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存在主义是索尔·贝娄创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像他的其他作品一样,索尔·贝娄在《奥吉·马奇历险记》里利用存在主义理论分析了主人公奥吉·马奇的历险旅程,试图回答有关人类存在的问题。这部作品着墨于自我意识和社会荒诞性,反映自我和现实的矛盾,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心理,从而揭示了奥吉的历险经历在本质上是他在荒诞的世界里进行自由选择,通过自己的行动创造自我本质,从而达到真实存在的过程。它呈现的不仅是某个个体的遭际或民族的命运,而是现代人类艰难地进行个体选择、寻找自我位置、解决归属感等进退维谷的普遍窘境。所以,这部小说对物质生活富裕而精神存在危机的现代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存在主义是作为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的国家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它的真实面目是纳粹暴政的帮凶。它“超越”了存在主义,从而导致了政治存在主义与存在主义的根本对立。在自由观问题上,马尔库塞的个人的自由实战论批判了政治存在主义的他治自由观。  相似文献   

3.
尤金·奥尼尔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也是美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剧作家。他的戏剧作品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及内心体验,真实地再现了美国二十世纪的生活与精神。奥尼尔的后期四部剧作《送冰人来了》《长夜漫漫》《休伊》《月照不幸人》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他毕生的巅峰之作。以存在主义的思想为着眼点,探讨奥尼尔在其晚期作品中对于存在意义的阐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菲利普·罗斯作品具有强烈的存在主义色彩,探讨罗斯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内涵,揭示当代美国犹太人的"生存"困境,即信仰危机;分析罗斯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萨特首先是一位文学家,然后才是伟大的哲学家。在《词语》中,作者解释了他作为一个写作者的存在的最初根由。用业已形成的存在主义观点分析了他的童年。在《词语》中,萨特用文学性的语言,形象诠释了他的哲学思想的一些重要的范畴,向读者展示了存在主义的生存状态,分析了自己童年的独特体验和他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最初的生活经历,《词语》也是一个遥远时代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黑暗的心>是英国杰出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评论家们大多从神秘、象征、精神分析和殖民主义的角度来加以诠释,对其荒诞的主题则鲜有涉足.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探讨和关注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本文以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小说中自然环境、人物以及人际关系和事件描写的分析,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荒诞;同时指出康拉德在小说中生动地描述他所预见到的现代人荒谬而可怕的生存状态,是源自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他对人类未来的关切和忧虑.  相似文献   

7.
随着巴金小说“发掘人心”工作的步步深入,其强调小人物特定的生存情境和内心的真实以及他们在生存境遇中的抉择与命运,也日趋凸现出来,以此建构了巴金作品的存在主义框架,这是在特定时期学在人生意义上的某种契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基本内容和存在主义文学基本特征的了解,分析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探讨了米兰·昆德拉作品中对萨特存在主义的哲学继承,揭示出萨特的存在主义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以及昆德拉作品中对于生存和人生的深刻关注。  相似文献   

