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辨别美、鉴赏美。本文探讨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语学美、形象美、意境美、设计美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韩静 《考试周刊》2012,(52):42-42
语文教学应该是给人以美感与享受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感受美、诵读课文体验美、体会形象理解美、品味语言鉴赏美等方式,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应该是美的,应该让学生得到美的愉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用美的魅力征服学生,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用美的板书吸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的感性特点和儿童精神成长的美感需求决定了语文学科的"美感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运用美学理论,利用语文学科中美的元素、美的形象、美的语言形式对学生进行美的培育。具体的做法有:活化形象,在琅琅书声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含英咀华,在涵泳揣摩中体会语言的精当美;立象尽意,在还原想象中品味语言的意蕴美;言近旨远,在静思冥想中领略语言情理美;互文和解,在文本重构中激活语言的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韩延怀 《考试周刊》2010,(46):28-28
语文教学中充满文字的美,更洋溢着图画的美、音乐的美、意境的美、情感的美,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能把多媒体搬上讲台,就能够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语文美的内涵,唤起学生美的情趣,拨动学生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相似文献   

6.
前言:美术是一门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感知美、创造美的学科。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当教师在小学课堂上开展美术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们学习到美术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感受美术中所蕴含的意境、如何让学生们在感受美的同时还能创造美、如何从创造美的角度去表现美。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就要求只有我们语文课本身是"美"的,才能达到美育的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课中,处处为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从而创造美的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从小就喜欢语文,喜欢语文朦胧的美。那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回肠荡气般的美妙,是维纳斯断臂般的浮想,是意蕴悠远的诗韵……当了老师,就一直向往着把语文课演绎成发现美、挖掘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意境,可当现实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是富于美感的,通过课文的美感,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材体现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感知与体验,使学生在课文中获得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林允杰 《考试周刊》2013,(7):156-157
生物实验教学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美。教师在实验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探索和挖掘美的信息,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爱美的天性,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情趣,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应用美。  相似文献   

11.
如何把语文课讲得美起来:音画结合,创设开篇意境美。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美,让学生重在品。教师有雕琢语言美,打造语文老师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美的,它充满诗意。语文老师是美的使者,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长期以来,语文课章上,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被程式和套路生硬地分析得支离破碎。没有了形象的多元启发,没有了感情的强烈震撼,没有了人性力量的展示,没有了对人生处境的思考、体验、关怀与同情,致使语文的美荡然无存,致使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致使语文教师用心最苦而收益甚微。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的感性特点和儿童精神成长的美感需求决定了语文学科的"美感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运用美学理论,利用语文学科中美的元素、美的形象、美的语言形式对学生进行美的培育。具体的做法有:活化形象,在琅琅书声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含英咀华,在涵泳揣摩中体会语言的精当美;立象尽意,在还原想象中品味语言的意蕴美;言近旨远,在静思冥想中领略语言情理美;互文和解,在文本重构中激活语言的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陈芳 《学周刊C版》2010,(3):149-15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日益重要。而美读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借助美读.引领学生真切地品悟情感美,诗意地想象意境关,直观地感知语言美,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历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情操,美的人性;让学生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语文课才能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物理教学同样如此,物理学中并不缺少美的例证,而是缺少美的揭示,关键是看教师怎样去发掘物理的科学美,并通过美的设计,在教学中充分展示出物理学科的美学特征和美的意境,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古诗诵读往往因缺乏得力的指导而显得苍白无力,学生读不出古诗特有的音律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以读传情、以读启智、以读传韵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美无处不在。优美的文字,唯美的意境,至善的思想……准确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便会成为一种美的享受和收获。那么,如何让学生发现、体验并创造语文学习中的美呢?  相似文献   

19.
美是清晨草尖上一滴晶莹的露珠,美是幽静山林中一声清脆的鸟鸣,美更是阅读文学时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现行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审美性的特点,所以要想让语文课变的有情趣、有美感,就必须在语文课上带动学生去寻找去挖掘这些美。语文教材中的美包括作品外在的语言美、人物鲜明的个性美、构思精巧的独特美、主题深刻的厚重美、意境丰富的如画美等。所以,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带领学生寻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意境美是由客观的形象和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谐统一组合而成的。对古诗进行意境美的分析,是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关键。本文在对几首古诗具体分析基础上,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捕捉情感、进入境界、领悟意蕴几个环节来逐步引导学生,体味古诗中的意境美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