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斯.韦伯以"理想类型"作为思维的参考架构,来说明文化科学的发展是理想类型更替的过程。那么,在道德教育领域,从主体范式的角度来分析传统道德教育的理想类型可将其称为"道德支配"。"道德支配"已难以适应当前价值多元社会对道德教育的要求,如果要探寻新的理想类型取而代之,应是"道德共生"。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与道德教育紧密相关。社会文化催生滋养着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丰富发展着社会文化。美国作为一个移民社会,其文化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尤其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社会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更为复杂。本文拟通过分别分析美国社会文化发生巨大变迁的四个阶段中各个阶段特有的社会文化对该阶段道德及道德教育的深刻影响,从社会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三个维度,观照美国社会文化变迁中的德育嬗变历程,试图初步揭示美国社会文化与道德教育相依相生的复杂关系。 殖民地时期 (1607— 1776):传统道德教…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自身具有的独特文化属性,标明其根本旨归在于通过文化的价值功能启发人、发展人和成长人。"人的文化性存在"不但是高校德育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构成了它的逻辑终点。道德教育的意识形态属性使得作为社会主导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德育自然成为社会实现文化控制与规训的途径与工具,表现为:一是参与再制了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价值取向,延续了社会对个体德性问题进行控制的传统;二是从规训机制分析,现代社会控制或权力规训机制具有"全景敞视"特征;三是参与了影响现代人道德发展的"生存心态"的文化再制。在合理承认高校德育社会控制功能的基本前提下,还应唤醒高校德育的文化自觉意识,积极探寻高校德育跳脱文化再制的可能路径:警惕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袭;促成个体道德知识的解放;重视积极道德教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易连云 《教育学报》2005,1(5):63-67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仍是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难题.文章在分析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实质是在长期的学校道德教育中,道德的意义被异化,道德教育被视为一种知识教育,忽略了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所具有的内在主体性和动态生成性,其后果是导致了道德价值观念形成与道德行为中的生命意义的缺失.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意义的追述,充分肯定传统文化中"道"与"德"的动态转化及"天之大德日生"所孕含的丰富生命意识,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重新审视与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以现代意义铨释传统道德,以"生命·实践"为目标构建新的道德教育体系,重建道德教育生命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会如何对个人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传统中国社会许多道德文化无疑对现实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个人道德品质教育、人伦关系道德观教育以及有关整体主义道德观教育三个方面论述了道德社会化的传统取向。  相似文献   

6.
赵金兰 《天津教育》2005,(11):33-35
道德教育不仅要造就“有道德”的社会,更要造就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是“整体的人”、有生命意识的人;“有道德”的社会是健康的、有益于“整体的人”生活和发展的社会。有道德的人与“有道德”的社会共生共存;道德教育内容与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有内在的一致性,造就“整体的人”与建设和谐的社会是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道德教育作为一种高度人文化的事业,是主体寻求、满足自身的道德需要并不断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过程;它始终把一定的道德需要作为自己的价值导向,对道德教育的任何分析和论述也都自觉不自觉地表达了一定的道德需要。在道德教育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育者通过激发、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在人生理想、价值观念、道德知行和道德修养方面都表现出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疏离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传统道德文化在社会发展传承中的弱化和断裂;高校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淡化;家庭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缺位和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不足四个方面。该文对大学生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疏离现象及形成原因进行剖析,以探求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广西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包括中华民族道德文化资源的广西本土化部分、少数民族道德文化资源和红色革命道德文化资源。广西传统道德文化资源为广西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智力资源和价值导向。从高校道德教育上来说,广西传统道德文化资源有利于促进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视野的拓展和理论提升。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一直备受关注,但是道德教育中对女性的歧视现象却少有人研究。在男权为主导的社会里,传统道德教育习惯于以"强男弱女"的道德教育模式去开展道德教育,压制了女性道德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社会道德教育中性别和谐的构建,本文提出了道德教育中对女性的歧视现象、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伦理如百川入海 ,内容丰富 ,积淀为民族意识。其核心是以德治国 ,体现在修身与治国的高度统一上。这种民族意识 ,对今天的以德治国仍有巨大的借鉴意义。以德治国 ,应结合传统伦理加强道德教育与道德建设 :其一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教育人 ;其二 ,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突破口 ;干部职业道德 ,尤其各行业一把手的道德品质是重中之重 ;其三 ,道德建设又重在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关键。