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无名的裘德》文本出发,运用现代叙事学中的视点理论解读《无名的裘德》中多元叙事视角的运用,主要包括作者叙述、以小说中的人物为叙述者的人物叙述、以旁观者为叙述者的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或称戏剧视角三种模式的交替运用。多元叙事视角的使用,颠覆了19世纪维多利亚小说的叙事常规,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反讽效果和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复调效果,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开创了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檀香刑》叙事艺术独特新颖,作者莫言运用碎片化叙事手法全面立体地塑造人物、展现事件,同时复调式多声部的叙事方式,在表现人物矛盾,突出人物形象,为展现清末社会机制下人物相互斗争的状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碎片化叙事与复调的成功运用为中国小说未来的发展提供可效仿的范本。  相似文献   

3.
民间叙述者是叙述民间社会的主体。《无风之树》、《檀香刑》、《丑行或浪漫》这三部长篇小说在民间叙述的相同目标下有各自的叙事特征。在构建和想象民间社会的过程中,小说不仅从语言风格上以方言写作为自觉,在进行民间叙述和叙事策略的选择上有着民间叙述者的确立和凸显,并通过第一人称叙事和叙事人称的转变完成对民间社会的想象和建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小说叙事方式的角度对莫言的《檀香刑》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进行了比较。《檀香刑》的叙事者由"少"到"多",叙事结构由"线"到"块",叙事风格由"西"到"中",实现了对《喧哗与骚动》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从叙事时间、叙事情境以及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作者发现该文本的叙事时间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文章各部分形成圆环式叙述结构;文本中作者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事视角相互转换;叙事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这些都体现了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6.
莫言的《檀香刑》和贾平凹的《秦腔》作为新世纪以来重要的长篇小说,与中国传统戏曲相互渗透、高度融合,显示了与地方戏曲的密切关联和深厚渊源。《檀香刑》是借鉴民间戏曲猫腔写小说的典范之作,《秦腔》的叙事也处处渗透着秦腔戏曲的影响。戏曲元素在两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各有不同,其影响下的小说深层结构也呈现出较大差异。作者之所以在小说中大量运用戏曲元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生命中具有深厚的戏曲情结,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把戏曲作为重塑精神故乡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从叙事时间、叙事情境以及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作发现该本的叙事时间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章各部分形成圆环式叙述结构;本中作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事视角相互转换;叙事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这些都体现了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8.
莫言的《檀香刑》和贾平凹的《秦腔》作为新世纪以来重要的长篇小说,与中国传统戏曲相互渗透、高度融合,显示了与地方戏曲的密切关联和深厚渊源。《檀香刑》是借鉴民间戏曲猫腔写小说的典范之作,《秦腔》的叙事也处处渗透着秦腔戏曲的影响。戏曲元素在两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各有不同,其影响下的小说深层结构也呈现出较大差异。作者之所以在小说中大量运用戏曲元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生命中具有深厚的戏曲情结,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把戏曲作为重塑精神故乡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作者借助多个视角展现了贾府的概貌及相关人物。解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第三人称之下多种叙述视角的灵活运用,明确曹雪芹多角度叙述场景、刻画人物、构思情节的方式,探究作者如此布局的巧妙之处,从而管中窥豹,明确叙事视角的转换对小说的重要作用,感受《红楼梦》高超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0.
浅析莫言《檀香刑》的狂欢化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以家乡高密为背景写作了一批有独特叙事视角的小说。其中《檀香刑》以其多角度叙事、多种语言形态及民间原始生命力的展现堪称狂欢化叙事的典范之作,并且通过原始生命力的详尽描述来促使现代人积极思考社会,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是一部艺术特色非常独特的小说。本文从作品的结构模式、叙事方式、表现手法、刑场描写、语言特色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檀香刑》的艺术独特性。论文指出《檀香刑》在艺术手法上表现出的自由、多样、洒脱、拔俗的特色就像一朵盛开在山野乡间的野玫瑰,既热烈奔放又野性十足。  相似文献   

12.
莫言《檀香刑》是一部"新历史主义"的典范文本,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以狂欢化的叙事来讲述了一段历史,让读者在感受人物悲剧命运的同时,又为其新颖的文学叙事技巧所震撼。作品交织着爱情、亲情、友情和权力的争斗,围绕檀香刑等刑罚为轴线,通过狂欢化的叙事人物、叙事话语、叙事场景,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了晚清统治必然走向灭亡的那段血腥历史。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依据,剖析了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的叙事特色——“多角度叙述”,揭示出伍尔夫富于女性主义特色的小说叙事策略。《达洛维太太》的叙述视角属于典型的“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其根本特点就在于叙述声音与叙述角度的分离,由于这一手法的使用,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得以在多个人物之间自由流转,从而使小说中的人物呈现出多重自我.伍尔夫由此确立了女性的自我意识,消解了男性的自我中心,实现了男性自我与女性自我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檀香刑》从不同人称叙述故事,从人物的不同视角观察感受事物,既增强了故事的可信性和人物的真实感,使读者进入故事,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又使读者跳出故事,反思叙事者本身,产生启人理智的间离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金银岛》是罗伯特·史蒂文森流传甚广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展示了出色的叙事技巧,尤其是叙述视角的巧妙运用。文章借助叙事学视角研究的方法,从吉姆少年叙述、吉姆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的双重视角、大夫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与视角越界三个方面对作品的叙事特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金银岛》是罗伯特·史蒂文森流传甚广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展示了出色的叙事技巧,尤其是叙述视角的巧妙运用。文章借助叙事学视角研究的方法,从吉姆少年叙述、吉姆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的双重视角、大夫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与视角越界三个方面对作品的叙事特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小说《蛙》中,莫言延续了《檀香刑》中的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对话,借此凸显出民间叙事的优势。小说民间叙事的特点表现为:提供另一种历史文本;展现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在面对政治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时,民间叙事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左右为难,这正是莫言的民间叙事无法规避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怪诞的感觉,分析其作品中的怪诞,不能脱离他所运用的独特的叙事技巧。在《变形记》中,叙述态度、叙述视角和叙事空间的独特性,使小说的怪诞内涵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从这三个方面把《变形记》的叙事形式与怪诞内涵联系起来,更容易体会卡夫卡作为一个孤独者近乎冷漠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9.
莫言的小说创作推动并且完整地反映了当代新历史主义叙事思潮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首先,这一思潮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舶来品,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历史叙事即有很多“新”意,结构主义等理论对当代小说叙事观念的影响早就表现在小说写作中;第二,《红高粱家族》明显地反映了由“启蒙历史主义”到“新历史主义”叙事的过渡;第三,作为新历史主义叙事的代表作的《丰乳肥臀》,体现了这类叙事的各种典范的特点与成就;第四,《檀香刑》又重现了鲁迅式的“血的历史”的主题,具有文化反思与启蒙的双重意义,因而又可以看成是“重返历史主义”的叙事典范。  相似文献   

20.
重复叙述在严歌苓的新作《小姨多鹤》中被多次用到,并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主要体现在场景的重复和事件的重复上。在重复叙述的具体运用上,作者采用了递归式的重复叙述,并且通过视角的转换使重复叙述的叙事策略与文本叙述形成完美的结合。这种叙事方式在展现小说情节发展,凸现人物心理以及调节小说叙述节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