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教师是高校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工匠精神表现为一种敬业乐业、专注专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高校实验教师在职业素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建设方面很好地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高校应完善工匠精神的养成与培育机制,强化实验教师的"匠心""匠术""匠行""匠道"培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匠型"实验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召唤"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创新,高职院校成为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基地。教师作为"授艺"与"育人"的指引者、"匠术"与"匠心"的实践者、"匠德"与"匠魂"的传承者,是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关键推手。然而高职院校教师却存在着重"技能"轻"育人"、"匠术"不专、"师道失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从提升"匠心"育人观念、加大"匠术"培养力度、加强"匠师"能力建设、强化"匠德"风气建设等方面着手改良。  相似文献   

3.
高校实验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与实践性,很好地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实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培育。实验教师的"工匠精神"表现为专注专一的职业态度、尽责奉献的职业操守、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有助于由"匠德""匠心""匠知""匠术""匠行"多维度塑造"道技合一"、行之久远的实验教师"工匠"队伍。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培养具有较高质量意识、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工匠型人才。以人格塑造为核心的"匠道"培育、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匠心"培育以及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匠术"培育,是工匠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维度。高职院校应树立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导向,建立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体系,践行以职业素质培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营造有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5.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所有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样需要坚守、践行这种精神。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匠精神意蕴丰富,涵盖了精益、敬业、专注和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践行工匠精神,既回应了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职业教育的特性使然,更是教师教育工作的现实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既需要国家层面政策的扶持与激励,也需要学校层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搭建平台,更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苦练基本功,坚持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6.
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研究新时代高职教育如何有效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调查目前高职教育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困境入手,研究我国传统工匠精神的传承启示,提出了构建“企业+学校+家庭”协同培育体系的行动路径,包括加强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增强企业协同育人意识,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打造“匠心·匠气·匠技”双师型师资队伍,营造校企协同育人文化环境,以及重视家庭教育的促进作用,以期为新时代高职教育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呼唤,是现代职业素养的新要求,而当前高职人才职业素养现状不容乐观,与工匠精神相差甚远。现代学徒制作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其不仅延续了工匠培养的形式,而且传承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现代学徒制下培养高职人才的"工匠精神"需政府出台各项政策提高工匠职业地位及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加大产品质量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营造质量为重的社会氛围;需高职院校革新课程设计、标准化授课内容、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和匠心精神;需企业弘扬工匠文化、树立"工匠大师"榜样、设立激励机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学徒质量意识。  相似文献   

8.
工匠精神体现了工匠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反映了从业者对职业的崇高敬意。培育工匠精神有利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帮助高职生实现人生价值。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大使命,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做好制度设计,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师素质,创新课堂教学,营造文化氛围,用匠心培育学生匠心情怀和匠心精神,倾力建设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培养教师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论述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在“一体多维交融”职业工匠人才培养体系下培养教师工匠精神的路径,提出培养工匠精神教师应做到自觉践行师德,要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等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伟大抗疫精神"是一本生动的新时代思政教材,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育人能增强其时代性、鲜活性、亲和力,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理论力量,强化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培养高职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呼唤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互联网+"时代编辑出版的"变"与"不变"是学术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的逻辑起点,必须顺应时代的新要求。学术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是匠心、匠艺、匠魂三位一体的统一,是编辑主体性意识、创新性思维、精细化编校的体现。应坚守职业底线,提升业务能力,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学术生态,创新"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2.
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是解决当前国内供求矛盾的关键。针对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社会对一线工作认可度低、"差不多"思想在校园中盛行、职业院校在"传技"和"育人"关系把握上出现偏差、教学中没有真正实现"学"与"做"的兼顾与统一等问题,结合工匠精神中关于职业精神、做事态度和实践精神的要求,提出了普及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诚信和奖惩机制、引入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等从规则制度塑造工匠精神;开展以工匠精神建设为核心的主题活动、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优势等用校园文化熏陶工匠精神;通过"言传身教"领会工匠精神、通过"切身实践"内化工匠精神等以专业教育传承工匠精神等三条培育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黎国芳 《大学教育》2023,(7):79-81+88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工匠精神。英语教学法是培养准英语教师的一门关键课程,将教师工匠精神融入该课程符合时代、社会以及准教师的培养需求。在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融合课程内容与工匠精神元素,创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师配置,从教材、教法、教师等方面引导学生认知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领悟工匠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职业素质,以达到提升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教师。  相似文献   

14.
匠心精神是工匠的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专注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包括了一丝不苟的专注精神、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等五种本质特征,其反映了民族兴旺需要弘扬匠心精神、企业发展需要传承匠心精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培育匠心精神、学生个人成长进步需要学习匠心精神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职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思政课。培育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中职学校思政课程的使命,是新时代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是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中职学校应要求学生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并采取教师言传身教、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等方式传承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到"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百度词条的含义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表现为一种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体现了一种耐心、专注和坚持的敬业精神。匠心,背后隐含的是追求职业完美的精神。在教育中,匠心可以让孩子们莞尔一笑,学习瞬间变得幸福而快乐;能够使枯燥的知识立刻展现神奇,终身难忘;更会令师生的交流欢快顺畅、水乳交融。拥有匠心的教师,就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创新驱动召唤"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为企业社会发展提供充分工匠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建设者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未来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高职院校开展以培育"工匠精神"为先导的职业素质教育,将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提高认识,激发向工匠学习的热情,为学校探索加强高职人才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经过"育本、铸魂、强基、塑品"的教学实践,培养更多地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18.
<正>何谓"工匠精神"?"工匠"是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等,"工匠精神"即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职业无贵贱,除了身份不同,其内核是一样的:你我都是"匠人"。就教育而言,"工匠精神"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的精神理念,即通过改造客观对象来体现自身价值。若"匠气"多于"匠心",教学就会机械、重复、固执和守旧,会成"教书匠";"匠心"多于"匠气",意味着执着、专注、完美和情怀。显然,后者是教育所需要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9.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辅导员职业使命感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从业或劳作的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严谨认真的专业精神、精益求精的人文素养和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辅导员作为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合格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肩负着"成人""育人"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与辅导员的职业使命感相结合,在弘扬工匠精神的进程中,积极培育职业使命感并创设工匠精神的学习氛围,以促进高职辅导员职业使命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冯宝晶 《教育与职业》2021,990(14):108-111
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是履行立德树人使命任务的需要,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思政课融入"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观教育,开展工匠精神情感体验式专题教学,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教师队伍的工匠精神培育能力来加强工匠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