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使人们开扩了眼界,拓宽了工作思路;走向市场经济,使人们转变观念,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新路。在这一新的形势下,“策划编辑”与编辑策划便成了出版界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国外有些出版业实行“策划编辑”制。“策划编辑”负责选题策划和组稿,“文字编辑”只管对稿子进行编辑加工,这已成为行之有效的一种工作模式。然而我国的出版业则很难普遍推行“策划编辑”制,原因  相似文献   

2.
“某节目太深了,难懂。”“某节目太浅了,没意思。”我们科普广播节目的编辑们听得最多的,莫过于这一类的议论了。而且对于同一次节目,往往言深、言浅者均有之,众说不一,令编辑们难以适从。听者出发点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是众说不一的原因之一。但是实际上,人们在使用“深度”来评价科普节目时,并没有细究深度的含义,对这个概念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可能是造成众说不一的更为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两年前,我在《新闻战线》发表了一篇杂文,名为《“编辑的道德”小议》。之后,一直想对编辑工作再作些议论。最近,  相似文献   

4.
时常听到有的基层报道员发出这样的议论:“现在上稿难得很,跟编辑没有特殊关系稿件投了也白投”;有的甚至说:“某某人之所以能够上稿,就是因为跟某某编辑是亲戚”等等。听了这些议论,我真有些为编辑们抱不平,忍不住想议论几句。对上述说法究竟对不对,这里我暂且不说,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用稿情况就知道其真伪。一份报纸每天要用大量的稿子,一年用的稿子不计其数,难道编辑跟每个上稿的作者都有“特殊关系”?即使编辑认识的人再多,也不至于跟所有的都认识吧。那些不认识的,又是怎么上稿的?不用多说,上述说法就站不住脚。有些报道员之所以出现那…  相似文献   

5.
专版编辑往往被教导说:“编好你的专版就行了。”负责编辑的版面上一出现编辑自己的稿子,也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他把版面当成了自留地。” 我对于这样的理论有不同意见。理由如下。 首先,“编好专版就行了”并没有普遍性。光明日报理论版编辑李瑞英,几乎每期都要在她所编版的“学者访谈录”栏里发一篇颇富特色的访问记。阅读范围广的读者也可能注意到,凡办得有生气,有特色的报纸都不乏类似现象。所以“编好专版就行了”之说,怕有点偏颇。 其次,编辑的责任固然在编,但很多时候也需要  相似文献   

6.
“编辑”一词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编辑”应包括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版式设计等全过程。由于其中的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的主要环节,因此狭义的“编辑”常指编辑加工这道工序。当然“编辑”一词也用来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对“编辑”或“编辑加工”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议论: 有人说:“报刊上的文章都是作者写的,编辑只不过把它们收集起来,排个次序,改改错别字,勿需多大学问,一剪一瓶(浆糊)足矣!”有的作者在来稿的附言中则婉言说明:“我的稿子已反复修改过,还请某专家、教授审阅过,请编辑同志放心。”有的则干脆声明“文责自负,请勿删改”。  相似文献   

7.
史学研究者要加强史学素养,人们历来是比较重视的。而对于历史读物编辑的史学素养,人们则议论得不多,对于他们只是要求做“杂家”。根据知识时代的新形势,小平同志指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没有的要学,有的要继续学,实在不能学,不愿学的要调整”。作为历史读物编辑,理所当然地要具备历史专业知识和能力,这样就提出了史学编辑要加强史学素养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8.
改造“大编辑部”周喜中“大编辑部小发行部”的问题,在出版界已议论不少时日了。这一矛盾日益尖锐地摆在人们面前,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是如何重构出版社内部机制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塌辑部是一种到闭的模式,难以适四币场经济。改造人编辑部,是编辑体制的改革,真目的在...  相似文献   

