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古代分权制发展到现代遇到了主权论者的挑战,主权论者认为权力不可分割,即使在古代,权力也只掌握在一个阶级即贵族阶级手上。为应对主权论者的挑战,新的分权理论应运而生,它用于解释即使权力掌握在一个阶级手上,但它仍然制度性地分散到各个国家机构中去的现实,这就是现代西方的"机构分权"论。对于这一理论,洛克贡献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孟德斯鸠贡献了司法权的独立,美国践行了三权分立原则。  相似文献   

2.
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升级,它的影响已扩散到了国家文化领域。广大发展中国家感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面对西方文化扩张战略的挑战,也注意到因文化交融空前规模而产生的文化主权问题。与国家独立和经济主权相比,整合了社会制度、价值取向、文化观念等社会深层次文化主权对国家的影响更为复杂,效应也更深远。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状态与文化霸权、文化产业的全球扩张同时存在,不同文化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捍卫国家文化主权,要在全球化浪潮中加强交流与协作,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积极寻求建立平等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西方消极文化的全球性扩张、信息霸权的威胁、文化产业的冲击等构成了对我国文化外交战略的严峻挑战.同时,文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为我国的文化外交战略提供了诸多机遇.面对挑战和机遇,新世纪的中国应采取机遇战略、吸引战略、信念战略和弘扬战略,积极构建我国的文化外交战略,从而有效地维护国家的利益、主权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文化主权现在受到两方面的挑战: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二是周边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抢注”与争夺。要维护文化主权、提升青少年的国家民族意识,需要在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保护民间文化、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建立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公民资格、公民资格教育与全球化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国家公民资格的普遍性和成员之间的相互性特征规定了公民资格的教育方向。公民资格教育要完成公民对民族国家的认同,一方面要培养行使公民权利和参与国家事务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另一方面要培养共同的文化意识,形成成员之间在情感上的相互性。今天,虽然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构成挑战,但并没有否定民族国家的公民资格的框架。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关于民族国家概念有多种看法,从历史角度对民族国家进行溯源,得出民族国家是国家形态演化的产物,具有民族性、主权性和公民性。民族国家理论传入中国后,学术界对其概念产生误解,原因有二,第一,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了民族国家,将民族国家中的民族概念与种族概念混淆,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实际上含有国族的意思;第二,把作为国家形态的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的结构片面联系了,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数量不能否认民族国家本身。  相似文献   

7.
不同历史文化时期存在不同的大学权力主体,其结构和地位也在发生变化。中世纪时期表现为大学的工具性、权力主体的单一及其垂直结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表现为大学的世俗化、权力主体的多元化及其三角结构;民族国家兴起和科技革命时期表现为大学的服务性、权力主体的复杂化及其扁平化结构。目前大学主体的权力系统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历史视角审视大学权力主体及其结构的变化,对于构建由多元权力主体参与的现代大学权力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战略已成为党与国家重大的政治举措,并通过精准扶贫等系列政策来落实,可以实现人民国家、民族国家、政党国家三种国家形态的同构共生。其一,人民国家体现为共同富裕战略把人口带回市场、社会与国家,保证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其二,民族国家体现为共同富裕战略凸显中央权力,推动社会整合,重塑民族形象;其三,政党国家体现为共同富裕战略对中国共产党权力角色的强化、普遍同意的夯实、组织状态的形塑。三种国家形态的同构共生,可以揭示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国家-人民-民族-政党“四位一体”机制,并拓展当代国家理论的讨论边界。  相似文献   

9.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 ,文化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文化主权形成了挑战。在主权弱化的趋势下 ,各民族国家应该在文化的良性互动中捍卫文化主权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孤立主义。  相似文献   

10.
公共外交旨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提高本国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是我国整体外交战略中重要的一环。湖南作为中央的地方政府,其外事活动作为国家外交活动重要的一部分。湖南外事活动在取得实效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以政府为主导,以民间为主体,整合资源、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是湖南发展公共外交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2.
文化和国家形象都是构成软权力的重要因素.文化软权力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通过国际文化传播,借助富有魅力的民族文化,可以直接向世界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但目前中国文化软权力面临的困境已影响到中国国家形象及其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中国要通过文化软权力的培育和运用,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美誉度,推动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主权原则自确立以来,对维护国家的独立完整和国际局势的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全球化作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迅速的改变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统一在民族国家内部的状况,对传统的主权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的主权观层出不穷,主权的强化、弱化各执其词,虽然都有其理论依据,却未形成统一的理念;各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的矛盾进程中,以民族利益至高为原则,一方面维护着主权的完整、一方面探索着主权理论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国家就是以民族为核心,民族与国家合二为一的主权国家。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英国人把英国称为一个帝国,民族国家和帝国联系了起来。他们认为,不论民族国家还是帝国,其主权是一国之内的最高权力,而且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处于独立平等的地位。正是在民族意识增强和民族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英国人的帝国思想才开发萌芽。  相似文献   

15.
1.人权高于主权。(1)人权和主权是有区别的。人权是指一个国家公民的权利,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权利。主权,即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对内最高性和对外独立性是它的特征。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工具与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双重功能。在多语社会或国家,通常是通用语言承担较多社会交际工具功能,而少数民族语言承担较多文化认同功能,二者互相补充又互相不可替代。因此在语言的工具认同和文化认同意义上,我国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没有根本的冲突。在少数民族语言内部,由于存在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主体民族语言和非主体民族语言、简单语言环境语言和复杂语言环境语言、保持母语程度不同等复杂情况,所以对于不同民族语言来说,语言的民族认同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挑战与应对:认同与和谐新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以来,新疆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成为东西方不同民族迁徙和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地,形成了新疆具有多民族共存、多文化共生的特点;在新疆影响国家认同的主要因素除了历史的原因外,还有现实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人口、文化和跨界民族等方面,也是构成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文章从历史与现实、挑战与应对、对策与措施三个方面对和谐新疆的构建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8.
经济国际化包括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两个层面的含意,尽管它们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但都对国家主权构成了挑战。经济国际化,特别是经济一体化使主权国家的实有权力受到限制,这种主权的挑战不仅面对经济主权,而且还会涉及到经济领域以外的政治主权;由于种种原因,在主权问题上的斗争显得异常尖锐,并在观念上、文化上构成对国家主权原本涵义的否定。有鉴于此,主权国家并非束手无策,其回应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属是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经济主权作为国家主权在经济领域的延伸,是国家最高的经济利益。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经济主权受到了来自国家经济组织、跨国公司等的限制,主权国家能否正确应对变化了的经济主权,这对于坚守国家经济利益并使其最大化、实现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与民族崛起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一贯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对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进行了深入的战略思考,明确提出了“文化主权”的思想,强调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家文化安全建设要重视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