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讲述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P38~39的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课例。意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108页~10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意义和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正确将图形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成为轴对称图形。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应用,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体验温故知新的成功,享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二次曲线的旋转和图形放大相结合的方法更为直观和完整地描述二次曲面的图形。  相似文献   

4.
用Authorware研制CAI软件 ,会遇到一些诸如跳转和图形放大等技术难题 ,该文就涉及到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它充分说明,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释疑、创造的过程。疑问是引领学生进入探究天地的航标灯,我们追求的课堂,不仅教师要会提问,更要鼓励、激发学生敢于质疑、释疑、生疑,在疑问中不断攀登、前进、飞跃。  相似文献   

6.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与生活中物体的放大和缩小是有一些区别的,可是这一点往往会被教师所忽视,数学课上教学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是具有数学意义的,教师应将部分内容当成概念来教学,而非侧重于探索。本文基于常规教学的基础,结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开发,从理解概念、巩固概念、深化概念、拓展概念外延等方面,以同课异构为例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7.
罗娟  陈喻 《贵州教育》2008,(23):28-3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西南师范大出版社出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第80-83页<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例1,例2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2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教学应从儿童出发,包括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思维习惯等,当然也包含理解儿童的错误。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避免从教师主观意愿出发的“伪儿童立场”,需要追问:学生是否有真的求知的需要?教师是否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状况?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否真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数第二册“认识图形”)师:谁愿意把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介绍给大家?(生纷纷举手)生:(到黑板上随手画了一个)这是长方形。生:她画得不好看,有点歪,要用尺画。生:老师,我比她画得好,我来画。……师:用尺画,肯定会画得好一些。(给讲台上的学生一把尺)大家都用尺画一画吧。(下面的学生纷纷拿出本子、尺、笔,自己画起来。画长方形、正方形时,为了不画歪,有的学生压着格子线描,有的围着田字格的边描,有的照着直尺上已镂成形的长方形、正方形描,还有的居然已会借用直尺上的直角去画了。过了一会,都画好了。)生:(画的是□△,边用…  相似文献   

11.
一、知识梳理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根据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12.
《解析几何》第145页3题:点M(x,y)到两点M1、M2距离的比是一个正数m,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如果以M1、M2所在直线为z轴。线段M1M2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再令M1(-α,0)。M2(α.O)。当m≠1时,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几何图形和几何体举不胜举,可你注意到许多关于立体图形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平面图形来解决,而利用平面图形的知识也可以解决有关立体图形的问题了吗?没有亲身经历,相信你一定半信半疑.下面就结合例题和同学们一起“释密”.例1如图1,一个多面体的展开图中,每个面内的大写字母表示该面,被剪开的棱边所注的小写字母可表示该棱.(1)说出这个多面体的名称;(2)写出所有相对的面;(3)若把这个展开图折叠起来成立体时,哪些被剪开的棱将会重合?思路:选取面X相对固定,将面R,面Y想像折起,再遮挡面Q,Z,P即成.解答:(1)这个多面体是正…  相似文献   

14.
通过硬件和软件的仿真实验,总结出差分放大电路共模抑制比测定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相等;(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说明:1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之比,等底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高之比;2要注意两个图形元素的对应.  相似文献   

16.
解析几何是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 ,许多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解起来非常方便。同样 ,许多代数问题 ,若能转化 ,构造为几何问题 ,借助解析几何里的公式、性质、图形特征、位置关系等来探索解法 ,不仅在思路和方法方面有出奇制胜之妙 ,而且对开拓思路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下面介绍几种构造解几模型解代数问题的途径。一、从定比分点公式进行思考当 P点为有向线段 P1P2 的内分点 (或外分点 )时 ,P分 P1P2 的比 λ=P1PPP2的值为正值 (或负值 ) ,代数中某些求解或证明问题 ,适当变换之后可…  相似文献   

17.
(本讲适合初中 )由于组合图形位置关系的多样性和某些代数计算结果的不惟一性 ,往往会产生多个符合条件的图形 (点、线、三角形或多边形 ) ,且图形易重复或遗漏 ,因此 ,图形确切的个数难以确定 .一般来说 ,其解题规律是用分类讨论简化过程 ,用发散思维周密思考 ,用对称变换寻找答案 ,用构造方法进行验证 .下面分类举例介绍其解法  相似文献   

18.
先看一个例子(97全国文科高考题)。设函数y=f(x)定义在实数集上,函数y=f(x-1)与函数y=f(1-x)的图象关于………( ) (A)直线y=1对称;(B)直线x=0对称; (C)直线y=0对称;(D)直线x=1对称。 解:用(x 1)代替f(x-1)=f(1-x)式中的x,可得f(0 x)=f(0-x),由对称性定  相似文献   

19.
1 问题的提出 在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当发射极接有一只电阻R_E如图1所示时,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要大大增加,而放大倍数将明显下降,输入电阻r_i和电压放大倍数A_v可分别表示为 r_i=r_(be) (1 β)R_E (1) A_(uf)=u_0/u_i=-βR'_L/r_(be) (1 β)R_E (2)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一沟通联系,认识组合图形1.复习基本图形。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师:这些图形都是基本的平面图形。2.认识组合图形。师:(出示长方形卡纸)这张长方形纸就是一个基本图形,对吧?如果剪下一个图形,剩下的可能是什么图形?生:(生边讲边指)可能是长方形、三角形……师:(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