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庸》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儒家经典之一。《中庸》第十六章以叙述鬼神来类比中庸之道,从鬼神的角度重新阐明中道的特点。以一种"阙疑"状态的事物比喻儒家至高无上的德,其用意有二:一是从传统文化的实用性出发,以鬼神来宣扬儒家的道德修养观念;二是从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出发,从百姓更易接受的角度来"传道"。  相似文献   

2.
随着宋明理学家们为儒家学说寻求终极根基根据的言论著述日趋系统,以及对人生之道的终极关怀越发强烈,学者们对圣人观或者说理想人格的探索和追求在中国哲学史上又掀起了一轮高潮。而王阳明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在其"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带有平民化倾向的圣人观,成为儒家关于圣人观学说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并对后世相关理论的出现或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儒家和谐治理观制度化是以儒家学说为基准,建立起一套制度法律系统,规范人们行为的同时引导价值判断,通过实施深入人心,形成核心价值观。儒家和谐治理观制度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儒家和谐治理观制度化有效地说明和解释现有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并着力于维持和保障现有秩序和政权的持续发展。儒家和谐治理观制度化经验及发挥的功效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本土资源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开创的中国历史文化的主要学派之一。在新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学说的生命力如何,儒家还能不能适应新世纪的新变化,对和平与发展继续产生积极影响,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作者认为,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发挥的历史作用是勿庸置疑的。儒学对于日本、韩国以及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腾飞产生了积极影响,发挥了促进作用,这也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今后,她还是能够帮助一些国家克服金融危机,寻找到一种既区别于美英,又不同于前苏联、东欧的崭新的思想动力和资本组织模式,把市场自由贸易与国家科学调控结合在一起,重振雄风,迈向知识经济新时代。文章从“儒家学说与自然”“儒家学说与知识”“儒家学说与变革”等三个层面具体地阐述了儒学的自然观知识观及其变革思想的基本内容。作者着重针对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儒家思想比较保守”的看法,从正面进行剖析与评论,对儒家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庸”思想表示了不同的见解,进行了新的探索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以中庸为本位的正义观,既是古希腊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表现,也是对此前古希腊政治思想中的“中庸”观念的继承和发展。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正义观的理论前提是中庸伦理观,其理论内容的核心是“法律就是一种中道的权衡”,在国家行为中坚持中庸之道是“适用于一切政体的公理”。可见,中庸正义观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6.
论晏殊思想性格中的儒释道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晏殊在庭议党争盛行的北宋,既表现出不喜争斗喜调和、喜静不喜张扬的个性,但又不失积极进取,这是他按照儒家中庸之道、道家处政以无为和佛教中道观修习的结果。论文描述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在晏殊性格中结合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7.
儒家学说中关于天道、地道、人道和中庸之道的认识,体现着曾经对我们民族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原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方法,也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儒家学说中的道统是由圣人构成的承载和传续道的系统,其中寄托着儒家学者的价值理想,其本义是将儒家学者追求的真理和正义作为最高的是非标准置于君权之上.关于儒家道统说的认识涉及到对于中华远古史及古代文化传统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8.
胡先提出了"以理制情"论、"艺术即拣择"论、"诗有规律"论、"由模仿到创造"论、"实质为根本"论,其文学观是建立在新人文主义和儒家学说相结合的基础上,他是五四文学革命派的诤友,其见解有某些补偏救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树立当代价值观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可从儒家的"仁义观"、"中庸之道"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中汲取养分,儒家文化因此可促使大学生形成较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10.
丘处机是全真教的一代宗师,但在他的思想中具有明显的儒家倾向,在宇宙观上,他很少谈及道家的道生,而更多是坚持儒家的天生,在天人关系上,他思想中的天不是道家的自然无为之天,而是儒家的义理之天、命运之天;就人而言,他坚持了儒家天地之生,人为贵的观念。此外,他对儒家的中庸之道,反求诸己的内省方法和孝行观多有阐发,足见他“明天人之际,助圣贤之教”。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位实践上的儒者。  相似文献   

11.
流行音乐是现代人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华语流行音乐则与国人联系更加紧密。本文作者多年关注和研究华语流行音乐黄金时期的发展,通过对经典音乐载体资料的收藏来透视和展望流行音乐创作的本质基础和发展趋势。在此篇文章中,本人就华语流行音乐的现状和创作基础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庸》蕴含着丰富的中庸思想,其主要表现在行为方法论、道德修养论与德性政治论等方面.中庸之道的执两用中、无过无不及、时中与和而不同是行为方法论的指导思想,但对这些思想的践行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表现不同;中庸之道潜移默化为全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修养规范,主要表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慎独”等方面;中庸之道的中正、适度等内涵上升为一种德行和德性政治,以此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德性政治论最终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庸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是人生的理想境界。实践中庸贵在坚持,以诚信为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14.
同义连用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了解同义连用的规律对于注释、阅读古书以及古汉语词汇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史记》为语料,从表达、注释、修辞、构词、训诂等五个方面对同义连用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Sushan Konar 《Resonance》2006,11(4):91-99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an example of the systematic round-off error that can be encountered in numerical computations. The example is based on the recursion relation used for calculating higher powers of the golden mean. In the process, the link between the golden mean and the Fibonacci sequence also becomes apparent.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美学思想对建筑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真、善、美的关系及中庸思想等方面分析了儒家美学思想的特色,进而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形成的原因,对现代建筑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庸之道是朴素的矛盾观和系统观,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中庸之道,辨证地认识和看待中庸之道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对中庸之道进行马克思主义诠释.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劳伦斯以其睿智思想和敏锐的目光,在其小说文本中不但处处闪烁着西方生态伦理学思想,同时也显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学术光芒。本文运用生态伦理学理论重新审视劳伦斯小说中蕴涵的“天人合一”思想,并揭示其生态伦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本普通人的<传奇>里,那些看似浮华的世俗人生,搭配着富有心理暗示功能的繁复意象线条所构成的黄金分割图案,便是张爱玲对生命的临摹,是她思想背景里"惘惘的威胁"成就的"荒凉".  相似文献   

20.
赛珍珠之所以能建起沟通中西方化的第一座桥梁,主要的原因是,首先,她从中西化影响的基础上创造了她自己对中国农民的理解,然后,她又将她所理解的中国农民返回到世界学中的创造体系中,从而揭示出它的“世界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