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瑗的《楚辞集解》为明代楚辞学重要著作。从汪瑗的楚辞学存世文献入手,对汪瑗的楚辞学研究方法、楚辞学术史观念和楚辞学研究的语言特色等进行探析。汪瑗广收众说、推陈出新、以史证诗、众学相参,注重楚辞学史的构建和著述语言的通俗化。  相似文献   

2.
王士稹在其诗学中虽然没有系统研究过楚辞,但在赞扬楚辞作家、探讨楚辞源流、运用楚辞尺度、推崇楚辞价值等方面皆有高见。与此同时,他在其诗歌中不时地怀念楚辞作家、引用楚辞题目、融汇楚辞字句、品评楚辞题画以及模拟楚辞咏物,表现出对楚辞的多角度、多侧面的接受,从而使其诗歌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沈德鸿(茅盾)先生对于楚辞研究也颇有造诣和贡献。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专门为中学生编注了楚辞选本.先后题名《楚辞》和《楚辞选读》。该书的《绪言》从楚辞与神话之关系的角度多所发明,提出了楚辞源于神话等新颖独到的见解.对楚辞的评价即高且新,皆为前人之所未及,于后世楚辞神话学的研究有深刻启迪和影响。该书正文选取《离骚》等8篇26首楚辞作品,分别加以注释,也很有特点和一些独到见解。其注释虽有失当和不足之处,但毕竟瑕不掩瑜。  相似文献   

4.
周建忠教授致力于楚辞研究30馀年,先后出版《当代楚辞研究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楚辞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楚辞与楚辞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楚辞评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兰文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楚辞学通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楚辞考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楚辞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楚辞〉注评》(凤凰出版社,2009年)、《五百种楚辞著作提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等楚辞学专著10种。目前,正从事楚辞文献的数字化处理与运用、域外楚辞学及出土文献与楚辞等项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士禛在其诗学中虽然没有系统研究过楚辞,但在赞扬楚辞作家、探讨楚辞源流、运用楚辞尺度、推崇楚辞价值等方面皆有高见.与此同时,他在其诗歌中不时地怀念楚辞作家、引用楚辞题目、融汇楚辞字句、品评楚辞题画以及模拟楚辞咏物,表现出对楚辞的多角度、多侧面的接受,从而使其诗歌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王士禛在其诗学中虽没有系统研究过楚辞,但在赞扬楚辞作家、探讨楚辞源流、运用楚辞尺度、推崇楚辞价值等方面皆有高见.与此同时,他在其诗歌中不时地怀念楚辞作家、引用楚辞题目、融汇楚辞字句、品评楚辞题画以及模拟楚辞咏物,表现出对楚辞的多角度、多侧面的接受,从而使其诗歌达到较高的水平.可以说,他在楚辞学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楚辞讲演录》表现出周建忠先生对楚辞作者和楚辞文本的研究深入、把握准确和讲解详尽,对楚辞研究成果和学界掌故及相关信息的非常熟悉,同时表现出作者在楚辞教学上饱含热情和循循善诱的特点。它的出版,是周建忠楚辞研究及其教学生涯的一个里程碑,表明了周建忠先生对祖国文学遗产的普及和传播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6,(1):30-42
楚辞很早就传播到了日本。日本学者研究楚辞认真而努力,他们不仅研究楚辞的文本,也研究楚辞的作者如屈原和宋玉等人。日本学者不仅研究楚辞的汉文本,还将楚辞注解为一般日本人能够读懂的通用的版本,也作有楚辞的日文译本。虽然日本研究楚辞起步很早,但是日本的楚辞研究,其主要的成就还是出现于现代阶段。日本现代楚辞研究的特色主要有五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将楚辞与日本民族和国家的起源联系起来这一点。使用楚辞为材料以证明日本为神国,这是日本楚辞研究的内驱力。以楚辞证明日本为神国,此内驱力一直存在,而且在现代益发突出,只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日本学术界的楚辞研究采取了更加学术化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9.
文化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和作家,总少不了引起后世学人的研究探讨。两千多年来对“楚辞”与屈原的研究,就不为寂寞! 要论学术研究历史的长短,大约楚辞学并不亚于儒家经学。每一时代的楚辞学者,往往是在继承和批判前代楚辞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去进一步研究楚辞和屈原的,他们在研究楚辞和屈原的同时,每每对于前代的楚辞学者及其著述也有所论评。这样,历代的楚辞学既对于楚辞和屈原的研究不无可取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屈原学会第四届年会暨贵州古典文学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贵阳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68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汤炳正教授、副会长魏际昌教授也亲临大会并先后主持会议、致词讲话。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09篇,涉及到楚辞文艺学、楚辞文献学、楚辞社会学、楚辞传播学、楚辞学史、楚辞再现学、楚辞比较学七个分支学科。本文拟择其要者,对这次会议论文作一分类介绍和简评。  相似文献   