9.
编辑的图片眼光与编辑手法应金泉强化新闻摄影这一“翼”,新闻界议论得较多的是:总编辑如何起好关键作用?摄影记者如何自强?而事实上,编辑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编辑,尤其是组版编辑,处在报纸的“总装车间”,是选用照片的第一道关。编辑能不能巧妙地运用编...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市出版局的“迎春座谈会”上,遇见赵家壁同志。座谈会后,我们坐在一起看电影。过了一天,他又寄来了他的新著《编辑生涯忆鲁迅》。在看电影时,我们一直在“暗中”低声议论出版工作。从“韬奋奖”谈到编辑队伍的培养,又谈到“编辑学”。有感慨,也有感想。随后,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出版界关于出版社现行三审制的议论颇多,成为改革出版社编辑管理体制的热门话题之一。笔者根据近年工作的经验,提出如下看法。一、现行三审制的利弊在议论改革现行三审制的文章中,以湖南教育出版社欧阳维诚、刘华清所写的《论出版社“三审制”的改革》(载《编辑之友》1988年3期)和康秉礼所写的《关于科技编辑体制改革的认识和设想》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净面条?净面条者,即不加任何油盐酱醋等佐料干净纯粹之白面条也。佐料者,附加物、添加剂也。 新闻与面条何干?此说事出有因。 拙作《新闻:拒绝罗嗦》中有一例:当年笔者刚从事编辑工作的时候,就遇见过记者找编辑抗议的场面。那记者不满地说:“我的稿子本来是一碗佐料齐全的打卤面,可经你们一删呢,光剩下面条了!”笔者议论道:然而编辑这么删难道不对么!只要编辑没把“面条”删了光剩下“佐料”,就是好编辑。 拙作刊出后,本报一位同仁见到笔者,对笔者的“净面条说”表示有不同看法。这位同仁认为:有时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为新闻界议论最多的热门话题是创收。令编辑、记者们神采飞扬的也往往是如何广开财路的题目,即使以前只埋头业务的“老总们”如今也在津津乐道于“提高经济效益”。“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听到或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单位甚至某一个人想要宣传自己,只要拿出一笔钱,他的形像或产品便可以出现在新闻媒介,且形式可以不是广告而是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4.
以选题策划为中心的项目负责制运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以选题策划为中心的项目负责制”是各出版社议论的热点问题。这种运作模式不是前些年试行的“策划编辑制”的运作模式,也不是纯粹的“项目负责制”的运作模式,更不是编辑独立“编、印、发、物一条龙”带有“承包性质”的运作模式,而是一种“以选题策划为中心的策划编辑制和项目负责制”有机结合的新型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1996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中国编辑学会第三届年会上,关于建立“策划编辑制”(亦称“组稿编辑制”)是热门话题之、一。笔者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听取大家的意见,会后又翻阅了些有关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归纳成“八种议论”,以供同道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闻摄影报道中的“失实”问题目前正成为国内同行们议论的热点。听听国外优秀摄影记者和编辑对这种现象的说法,多少能给人一些启迪。在不久前“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举行的讲座和中外同行对话中,有我国记者提问:国外图片编辑与新闻记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雇佣关系、领导关系还是合作关系?如果编辑发现  相似文献   

17.
谈编辑学的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子畏 《编辑之友》1993,(4):3-4,10
昔日“编辑无学”的议论,已经被近十多年来编辑学研究的众多成果所淹没了。但在成绩面前却出现了另一种带倾向性的问题,譬如有些同仁却觉得:“要写的论文已  相似文献   

18.
逸士 《出版科学》2002,(1):13-15
网络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传统新闻出版的各个领域,冲击着各种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部门(如电信等),并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人们称之为“传播革命”。它正深刻地变革着人们的文化生活和文化传播的种种观念。网络时代的编辑活动会是怎么样,就是其中一个有诸多议论而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评论味”     
湖北日报一版《楚天论坛》的编辑,在一次来信中谈到,他们的论坛,要追求“评论味”。虽然他信中未阐明何谓“评论味”,但已使我感到新鲜。多年来,报刊上议论如何写好新闻作品时,多提  相似文献   

20.
离开编辑岗位多年,已经是“桃花源”中人,突然听说外面世界沸沸扬扬,在热烈议论“编辑力”的问题,颇觉好奇。上网去“百度一下“,竟然给出了46万多条“相关结果”,真是大吃一惊。其中对日本某作者推崇备至的不少,认为他是“编辑力”的发明者,现在,王华良先生以确凿的证据说明并非如此,足以辟误传,正视听,“发明权”的问题就不想多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