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是知识生产与创新、人才培养与培育的重要场所,学术性是大学的基本特性,在学术层面引入治理理论是教育治理理论的深化。当前大学存在过于追求效率、学术委员会运行不畅、学术治理内恰性有待提升等问题,原因在于大学学术治理的价值追求片面化、内部缺乏权力制衡机制以及传统的组织架构加剧了学术资源竞争。从治理理论出发,大学学术治理的逻辑起点应该是治理价值的回归,即要复位到对学术自由的保障与追求;大学学术治理的根本保障在于大学内部不同权力的协同,共同形塑良好的大学内部权力运作样态;大学学术治理的基本方向是构建学术共同体,做强以学术委员会为代表的学术治理体系,以学术共同体推动形成协同有效的治理局面,最终形成以“善治”为特征的大学学术场域。  相似文献   

2.
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作为新时代加快推进学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是一种内省、内生性保障学术自由向善发展的规制方式。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问责,其具有惩罚性、报应性、互动性与救济性等特征;伦理学依据、事实依据以及法律依据是其在实践层面的依据指向。文章在论证问责逻辑构架分析标准的基础上,基于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依据、问责程序以及责任类型构建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内容构架,这符合学术治理所要解决现实问题的事实逻辑与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3.
学术治理能力涵涉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大学学术场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参与方式、治理的运行制度设计、治理主体的权责划分以及利益分配、治理程序等多重因素。提升学术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主要包括学术治理制度的善意理解力、冲突解决力、共在执行力、责任悦纳力以及创新驱动力等要素特征。然而,实然境遇下的大学学术场域由于诸多权力的交错混杂与寻租以及外部法律制度供给缺位,造成学术治理能力出现“虚假治理”困境,阻滞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步伐。真正实现学术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具有民主契约的共生环境中秉持善治理念,塑造多中心学术治理格局,确保学术治理动态过程的手段善与结果善统一。  相似文献   

