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运用SPSS16.0软件,主要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所检索文献中影响因素出现的频次来判断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而对我国高校定位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和比较。分析发现:外部因素对高校定位的影响要比内部因素显著,政策制度因素和物质条件因素对高校定位的影响强于思想观念因素。因此,在高校定位过程中高等院校要在深刻认识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把握好高校、政府和社会三者的关系,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办学理念的核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在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中担负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探索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情况评价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明确要求。针对当前教育评价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中普遍存在的评价内容欠缺、指标不具体、分类不精确等问题,应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高校分类评价大框架下,结合高校所承担的职责定位、功能分类和优势特色,完善和优化高校分类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的分类、定位和评价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分配,而且关系到公众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选择和高校自身社会职能的发挥及其可持续发展。笔者针对我国大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三类人才”的划分为依据,按“资源与任务挂钩”的原则构建高校分类定位及评价系统的思路,以期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如何把握自己的办学目标有所启示,促进高等教育在公平环境下竞争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定位是高校对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理性选择,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建立在高校定位基础之上的组织化过程。高校分类只是对高等教育系统秩序认识的特例,仅仅用高校分类与自生秩序相结合来建构高校定位机制是不够的。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一个组织化过程,既有人类理性的安排,又有自组织方式。因而,高校定位应该由政府宏观引导、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理性选择三者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高等学校分类不清,定位不明,非重点院校盲目升格,研究型大学参与扩招,其原因之一在于行政权力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高等学校缺乏自主性;原因之二是市场的不成熟使得高校难以进行公平的竞争;原因之三是对高校分类与定位的新尝试对高校缺乏真正的影响力。要从根本上改变高等学校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的状况,必须转变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和资助方式,对高等学校进行分层分类的评估,此外,高校本身应该走特色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高等学校分类不清,定位不明,非重点院校盲目升格,研究型大学参与扩招,其原因之一在于行政权力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高等学校缺乏自主性;原因之二是市场的不成熟使得高校难以进行公平的竞争;原因之三是对高校分类与定位的新尝试对高校缺乏真正的影响力.要从根本上改变高等学校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的状况,必须转变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和资助方式,对高等学校进行分层分类的评估,此外,高校本身应该走特色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主要原因有中学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高校缺乏办学特色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使用不合理以及当前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标准的弊端等。解决办法是政府、企业、大学、社会的合作:要重新定位政府角色;社会要积极参与高校办学;改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校分类发展,是社会、教育、人多样化发展的需要,高考改革需要与高校分类发展相适应,有效的高考适应策略一是要分别责权,二是要多元评价,三是要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9.
高校常识     
10.中国高校是如何分类的?目前,我国对高等学校的分类与定位,从学者、官方到社会普通百姓,有许多的看法和标准。现从普通百姓视角、站在报考志愿的角度对中国高校进行简单分类和定位。中国高校分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定位是高校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高等学校定位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定位主要是回答高等学校应该充当什么角色、承担哪些任务等问题;二是定位必须以建立高等学校的分类标准为前提;三是定位的主体是高等学校自身,定位是高等学校面向社会需要独立自主进行的规划活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市场机制对高等学校定位进行分类调控与引导;四是定位的依据是高等学校自身的基础和优势、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国家和社会需要、高等学校职能以及学生成才需求。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文化心理对高校定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的定位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而高校的定位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对高校定位的影响是内隐而又深远的 ,它主要是通过学生及其家长填报高考志愿和用人部门选择毕业生两个方面来影响高校在科类和层次上定位的。当前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被一种浮躁的功利性倾向所支配 ,这使得高校难以科学、合理地定位 ,我们在管理、评价高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厘清思路,科学合理地定位,这就要求其必须遵循分类定位、服务地方、比较优势和功能效益等原则。课题组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和检验。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一个由政府、中介组织、各类高校和社会与市场多方参与的分层机制,将更有利于各高校的科学定位和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要在对各类高校的规划、协调和监督等宏观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介组织要在分层中日益发挥主体性作用;各类高校要在分层中处于主动地位,彰显各自特色、积极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社会和市场则是验证各高校分层合理与否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4.
分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学科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体现。分类建设"双一流"的难点在于合理分层定位难、体制机制突破难、学科特色凝练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难。让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争创不同的一流,有赖于政府、高校和社会和衷共济,建立分类引导、动态调整、特色发展、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多源流理论较好地解释了高校分类评价政策议程设置过程。在多源流框架下,高校分类评价政策受到三条源流的推动,其中“问题源流”包括地方高校同质化严重、不同类型高校经费预算的差距拉大、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不够等;“政策源流”包括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政策提案推动、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支撑、利益相关主体诉求的推进等;“政治源流”包括党中央执政理念与国家政策推动、国民情绪的舆论导向、国际先进惯例的引领示范等。高校分类评价政策议程设置要聚焦问题源流,进一步疏解地方高校定位不准、转型发展动力不足、盲目求大等问题;要优化政策源流,关注省域层面的政策差异,进行适时调整;要优化利益整合机制,畅通多元参与互动的利益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高校分类管理中几种典型的分类法进行溯源发现:我国按照高校的学科门类、隶属行政部门、是否为重点大学等维度所作的院校类型划分,属于中央政府依靠行政力量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国家宏观管理与发展需要形成的事实性分类。这些分类具有维度单一、层级色彩较强、类别划分不足、分类与资源叠加等特点,导致高校办学的趋同化。在我国现今的高校分类管理实践中,部分地方政府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与推动下,探索了区域性的高校分类体系与分类管理办法。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支持举措,我国高校分类管理的实施效果并不佳。未来要使我国高校分类管理真正落实,一是突出分类、弱化层级,二是科学分类、明确标准,三是政府引导、高校选择,四是差异配置、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我国高等院校分层发展中凸现出不少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尚无公认合理的高校分层标准。从宏观层面分析,分层标准制定中有以下不可或缺的因素:师资水平和生源质量是高校分层的人力依据,教育设施、设备的优劣是高校分层的物力依据,教学、科研经费的多寡是高校分层的财力依据。在高校分层过程中,要强化社会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在高校分层中的角色扮演,淡化政府主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注重高校自主定位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保障:特点、途径和实现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府、社会和高校分别代表着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的三种基本力量,也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三大基本主体。相对于政府和高校的质量保障,社会的质量保障主要通过市场经济引导、社会舆论监督、社会中介组织评价等途径来实现。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作用,政府的放权与高校的自治是前提,市场的完善与文化的先进是关键,社会力量的整合与引导是手段。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学界关于高校分类与定位关系的分歧点入手,以高校分类与高校定位的相关性为视角,指出高校学科水平分类是高校类型定位的前提,高校分类对高校定位具有指导能力,高校分类明确不能得出高校就定位准确的结论,并对高校科学分类合理定位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0.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处理好高校与政府的关系,高校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依法自主办学;要处理好高校与社会的关系,高校要面向社会办学,主动服务社会,争取社会支持办学;要处理好高校内部的各种关系,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新机制;要按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服务社会、文化传播的功能进行设计。为此,我们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