否则 ,只是空谈 ;其四 ,从自我做起、人人都从自我做起 ,社会道德风尚就会健康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也促进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全球化 ,说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具有一定的人类性。我们要结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加速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现代的中国道德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多种文化交融并存的时代中,更突显了现代道德教育中儒家文化的中心地位.从儒家伦理的角度出发探寻有利于现代中国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分析指出儒家伦理对现代中国道德教育提供了基础和切入点,为现代社会提出了道德教育面对的未来方向,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华重现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全球化是人类社会不可回避的历史进程。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道德教育遭遇如下困境:文化殖民导致道德教育民族主体性弱化;文化路向迷失滋生道德相对主义;文化传统断裂造成传统道德资源缺失;文化缺场诱发道德教育的异化。走出困境的可选路径为:培育道德教育的文化自觉;明晰道德教育的文化立场;开发道德教育的传统文化资源;彰显道德教育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慎独"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源远而流长,古老而风韵犹存。本文以"慎独"思想为切入点,探讨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在了解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发现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其次,说明慎独的含义及其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呼吁道德主体加强自身的自律性,分别就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两方面提出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融入慎独思想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生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回族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开发,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回族节日、饮食、音乐、体育等民族文化的简单介绍层面,而对于型塑回族学生道德人格的传统道德文化这一深层文化内容,却较少涉及。本文就"回族传统道德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课程目的、开发意义、有利条件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是一种育人成人的教育活动,帮助个体树立道德理念和塑造道德品质,使其发展成为具有向善向美魅力人格的人。这一教育效果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道德教育文化品性散发的光芒。道德教育使人从自然人向文化人转化,其蕴含的文化品性本身就揭示了道德教育是一种文化性的存在。因此,在道德教育目的、主体、内容这些教育要素中无不体现着文化因子。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道德教育面临着诸多社会性难题,道德虚无、道德茫然和道德失范等现象接踵而至。因此,道德教育需要在更加复杂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坚持文化立场,以文化人,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承担起自身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志伟 《文教资料》2013,(6):106-107
泰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文化传统优良,被称为"微笑的国度",素有"黄袍佛国"的美名。泰国是一个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佛教在塑造泰国人道德特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发展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总体上能够达到对改善中国道德教育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浙江农林大学作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学校对青年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一贯重视。通过对生态道德内涵的剖析,对浙江农林大学大学生生态道德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和结果分析,并从完善教育体系、开展生态行动、弘扬生态文化等方面对学生生态道德建设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但是其道德方面的发展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作为新生力量代表的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培育对整个社会道德素质的建设有着借鉴和带动作用。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不强,道德行为有待提高。培育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以传统道德文化为切入点。传统道德文化的内容很丰富,特别是产生持久深远影响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在大学生自身品德的修养、人际关系的调节乃至其社会责任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论语》中包含着大量的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也与大学生道德素质培育最为接近。所以有必要将其所提倡的道德文化融入到大学生道德素质培育中来。  相似文献   

19.
道德来自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造成了各自传统道德教育的差异。在道德教育的过程和基础上,西方重“认知”,中国重“情感”;在道德教育的结果和逻辑上,西方遵循“由外而内”的逻辑,中国遵循“由内而外”的逻辑。文化价值多元、知识性质改变和道德本身的复杂等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认识论困境。借鉴对中西方道德教育差异的思考,现代道德教育必须改变单一的以“知识”或者“情感”为基础的认识论传统,在“知性”与“感性”的结合中,统筹人的复杂性和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从人性和人生发展的复杂性出发,重建道德教育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维护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当前我国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文章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力度、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体系建设、在社会实践中强化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方面探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