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新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看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看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孟鸿伟早在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在给景山学校的题词中就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也就是说中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有真正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2.
十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实质就是教育要现代化。三个面向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面向现代化,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这是首要的,基本的;同时,也只有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空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可能适应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建设。教育不可能先于政治、经济、科技体制的改革而建立自身的现代化体系,所以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面向世界,学习先进国家教育立国的经验,制定法律,尽力做到向教育倾斜;必须面向未来,用法律和运行机制克服有些领导和部门的短期行为,而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踏实的,务本求实的,而不仅仅是哗众取宠几句口号的空喊。因此,教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10周年。“三个面向”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时代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是要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题词其核心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现代化,意味着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为只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把握和落实“面向现代化”。教育面向现代化主要是满足四化建设的需求,适应21世纪科技与人才竞争的新形势,为各条战线培养大批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具有现代意识,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有精良素质的人才。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逐步实现教育自身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一、 在“第三次浪潮”激荡世界的形势下,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提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这给我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三个面向”中,“面向现代化”是基础,是核心。“不面向现代化”就谈不到“面向世界”,更谈不到“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培养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大批人才,任务十分艰巨。按照老一套的方式,龟行蜗步,事实证明已经不行了。必  相似文献   

6.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是要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从这个伟大历史任务出发,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重大意义,考虑如何以“三个面向”为指针进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构成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的原则 ,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 ;“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邓小平对新时期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公安高等教育跨世纪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战略问题来对待,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确定了面向21...  相似文献   

9.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北京教育学院杨文荣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三个面向”为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教...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当前注重发展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如何发挥历史学科的广泛性、规律性和指导性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更好地面向未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关键。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坚持做到“六多”。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精辟概括了现代教育的本质,并以战略性眼光为我国教育事业制定了根本纲领和方针.正确理解和贯彻这一钢领和方针,对于我国四化事业、对于教育改革都具有深远的重大意义.面向现代化,这是“三个面向”的核心和主体.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则是现代化起飞的两翼.面向世界,是空间的横向立体观;面向未来是时间的纵向立体观;面向现代化,就是时空交叉、纵横交错的立体观.  相似文献   

12.
张秀阁  吴江 《教育探索》2002,(11):23-24
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本从教育国际化大趋势出发,围绕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信息化、面向世界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WTO、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知识经济等问题,对邓小平“三个代表”的时代内涵与本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根据新技术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提出的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指教育要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种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高度概括了教育与现代化、与世界、与未来的关系.教育要面向世界,是从空间的角度对面向现代化的说明;教育要面向未来,是从时间的角度对面向现代化的描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世界发展的新动向,吸取世界上一切对我们有用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满足当前的急需,更重要的是为下世纪做好人才准备.”三个面向”是紧密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核心是面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科学与人文高度相融的世纪。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做到“人文见长”,这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培养要求,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更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基础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才能够实现教育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作为基础教育,为实现学校的现代化,就要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生动、主动、活泼的发展并学有所长,以使学校教育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社会,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完成中学阶段的教育任务。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包括教育思想现代化,它是根本;教育内容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教育管理现代化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高度谈科技和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高度谈科技和教育朱丽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小平同志在1983年提出的,首先是在教育系统谈的。既然教育要“三个面向”,那么科技要不要“三个面向”?经济要不要“三个面向”?教育的“三个面向”跟其它的“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18.
"三个面向"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长期战略指导方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马列主义教育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又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中最具有标志性、特征性的战略思想,已经写入了党的文化建设纲领。1983年,在对我国教育问题深思熟虑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三个面向”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在教育工作上的体现,反映了工人阶级从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和民族历史命运的高度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指明了我国教育要为实…  相似文献   

19.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整个教育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我国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教育的基本任务——面向现代化;教育如何迎接科技革命挑战的基本对象——面向世界;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特征——面向未来。目前,宏观上的教育战略地位已经提高到科技兴国,教育的发展目标已经瞄准了面向二十一世纪。那么微观上如何落实、实施、实现其教育功能,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