理品质不高等问题,提出:通过培养理性平和的心态、增强专业自信、加强对心理品质的重视等措施,培养思政课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这对于培养优秀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有广博的文化素质、有所授学科的专业技术技能,掌握正确教育理论和教育技巧,而且还必须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教师的心理品质应包括人格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教育能力品质、兴趣品质五个方面。具有全面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素质内涵新诠释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王卓  杨建云 《教育科学》2004,20(5):51-53
教师专业素质内涵是关系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国内对此并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在国内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内涵尝试进行新的诠释,指出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系统的教师教育和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获得并逐渐发展而成的、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具有专门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能力和教育专业精神。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但审视现实,教师的职业压力日益增大,教师的职业倦怠也在悄然地蔓延,幸福似乎正在远离教师的职业生活。教育幸福是教师职业的幸福不同于其他职业幸福的特殊性。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影响教师的教书育人效果、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石。培养和发展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是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压力,减少教师身心健康问题,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理想教师积极特质问卷》对江苏省常熟市新入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男教师在问题解决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初中教师在教育情感因素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小学教师;新入职教师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心理品质可以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成长,因此,相关教育管理者应重视对新入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提升新入职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心理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条件,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其中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行为的基础,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行为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化问题是一个关涉教师教育目标的大问题,专业化培养是教师教育的必然选择.在教师专业化要求下,音乐教师的素质在教育思想、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我以及心理品质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心理品质永远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教师就必须全方位的打造自己优良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教师教育和教育实践中获得的.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心理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条件,包括三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体育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以自身的言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本从心理学角度对体育教师具备的心理品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进行脑力劳动,心理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活动过程。心理品质,就是人心理活动中的智力品质,情感、意志以及公正、诚实、活泼、乐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政治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智慧品质,又要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塑造学生的灵魂,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人。政治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不但有影响教育学生方面的作用,提高自己的品格修养和业务修养方面也有很大作用。政治教师主要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4.
苏南发达地区初中教师心理素质调查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问卷调查结构,统计分析了苏南地区初中教师心理素质的基本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初中教师的心理素质总体比较稳定,但在教学幽默,教学创新精神和教育情境适应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然面,初中女教师的心理品质要优于男教师,职称高的教师和获匀教师的心理品质要优于一般教师,文章针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过程与结果、塑造与发展、总成与保证三个方面解读教师心理素质的内涵 :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分阶段形成的 ,伴随并影响其教育教学活动和行为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6.
教学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教学智慧生成与丰富的过程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个人的心理品质、个人的教育理论素养以及反思三方面要素。其中,个人的心理品质是教学智慧生成的基础,个人教育教学理论决定教学智慧的品质,教学反思是教学智慧生成的机制;影响教学智慧生成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个人的经历与经验、教师教育以及学校管理。教学智慧的生成与丰富,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的影响与作用,在实践中建构与生成,但外部因素的作用需要以内部因素,尤其是教师的反思为中介。  相似文献   

17.
塑造青年教师优良的心理品质安徽六安师范学校黄伟师德建设的根基在于塑造和培养青年教师优良的心理品质。青年,正是教师心理品质的形成发展阶段,在这一成长过程中应着力塑造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品质:一、坚定的信念和自我协调的辩证统一作为青年教师必须坚定从事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师的耐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心作为幼儿教师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对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访谈和问卷等方法对230位儿童家长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家长们看来,目前幼儿教师并不是普遍具有耐心这一重要的专业素养与心理品质,有些幼儿教师会对聪明乖巧的孩子或家庭背景好的孩子更有耐心;有些教师则是出于幼儿园规章制度的要求而被迫表现出有耐心.幼儿教师是否有耐心受到了其自身生活状态、专业准备状况及其社会地位与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园应关注教师的生活与专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引导幼儿教师加强对自身专业角色多样化的理解与认同,充分体悟自身专业责任,促进教师耐心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着,做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修养?较高的思想觉悟,较强的专业能力,较好的心理品质是声乐教师所必备的。  相似文献   

20.
随机选取扬州市两所高职院校200名教师作为施测对象,考察他们在校企文化对接背景下积极心理品质认知状况及其与实践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品质对高职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职教育领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提升高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应重视人口统计学变量;高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存在"知行不一",因而,培育和发展高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应突出差异性,提高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