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艾立尔系统和三维DLT方法,对2003年北京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上我国运动员高松、张民以及世界优秀选手的勾手跳动作进行了跟踪定点三维测试,比较分析他们在完成同样跳跃动作时的人体重心垂直方向位移—时间与速度—时间等的相关参数,并对我国运动员提出了在缓冲阶段适当提高最低点重心的高度和在落冰阶段冰刀着冰方向趋于重心飞行位移方向的建议,为预测和展望新难度动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2003年北京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和世界一些优秀选手进行了跟踪定点三维测试,用国际先进的艾立尔系统和三维DLT方法对我国运动员高松和张民完成后外点冰跳动作进行了解析,比较分析了他们和完成同样跳跃动作的国外优秀选手的人体重心垂直方向位移-时间与速度-时间等相关参数。结论为落冰时支撑腿角度较小,重心偏低,虽有利于稳定但不利于重心速度的缓冲;落冰缓冲阶段冰刀侧向受力过大,使滑行不圆滑。  相似文献   

3.
高水平花样滑冰选手难新跳跃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参加2003、2004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男女单人滑运动员的跳跃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研究。在使用艾利尔技术分析软件对有效跳跃动作进行解析的基础上,结合跳跃技术动作的原理,得到以下结论a.水平速度是完成跳跃动作和保证质量的根源;b.起跳时间和角度是完成跳跃动作的关键;c.空停时间和高度是完成跳跃动作的基本条件;d.落冰的角度和重心是完成跳跃动作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陈瑞琴 《体育学刊》2012,(5):123-126
对第10~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与世界各项前3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所选的跳跃类难度动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中选用的跳跃类难度动作的数量和分值上均高于世界前3名选手;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选用的跳跃类难度动作类型主要偏重于屈体分腿跳类,动作的完成比世界优秀运动员选用的科萨克跳类的难度大;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选用的跳跃类难度动作主要分布在整套操的前半套,而世界优秀运动员主要分布在整套操的后半套,这对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及下肢动力性力量的要求较高,这说明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下肢动力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在跳跃项目中,跳跃练习具有与起跳动作非常相似的力量——时间特征,所以,常常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跳跃练习帮助运动员抵抗起跳腿产生的极大冲力负荷,并在短时间内发挥较大的力量。跳跃练习也是一种多关节活动,并提供了发展肌肉灵活性的可能性。跳跃练习的特征可选用与某个跳跃项目的起跳动作极为相似的练习来作最好的说明。例如:跳远和三级跳远运动员应该突出起跳中的水平速度;而跳高运动员的动能更多地来自起跳时产生的较大的垂直速度。因为跳跃项目中没有三次以上的起跳  相似文献   

6.
杨梅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1):38-41,50
对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跳跃类身体难度动作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运动员在跳跃类身体难度动作使用的数据上与国外选手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所选择的跳跃类身体难度动作的类型、动作的连接顺序和方式等方面却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转体类和平衡类难度动作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形成了我国运动员跳跃类难度动作选择和使用的依赖性,也暴露出我国艺术体操对难度动作的类型的选择、表现形式和连接方式等方面缺乏多样性和变化运用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1)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包括加速度与最高速度)三种。 2)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如短跑从发令到起跑的时间,球类运动员根据球场瞬息变化情况作出反应的快慢等。 3)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时间的长短,如投掷运动员的器械出手速度,跳跃运动员的踏跳速度,以及体操和武术运动员完成成套练习的速度等。  相似文献   

