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走人3G时代的手机新媒体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在传播行为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功能性突破。手机新媒体作为一种电子媒介,它基于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大媒体,依托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以个人移动终端为平台,以人机之间、人人之间的互动传播方式和海量信息(文本、音频、视频等)的多向传播为主。手机新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改进指明了方向。随着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收集、传播和获取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改变了大众信息获取方式、交流方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内容和形式得到进一步拓展。与传统大众媒体不同,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利用传播手段将传播信息数字化、图像化、音频化、视频化的新兴媒体。新时代,新媒体凭借其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增强了其在各个领域的渗透力,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新媒体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但同时也使其不得不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过度运用新媒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产生问题。另一方面,新媒体拓宽了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挑战着高校思政教育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以互联网媒体、信息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平台得以出现并快速发展。新媒体传播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传播,其包含的信息资源极为丰富,不仅便利了信息传播,还使得信息受众形态得以改变。当前,新媒体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更为流行,以微博、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5.
<正>新媒体是相较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以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传播形态和媒介载体。新媒体传播最主要的特征,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接收资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基于新媒体环境和现代化工具进行创新,是高校教育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快速发展起来,并且网络生态环境也在随着发生改变。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新媒体,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网络群体性事件。通过对网络事件的分析,不难发现,有些事件直截了当地反映了社会大众的正当需求,但是,也有一些网络事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性。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仅为社会大众的言论自由拓宽了渠道,同时也会使一些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有机可乘。对新媒体传播的法律法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找出当前我国新媒体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从法律法规、舆情引导、网络自律等方面进行新媒体传播的法律规制探讨,对于推动我国新媒体的良性、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电视媒体利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借力移动互联网、打破传统媒体固有的局限,延伸其传播时空,充分调动了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粘性;同时为用户提供了电视直播中的跨屏互动体验,拓宽了受众群,将年轻的受众重新拉回到电视节目中来。这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实现台网联动,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在当今时代是指Iphone、Ipad、Twitter、智能手机、电子书等建立在新兴科技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传播信息方式,这些新媒体在改变人们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文学生产、文学传播和文学接受的形式,进而导致了文学形态的总体改变。论文从新媒体如何带动了文学转型、新媒体如何产生了多样化的文学形式、新媒体如何影响了文学接受主体这三个方面,对新媒体与文学形态之间的动能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种新媒体不断发展并为大众所接受使用。新媒体以其开放性、多元性、交互性、便捷性、个体性为传播特征,深刻改变着信息主体获取、处理和传播信息等行为,高中学生是新媒体技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这为高中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一、借助新媒体自主积累素材——广义阅读是一种理念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可以自主、快捷地从网络上找到非常丰富的资源,而且学生也愿意采用这种方式寻  相似文献   

10.
<正>在移动网络以及移动终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教育领域而言,“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教育模式已经逐渐在中小学得以普及与推广,并衍生出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线上课程等教学新模式,使教育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微作业”在新媒体时代下诞生,它的存在不仅是适应“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更为新兴教学形式充当“探索先锋”。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微作业”运用新媒体独有的传播功能与特点,使网络中的教与学能够相对完整,产生“符号互动”,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过程包括:复制、吸收、嫁接、进化,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版、电信、广电、娱乐、互联网等产业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融合。新媒体传播技术的优势包括时空互补、虚拟和现实融合。新媒体传播技术会彻底改变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人本媒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传播过程中"人"的价值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新新媒体技术也会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2.
《学周刊C版》2017,(17):182-183
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也随之强势崛起。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和交互性上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直接关系,新媒体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实现完美结合,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13.
张阳  邱程 《教育探索》2023,(7):71-74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念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核心逻辑是开放性与普及性、便捷性与交互性、平民化与个性化、娱乐性与虚假性。信息传播的核心逻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去中心化、反权威性、高隐匿性等诸多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掌握议程设置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情;要利用主体间性,打破以教师为主体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要提升技术,成为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新媒体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新媒体以其丰富的形态和特性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今天,新媒体以其在信息传播的5W模式中独有的新特点和优势,为大众宣传开发了一块新平台,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宣传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善用新媒体平台将为大众宣传带来更加理想的宣传效果,新媒体成为未来大众宣传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5.
于岩 《文教资料》2013,(25):52-54
新媒体带来电子化的新语言,不断影响、改变、创造着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传播模式。新媒体生态不仅给参与互联网的每个人无限放大的机会,而且通过这种参与,塑造着社会新认知,进而影响着意识形态的政治地位和话语权威。新媒体生态是马克恩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传播背景,由于新媒体的特性,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冲突的现实存在——权威消解与意识形态建构的冲突:去中心化、话语权解构与马克思主义主导性的冲突;程式化表达与大众接受心理的冲突。这需要我们努力探索话语权主导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话平台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撑体系下的新媒体的兴起,带来了传统媒体传播边界的消解,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接收的习惯与行为反射的方式。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信息权威性在消融,传统意义上的"把关"环节缺失明显,新媒体信息的接收者们直接面对繁冗庞杂的各类信息,真伪难辨,以及由此引发价值观的多元嬗变,导致出现信息接收困境;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形成的"碎片式"思维,把关缺失导致的"去个性化"也带来了新媒体使用者们的行为反射困境。当代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主要力量,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互动性、及时性和个性化改变了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交流方式。传统公共关系中以"人"和"传统媒体"为工具的传播形式已经不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调整公关传播策略,加入新媒体元素,建立一种新兴的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方式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信息扩散快、互动性强,但是也存在信息泛滥、难以把控的问题,对此,需组建公关团队,采取差异化传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其中媒体的传播方式变化尤其显著。互联网加速了大众传播、草根传播,权威声音逐渐让位于平等、沟通、民主的新格局,新媒体的优势创造了全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对于话语的支配垄断格局,网络突破了传统媒体话语的单一性局面,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资源在极短的时间内不仅迅速传播且与受众形成互动。  相似文献   

19.
<正>一、新媒体特征、优势新媒体指在互联网技术以及手机端、PC端等工具支持下的传播形态,如电子书籍、直播APP、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的速度、维度和广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中小学教师的教研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沈磊 《教育艺术》2011,(12):25-26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以大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目的,以及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途径,具有交互性、即时性、信息海量性、信息共享性的特征,同时它是信息时代个性化和社群化的重要表征。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新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