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谁(2022年版)》提出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要求,数学实施单元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实施单元教学应认真研读《课标(2022年版)》对本单元的课程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从而准确制定单元教学目标;研读单元教材,明确单元教材的设计意图,有的放矢的组织课堂教学;研读本单元所承担的培养核心素养的任务,更好的实施核心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教学进行分析,阐明课前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准确把握课标要求,体会教材编写意图,站在学科整体高度理解数学知识,根据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重要理念之一。只要认真地研读《课标》,我们不难发现,“体验”一词,在文中先后出现了15次,与其基本同义的“感受”一词,出现13次,尤其是在《课标》的每一部分均有重要表述,可见《课标》对学生独特体验的高度重视。“独特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之“行”与“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必须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研读《课标》.  相似文献   

5.
高杰 《教学与管理》2014,(32):22-23
正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必须抓好备课这一环节。备课分为隐性备课和显性备课,隐性备课包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琢磨教法等,是看不见的备课;显性备课指在隐性备课的基础上撰写教案,是看得见的备课。隐性备课是"本",显性备课是"末",千万不能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一、研读课标是前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  相似文献   

6.
一、研读教材——合理利用教材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凭借,课标是指引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因而,让教师研读课标,通读教材是关键。但是要想摒弃年年读课标,年年看光盘对教材的分析,而备课又不知如何下手的弊端。那么应该怎样研读呢。我们认为:研读教材应做到"六要":要结合《标准》  相似文献   

7.
我们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版课标》)的研读,捕捉《新版课标》有关"7-9年级写作教学"部分修订透露出来的重要信息,可以明显感受到《新版课标》对作文要求、教学评价与教学建议部分的修改,体现了引领回归本质的导向,凸显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在细细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关于诗歌教学的目标要求后,提取了"诵读诗文""把握诗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四个关键词,尝试用"四读"的方法,力求让古诗学习有意思,有意蕴,有趣味,有价值。一、诵读:读出韵味1.什么是"诵读"?"诵读"是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课标"在第三学段教学要求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语调、韵律和节奏都属于"诵读"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在认真研读《课标(2022年版)》与《课标(2011年版)》的基础上,对两个版本的课程内容主题进行了对比,重点找出了《课标(2022年版)》比《课标(2011年版)》增加、减少以及知识点没变但是表述的动词发生了变化的内容.只有准确把握这些具体的变化,才能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确保课堂教学全面落实课程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学习的内容上,《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课标》明确要求把"动手实践"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目标上,《课标》不仅规定了知识性目标,而且明确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以及伴随过程性目标的情感目标,基于《课标》的上述要求,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教学进行分析,阐明课前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糊、教材,准确把握课标要求,体会教材编写意图,站在学科整体高度理解数学知识,根据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以《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了在教材"二次开发"中应该研读课标,整体化梳理教材架构,拓展其跨度;应该研读教材,批判化使用课本材料,发掘其深度;应该研读教材,合理化修复教材罅隙,增加其的厚度;应该关注课堂,精细化设计教学环节,提高其的精度。在教材的"二次开发"中,只有做到了这"四度"操作适切,才能算是准确解读教材和有效课堂教学的成功开展。  相似文献   

13.
1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活动对课标的研读不要停留在浅层次上,要注意挖掘隐性知识。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强化能力立意及对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目标的考查。在复习阶段,要研读《考试说明》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虽清晰明确,但在具体课堂操作中却存在难以落实、无法"落地"的情况。基于此,本文依托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说明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原则。一、精准分解学习目标教师必须加强目标意识,认真研读课标,先确定以学生为目标的行为主体,后确定行为条件、行为  相似文献   

15.
史料的开发和运用是实施有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途径。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偏离教学目标而盲目开发史料的现象。尽管新课程已经实施了10年,但一些教师或是囿于传统观念和《教学大纲》的影响,或是没有充分地理解和利用"课标",在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源时,背离了"课标"的要求。"课标"是确定教学目  相似文献   

16.
一、以新课标为指导,建构教学目标《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探求教学目标的源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性质、理解课程理念、体会课程设计思路、明晰课程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根据课标建构每一课教学的具体目标(即"三维"目标)。如人教版教材"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6点。①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②教学目标:知道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17,(6):59-60
<正>本文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笔者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说课。1课标研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说明细胞呼吸,探究其原理的应用。2学情分析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的所有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这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可见,研究学生的学情对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8.
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潜心研读教材。通过"多边形"单元教材研读,说明如何从课标要求、教材编排、知识前后联系、数学思想挖掘、教学设计到资源开发利用全面解读教材。  相似文献   

19.
学科集体备课是将区域范围内某一学科相同年级的教师组织起来,开展集体研读课标和教材、制订教学计划和目标、讨论教学内容和方法、编制作业练习和考查内容,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系列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  相似文献   

20.
戴涛 《家教世界》2014,(1):55-56
正"基于教育测量技术的学科学业质量诊断与矫正技术"俗称"个性化质析",是"整合式教学"教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个性化质析",有利于从考试评价的层面发现真实问题、进行科学补偿,从而打造个性教学。个性化质量分析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分为如下的五个环节:一、研读个性化质量分析的第一个步骤是研读,这里的研读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一是研读课标。通过研读课标精准把握考试评价的方向和内容,通过品读课标中的相关内容的行为动词确定考试评价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