11.
论宋代楚辞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楚辞研究呈双线并进的发展新趋势。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在文学研究上进一步深入,逐步涉及到对楚辞的艺术手法、楚辞的文体特征以及楚辞的审美标准等诸多内容的探讨;另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又呈现出强烈的理学化发展特征,对楚辞比兴手法的内涵、楚辞批评以及编选的审美标准等注入了浓郁的理学价值规范。文学与理学思想在宋代楚辞研究中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宋代楚辞批评的新风格。这种楚辞批评新风格是宋代文学观与理学思潮的巨大发展,也是时代政治需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刘向编辑《楚辞》成书及王逸《楚辞章句》的盛行,“楚辞”在汉宋间的篇目与概念基本被《楚辞》限定。而宋代楚辞学则发生了文本(文献)层面的转型,晁补之、朱熹等突破了旧本的思维限定,在更易“楚辞”篇目的同时重塑了“楚辞”概念,还积极拓展了楚辞文献的范畴,实质上完成了一次对“楚辞”的重新构建。宋代楚辞学表现出的文本革新思想,直接促进了元明清时期楚辞学多元化面貌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现代楚辞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楚辞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历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外对楚辞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的国家首推日本,日本汉学界在楚辞研究方面出现较多有代表性的学者及其代表论著。本文着眼于楚辞传入日本的背景,历史发展的轨迹,深入考察日本汉学界不同时期楚辞研究的脉络,分析总结日本汉学界楚辞研究的特征,以期为国内学者在楚辞研究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道远 《文教资料》2012,(33):18-22
洪兴祖的《楚辞补注》是继王选《楚辞章句》之后,自三国至宋代,楚辞研究史上的一部总结性论著,它在内容和体例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于楚辞诸注中,特为善本。在楚辞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汉赋与楚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代表性文体,在许多方面都是继承和发展楚辞而来。汉赋继承和发展了楚辞“放射性思维方式”、“铺排的修辞手法”、“主客对答的形式”、“纷繁绚烂的辞采”。没有楚辞,就没有汉赋,汉赋的许多优点都是对楚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汉赋与楚辞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代表性文体,在许多方面都是继承和发展楚辞而来。汉赋继承和发展了楚辞“放射性思维方式”、“铺排的修辞手法”、“主客对答的形式”、“纷繁绚烂的辞采”。没有楚辞,就没有汉赋,汉赋的许多优点都是对楚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无论从研究者的人数,还是从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层次等方面,清代《楚辞》研究仅次于《诗经》研究,楚辞学在清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高度。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将楚辞研究推进到一个更加切实、更为理性的领域,真正开启了清代楚辞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然而由于教育的缺失,今天已经有不少人对《楚辞》感到陌生了。近读汤炳正先生的《楚辞讲座》,我隐然看到了一座通向楚辞研究的要津。汤炳正先生乃当代楚辞研究大家,担任中国楚辞学会会长十余年,其《屈赋新探》、《楚辞类稿》为楚辞研究的力作,乃当今治楚辞学者之必备参考书。  相似文献   

19.
与诗歌为中原之第一种文学样式不同,散文为荆楚文学的第一个里程碑。实际给予楚辞体形成最有影响的是老庄散文。荆楚音乐是通向楚辞的第二个阶梯。从老庄散文迈向楚辞正是借助于荆楚音乐这座天桥,于是散文、音乐便构成了楚辞体形成的外部条件;应该说,楚辞体是由屈原来完成的。没有矛盾便没有楚辞,正是屈原的美政理想与楚国现实所构成的矛盾,便成为楚辞体形成的内在原因。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内在原因。由此外部条件和内在原因,楚辞便诞生了。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史上第一部骚体类文章的总集与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就是以屈原为主写作的《楚辞》。《楚辞》中的地方色彩表现得较为浓厚,在《楚辞》中有大量的楚地方言声韵、文学样式以及风土物产等。自《楚辞》面世以来便备受各界人士的喜爱,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学者对《楚辞》进行了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楚辞》以及楚辞研究史已经成为了一门研究的学科,被称之为"楚辞学"。基于此,对屈原及楚辞研究的分期及近三十年来的屈原及楚辞研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进一步明确屈原及其《楚辞》的研究价值,并对关于屈原及楚辞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