4.
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逻辑的选择是关键举措。学术发包制作为一种耦合机制,将科层制、发包制和学术共同体自治耦合形成多元共治的机制,在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前提下,通过上下级政府与高校及高校内部的纵向发包,实现学术资源的垂直整合能力,能够为有组织的科研创新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嵌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通过横向的学术锦标赛,激活高等教育系统的活力和创造力,并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底层实行学术共同体自治,从而实现政府、高校和社会的良性循环与互动,提高高等教育系统的竞争力,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学术共同体是以教师(含研究生)合作为基础,旨在研讨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质量的无行政级别与权力的学术组织.高校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对高校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及高校整体水平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其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高校内部学术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亟待管理层面的变革.文章从理念、文化观、途径、方式四个方面对治理理论应用于高校学术共同体管理的适切性做了概括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利益是大学学术自治与治理的基础和前提,利益相关度与学术自治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利益相关程度决定着学术共同体的紧密程度,也决定着学术组织治理水平的高低。扩大学术治理基础,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重塑学术文化,彰显学术权力,增强利益相关程度,才会有效提高学术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7.
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剖析,学术治理行政化的制度性困境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行政化的科层逻辑与学术组织的专业逻辑之间是不兼容的,科层制在许多方面无法解释学术治理;行政科层权力取代学术专业权力主导学术事务,学术专业权力被虚化,学术组织功能受阻;行政化将学术活动制式化,瓦解了学术人维持专业自主权的基础,学术人被解构为技术型专家,失去原创能力;行政化提供的制度性利益保障,使学术人形成依附型人格,失去独立创新的内驱力。面对行政化在学术治理中造成的诸多制度性困境,人们应理性反思如何规避行政化的弊端,设计出符合学术组织逻辑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匡维 《辽宁教育研究》2011,(12):115-119
治理是一种过程,学术治理是对学术进行治理的过程,包括学术治理架构和学术治理机制。美国斯坦福大学作为世界顶尖的研究与教学机构之一,拥有完备的学术治理架构,其学术治理机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术权力下移。从斯坦福大学的实践可以看出,大学学术治理应以学术实力为基础,以服务学术为核心,以学术治理经理层为主。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制度文本分析法及德尔菲专家问卷法调查全国15所有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实施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情况。结果发现: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存在问责主体职责未得到确证,问责客体间的连带责任追究不详,问责目标尚存错位,责任追究模糊、方式单一,问责程序尚不健全等问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学、深化学术治理的关键期,健全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主客体体系,明晰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目标,厘清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程序以及划清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责任类型,将成为提升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效力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0.
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是法律法规赋予高校等学术组织机构的一项学术管理权,是学术权力在学术治理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从法理的角度而言,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作为一种规范性的学术权力,具备了"利益""资格"与"自由行为"等要素,是一种不能排除国家公权力影响的学术自治公权力,也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行政处罚",这一法理性质体现了新时代大学学术治理受控性与自由性的双重统一。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结构化的集体行动,院系学术治理过程中教师的集体行动困境主要体现在学术事务决策过程中集体权力的分散与削弱、群体的异质性弱化教师之间的协同、复杂性学术治理事务决策过程中教师参与范围与程度的不确定性、院系学术治理过程中的搭便车现象等。从教师参与视角切入,发现院系学术治理过程中牵涉的成员结构与组织结构、权力结构之间的耦合协调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制度制衡失调成为教师参与院系学术治理集体行动困境背后的制度根源。在此基础上,从“弱激励、强关联”的选择性激励、创新纵向与横向权力的分置方式、学术共同体利益的价值同构等方面提出院系学术治理过程中教师集体行动困境的消解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学术评论缺乏批评意识,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从学术研究自身的发展逻辑来看,学术批评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作用:学术批评彰显学术立场并引领学术发展方向,学术批评有助于学术创新,学术批评可优化学术生态,学术批评砥砺学术思想发展,学术批评可增强学术认知能力,学术批评有助于学术积累与思想革命。学术评论呼唤严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斯·韦伯将德国式学术生涯比作一场鲁莽的赌博,指出作为筹码的学术自由的重要性;布迪厄则将法国式学术生涯比作一场游戏,强调文化资本在游戏中的关键作用.事实上,无论是学术“赌博”还是“游戏”,其共同特征是拥有相对透明并得到学术共同体认可和遵守的规则.以此作为参照系,中国式学术生涯既非“赌博”亦非“游戏”.唯有通过政府学术治理的“去行政化”与学术共同体的自我变革双效并举,建立符合学术共同体内在逻辑的学术规则,中国学术人方能真正具备参与学术“赌博”或“游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学术自由、学术责任与学术问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自由和学术责任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和使命,学术问责制是学术自由和学术责任的制度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落实学术问责制之于学术自由和学术责任的保障功能,必须建构起问责主体和客体明确,问责内容和标准清晰,问责事由和程序规范,问责方式和结果齐备的运行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高等学校新兴学术组织大量涌现的现实出发,在深入剖析基层学术组织特性和党的执政理念转变的基础上,运用新制度主义观点,创造性地提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学术共同体的基本特性、在嵌入中实现引领的嵌入式治理理念。在此基础上,从组织设置与组织生活创新两个维度,就党的建设如何嵌入新兴学术组织、构造新型治理模式、实现基层党建与学术事业的共同发展提出了操作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经济、行政科层理性主导逻辑驱动了加拿大大学学术治理的组织、环境、挑战与路径变革。大学学术治理组织角色与权责实现不足,规模扩张、席位构成复杂化,行政权力增强、组织运行低效的趋向,折射出效率与有效性价值的理性“诱惑”。在宏观国际、中观政策和微观组织层面,大学学术治理置身于参与全球知识经济竞争、转变财政资助战略、承受市场化与绩效评估压力的环境中。学术治理面临商业化与“条件性”财政资助、行政权力膨胀与学术权力式微、“倒逼”提升组织运行有效性的共性挑战。平衡学术治理市场化的压力、调和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张力、提升学术治理载体治理能力的改革路向,为探索和推动我国大学学术治理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学术共同体是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学术共同体建设能够推动高校教师学术活动从个体向群体融合。当前高校学术共同体建设面临学术研究个体化、资源分配碎片化、系统运行形式化等问题,这制约着高校教师组织化从个体向团队和圈层发展。为此应当以教师学术权力意识生产和再生产、学术系统动力和学术评价体系建设、学术自由和学术治理相结合等为基本内容,提高高校教师对学术共同体的参与度,优化学术共同体的资源分配方式,完善学术共同体的运行模式和机制,促进高校教师组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依赖于学术共同体,所谓的学术共同体指的是拥有某种共同的学术范式、旨趣的学术同仁(学派).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派,缺乏共识,形成学术共同体的条件和群体意识还不完全具备.学术共同体的缺失是学术期刊之学术评价功能异化的重要原因:原初的、根本性的学术传播功能被忽视,而后来演化出来的学术...  相似文献   

19.
从知识发展规律、大学发展逻辑和学术发展需要的视角论证了"教学学术"思想的逻辑合理性:"教学学术"符合知识发展规律,符合大学发展规模,符合学术发展规律。虽然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学学术"给予了法理肯定,但教师评价政策对"教学学术"缺乏行动支持,大学教师群体对"教学学术"的认识和实践并不统一。因此,"教学学术"在中国大学的实现途径是:高等教育行政政策的引导作用是前提;大学内部治理机制的保障作用是关键;大学教师知行合一的自觉态度是核心。  相似文献   

20.
学术聘任与绩效评估作为大学内部的重要组织机制,对教师学术活力以及大学科研竞争力的提升而言至关重要。利用制度逻辑理论,对瑞典大学学术评聘制度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国家逻辑的影响力逐步减弱,影响方式从正式的法律规章转为基于产出的经费体制。在放松规制的背景下,管理逻辑在学术治理中的影响力增强,学术人员的专业自主权受到限缩。由于瑞典大学对外部研究经费的依赖,教师的经费获取能力等适合于竞争的外显性价值凸显,竞争导向的市场逻辑渗透至学术聘任和研究评估领域。为了增强学术职业的可预测性和国际可比性,许多瑞典大学还引入了组织导向的终身轨制度,并将其用作一种控制学术工作和提高大学绩效的有效工具。在被多重竞争性制度逻辑塑造和自我演化的过程中,瑞典学术职位体系呈现出问责增强、竞争加剧、标准化和临时化等变革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