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贫困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农民贫困的根源是源于农村和城乡之间内在的经济基础差异,还是源于凌驾于农村和城乡物质基础之上的不合理的制度设计。该文主要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中国农民贫困问题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出路在于———合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
教育权利与农村长期贫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阿马蒂亚.森的能力贫困论,针对我国农民教育权利贫困的现状,分析了农民教育权利贫困、能力贫困与农村长期贫困的内在关系,并结合韩国农民教育的经验,提出解决我国农村长期贫困问题应关注农民教育权利的实现,以期为我国农村脱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知识贫困"是导致农民贫困,制约农村致富发展的重要根源。因此,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增强农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途径,提高农民自身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就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贫困有狭义和广义、绝对和相对两种理解。中国的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农村贫困具有不同于城市贫困的明显的特征,它是多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解决或消除农村和农民的贫困问题,要综合考虑,从多种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的贫困成因是多方面的,资源禀赋不足、制度安排缺陷、人力资源不足、价值观念落后等都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而城乡割裂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所有原因中的主导因素,如果能够放开户籍制度,促进劳动要素的流通和转移,赋予贫困地区农民以更多的发展的机会和权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机理和根本动力,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日益推进,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贫困农村,农民更是把能够获得“优质”教育看做是改变人生命远的根本途径。因此,在广大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择校成了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给教育公平带来了极大冲击,对许多学校的办学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拟对贫困农村中小学生择校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有利于缓解这一现象的思路和对策,以推动贫困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贫困农村中小学生择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日益推进,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贫困农村,农民更是把能够获得“优质”教育看做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根本途径。因此,在广大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择校成了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给教育公平带来了极大冲击,对许多学校的办学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拟对贫困农村中小学生择校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有利于缓解这一现象的思路和对策,以推动贫困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不单纯强调城镇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以及城镇规模的盲目扩张,而是以人文关怀和人文进步为价值取向的人文回归城镇化。将新型城镇化纳入人文范畴,尤其是把改善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赋予农村女性平等的受教育和培训权利,提升农村女性参与决策及社会管理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他们的人格独立和地位独立,是推动农村女性摆脱文化贫困,加速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其中较难攻克的一个堡垒。受历史的封建传统的思想、制度的影响,再加上现当代重工轻农的政策影响,农村成为中国社会最贫困的地区,农民成为中国社会最广大的弱势群体。农民的权利贫困,如政治参与权利、公共事务决策权利、受教育权利、享受社会保障权利等等的弱势和缺失,既是广泛的社会现象,也是农村、农民难以走出贫困得以快速发展的本质因素。因此,根除农民这一政治主体的权利贫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推进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所急迫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决定了贫困内涵的动态变化。贫困内涵的经典解读为人们理解贫困提供了基本起点,物质贫困经由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的动态演绎昭示着贫困内涵的变化态势,科技革命的历史推动作用凸显了贫困内涵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由物质贫困向精神贫困、由科技贫困向人文贫困的多维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