8.
"程菲跳"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菲跳"是我国优秀运动员程菲在2005年创造的新动作,是目前该类动作中难度最大的动作之一,目前世界上极少运动员能完成该动作。通过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程菲跳"运动学规律与技术特点,获得了程菲在完成"程菲跳"时主要运动学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包括身体重心位移和速度,各关节的位移、速度和角度,不同动作阶段的时间,以及几个关键技术阶段的运动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花样滑冰跳跃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肌肉力量是花样滑冰自由滑跳跃动作中跳跃高度和旋转速度的物质基础,发展花样滑冰运动员下肢肌肉的力量主要以提高肌肉弹性力和肌肉质量为主。通过分析跳跃动作各阶段的关节运动和原动肌,从而找出完成跳跃动作的技术关键,为花样滑冰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女子花样滑冰优秀运动员跳跃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艾利尔软件,通过对2003年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我国优秀运动员以及国外优秀运动员跳跃动作的技术录像解析,分析所获得的起跳时水平速度、空中水平位移、腾空高度、空停时间、腾起角、关节角度等参数,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作比较。结果显示,我国运动员起跳时水平速度与国外优秀选手还有差距,需提高滑行技术和蹬冰力量;提高起跳技术、腿部蹬伸力量和爆发力,使水平速度有效地转化为垂直速度;我国部分运动员腾起角偏大,在提高水平速度的同时,人体重心腾起角应逐渐减小;助滑末期运动员支撑腿应积极屈膝,充分后引浮腿;起跳时支撑腿应积极蹬伸,形成“小摆臂,早收臂”。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和世界顶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短程和全程助跑跳远成绩差、K值三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明显高于世界顶级选手,但技术评定等级低于世界顶级选手,主要原因是起跳环节存在差距。不同运动员最佳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存在差别,高助跑速度利用率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起跳能力和跑跳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信息技术、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决赛前三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跳远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世锦赛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整体上已达到世界优秀水平,在起跳阶段蹬地角度、起跳扇面角度比较理想;在起跳中时间大体呈现T1> T2=T3 的特征,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运动员起跳腿的"缓冲与蹬伸"和摆动腿的"蹬、摆"技术呈现出摆动腿摆动不积极、蹬伸质量不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2004-2012年间参加奥运会、世锦赛男女跳高、跳远、三级跳、撑杆跳八个单项的前三名共126名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及其年龄特征进行统计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形成这一特征的因素,为田径体能跳跃类项目的选材与训练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在这四个项目中,跳远男女运动员的年龄与竞赛成绩成正相关;三级跳和撑杆跳男女运动员的年龄与竞赛成绩成负相关;跳高项目男子运动员竞赛成绩与年龄成正相关,女子运动员成负相关。因此,运动训练中应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项目、不同性别,合理地进行运动员选材、安排训练计划与人才培养,进行符合运动员自身年龄阶段特征的训练,不断挖掘其运动潜质,提高运动员竞技成绩。  相似文献   

14.
以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三级跳远决赛过程中成功率、各轮次最优成绩的频数、有效成绩的稳定性(变异系数)等反映三级跳远竞技表现过程稳定性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男女冠军成绩和前8名平均成绩相对稳定在一定区间;6轮次试跳成功率总体趋势是逐渐降低,前3轮成功率相对高于后3轮,男运动员下降得更为明显,男运动员的成功率在第1轮出现高峰,女运动员的成功率则在第2轮和第6轮出现高峰;男、女运动员在6个轮次中最优成绩的频数没有明显差异,但男、女前3名运动员的最优成绩多数是在后3轮创造的;三级跳远项目有效成绩的稳定性总体较好,但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参赛环境的变化对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探析跳高比赛的战术运用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国际比赛的相关录像资料,对跳高比赛的战术运用与策略进行分析,提出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跳高比赛中,运动员只有正确运用比赛的战术,才能创造优异成绩,夺取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3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2~33岁是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展示最佳竞技能力的成熟期,及格赛成绩平均比值约为97.03%。决赛成绩均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平均比值约99.8%。第2、3跳是决赛阶段出现最佳成绩的关键跳次,第2跳成功率最高,达100%;其次是第1跳的成功率也达到75%;第3、4跳次的成功率相等。前3名运动员中有两人的助跑速度达到8.16m/s以上,后3跳的成功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long jump take-off is presented, with the conclusion that elastic effects are important. Measured data from the literature for groups of top athletes and average performers in the long jump confirm this conclusion and lead to an estimate of elastic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which is very low (between 0.2 and 0.3), in contrast with much high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for the running stride.  相似文献   

18.
田径快速力量性项目在我国奥运战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归纳法,对其竞技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田径快速力量性项目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5~30岁;投掷项目世界冠军和世界前8名运动员成绩的波动比远度跳跃项目大,高度项目中撑竿跳高成绩的波动明显大于跳高;各项目运动员的发挥率普遍在98%以上;链球、铁饼、三级跳远的整体成功率高于标枪、铅球、跳远项目;远度跳跃项目有效成绩的稳定性相对较高,而投掷项目有效成绩的稳定性相对较低;远度项目竞技表现稳定性的高低顺序分别为三级跳远>跳远>铅球>铁饼>链球>标枪;铁饼、链球和标枪属于低稳定性项目,跳远和铅球属于中度稳定性项目,三级跳远属于高稳定性项目.  相似文献   

19.
中外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三个分高度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三个分高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H2 优于世界优秀选手,但H1 和H3 尚有明显的差距,这是影响我国跳高成绩的主要因素。认为加大腿臂的摆动幅度和起跳腿的蹬直程度,是提高我国跳高成绩的最重要因素;改进和完善过杆技术,是提高我国跳高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