9.
《黑暗的心》是英国杰出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评论家们大多从神秘、象征、精神分析和殖民主义的角度来加以诠释,对其荒诞的主题则鲜有涉足。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探讨和关注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本文以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小说中自然环境、人物以及人际关系和事件描写的分析,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荒诞;同时指出康拉德在小说中生动地描述他所预见到的现代人荒谬而可怕的生存状态,是源自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他对人类未来的关切和忧虑。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坡在其短篇小说《泄密的心》中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价值的关注,使得这部作品与存在主义思想产生了共鸣。运用存在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通过探索主人公对人生本质的追求过程,揭示作者对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小说的哲学精神虽不是有意识接受存在主义哲学精神,但潜意识地与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加缪、海德格尔的哲学精神产生某种精神暗合,体现在荒谬与虚无、想象与自由、对时间的消解等方面的推崇。西方存在主义是面对西方社会中人情淡薄与信仰危机以后,以悲凉、厌烦的个体心理体验结构——时间性来建构起来的人生哲学,新历史小说的哲学精神缺乏西方存在主义的根基,它所接受的只是西方存在主义的形式上的质疑现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的崇高理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所提出的"劳动异化"及其扬弃的理论就已经包含了对社会公正的诉求.劳动异化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不公正现实的尖锐揭露和批判,是对处于悲惨境遇的工人阶级的深切关怀.工人阶级解放的唯一出路就是扬弃异化劳动,即达于共产主义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法律公正包括立法公正和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保障法律公正实现的关键环节.司法公正生成的条件影响着司法公正的生成和实现:司法公正生成的前提条件是立法公正;现实条件是合格的法院、独立的法院和无偏倚的法院;实现条件是法官这一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认为,理性即正义。现实的正义不过是理性的正义的自我实现,正义的现实性存在于正义的必然性之中,人类正义的发展历程决不是田园诗般令人快意的,人民群众只是理性和正义自我实现的工具。黑格尔看不到人民群众在正义的实现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e pursuit of justice has concerned human beings for centuries and, despite its importance, often remains outside the boundaries of our educational systems.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study of an action research seminar for a group of teacher leaders in a position to instigate positive change within their educational context, and make their actions occasions for justice.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textual data generated by the teacher leaders, we devised an analytical lens that draws from modern rabbinical scholarship, eco-political (socio-political) studies, and existentialism. We found at this intersection that, despite the teacher leaders recognizing injustice, and at times protesting against it, their ability to act, formulate solutions, and conduct action research – and even their very concept of justice – was heavily influenced and constrained by the dominant political regime of the US educational system. An explanatory framework emerged that sheds light on the dynamic interplay among justice, politics, and beliefs, while also revealing the constraints to pursuing justice from within a leadership structure. We conclude that for action research to be a means for teachers and teacher leaders to begin to modify their practice so they are sensitive to the voices of the marginalized, to see their actions as opportunities for justice, and to provide collaborative experiences that help other teachers develop their ways of thinking, acting, and interacting in pursuit of justice, those who teach action research must be willing to do the very same.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认为,理性即正义。现实的正义不过是理性的正义的自我实现,正义的现实性存在于正义的必然性之中,人类正义的发展历程决不是田园诗般令人快意的,人民群众只是理性和正义自我实现的工具。黑格尔看不到人民群众在正义的实现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要了解存在主义必须要知道海德格尔,"此在"是海德格尔哲学体系的基石,要了解海德格尔必不可少要真正透彻理解"此在"。本文正是情绪状态角度对海德格尔的"此在"进行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18.
萨特在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进行的理论整合,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思想资源.为了找到"人的真理",存在主义强调从意识的意向性出发,马克思主义坚持从历史的实践性出发.前者有现象学本体论的支持,后者有唯物辩证法的根据.结果,前者看到了个体的"绝对自由",后者看到了社会的"阶级压迫".他重新引入"个体实践"、"惰性实践"、"匮乏"、"总体性"等概念,试图建立一个历史主动性的解释模式.不过他内心深处所坚守的现象学存在主义,使得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很不牢固,他始终在模棱两可的思想转换中犹豫着.  相似文献   

19.
论中介的关系实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存在论的取向、中介的存在是中介自身的“展示”的关系实在,作为关系实在的中介,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展示为属人、属世界和自属即属中介关系的统一。保介在属人关系的结构层面,展示为内在形态、合一形态、它在形态和逆向在形态;在属世界关系的功能层面,展示为表象形态和过渡形态,在自属即属中介关系的性质层面,展示为协调形态与冲突形态等,对中介的关系实在的阐释、益于祛除除“惟实体实在”对中介本质的遮蔽,益于使中介的存在得到本真的展示。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对马克思辩证法批判本质的理解和解释,先后形成了自然主义、认识论、实践论和生存论这四大研究范式.而这四大范式的转化和逻辑推进,实际上使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质逐步得以彰显和澄明,大大推动了我国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