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贾大山的小说经历了从"文学工具论"下的民间伦理书写到五四启蒙伦理与民间伦理结合形成的启蒙叙事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审美特点。在贾大山的文学世界中,"民间伦理"作为一种价值融入到新文学传统的启蒙叙事,成为它的补充。贾大山虽然摆脱了国家抒情体制下写政治、写政策的主旋律文学成规,但依然坚守着五四新文学的"主旋律",他是孙犁开创的河北文学启蒙叙事流脉中的重要作家,以自己的文学实践参与了新国民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镜花缘》是我国历史上游记小说类题材的典型代表作,文章旨在分析文中人与社会、经济三者的内在联系与表现,以便进一步体现这一著作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世意义。  相似文献   

3.
笔记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源于先秦始于魏晋.它充溢着中华民族丰厚的精神气质,拥有独具个性的小说观念和创作方式.它是短篇小说园地里的一株微纤而又极富生命力的菁英.至于新笔记小说的出现,却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事情.其首创者是汪曾祺、孙犁、林斤澜等文坛老将,紧随其后的文坛新秀贾大山对该种文体也进行了有成就的尝试.他以《梦庄纪事》为题,连续推出了十数篇,展映出新笔记小说的绰约风姿.  相似文献   

4.
扇子的妙用     
贾大山先生的《花市》是一篇匠心独具、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小说。贾先生以清新流畅的笔调描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塑造了三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卖花姑娘、老头、年轻干部。在三个人物的矛盾冲突中,年轻干部的扇子在小说中出现了四次,这四次描写黑色纸扇...  相似文献   

5.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擅长撰写历史题材小说。他的小说被日本文学评论家称之为"中间小说"。以井上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品的剖析,探寻井上靖创作中国历史题材小说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历史小说史观、鲜明的文学特色、精巧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美学意义,对日本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池莉小说的世俗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的小说中体现了一种“现世关怀”的品质,消解崇高、反浪漫、后启蒙是其世俗化倾向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鲁迅许多小说的文化特性是以质疑与颠覆中国封建文化常规性的内涵作为起点的,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品格。作为一种内在的文化精神底蕴的选择与反省,鲁迅首先是对“吃人文化”的生动概括与尖锐批判,形成了他小说对于现实存在的不幸人生境况及其客观环境和民族生存危机以及已然封闭、停滞的文化现实进行描写和评价的核心内蕴。其次是鲁迅以“不撄人心”“不相干”来概括与指责中国传统文化既不能救获现世民众又不能自我拯救的巨大困境和悲剧性。鲁迅以此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爱与拯救的力量,他要创造出一个具有真正的人的灵魂的与自我实际生存密切相关更切实、更直观的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8.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革命英雄叙事已遭遇到非合乎历史规律性与非合乎目的性的彻底解构与改写,然而麦家小说的出现为重构一种新的现代革命英雄叙事秩序提供了可能性。麦家的《刀尖上行走》以还原历史真实为原则,在重构革命英雄叙事时,以责任与使命为己任,重新召唤起人们已丧失或者被遗忘的可贵品质。在叙事中将信仰铭刻在英雄的灵魂中,力图重建当代社会的精神空间,并让我们重温了一种阔别已久的英雄哲学。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文学史上,乌托邦小说是一种已有近五百年历史的小说类型,而作为一种引起广泛注意的新的思维模式与理论指导,新历史主义批评却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崭露头角。本文试图在一种小说类型与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从而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乌托邦小说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10.
亨利·詹姆斯通过福楼拜评论,对福楼拜小说的叙事形态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他认为福楼拜的小说叙事形态和文体风格绝非如埃德蒙·杜朗蒂等人所言之“冷酷漠然”“枯燥乏味”,而是强调对社会现实进行一种客观冷静、超然无我的观照。福楼拜小说这一独特的叙事形态是他对19世纪法国社会变迁的艺术反映,亨利·詹姆斯评论福楼拜对客观真实的认知以及呈现的方式已经与传统理念分道扬镳,彰显出福楼拜在新的历史场景中对小说道德内涵的理解和艺术创作方法上的创见。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李大钊重视民生问题,他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过撰写文章、教育指导等方式传播相关理论,并在其短暂的革命生涯中身体力行,推动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这对当代中国民生建设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非常关注民生问题,如何改善民生是贯穿他一生的思考主题之一。李大钊的民生思想经历了从传统思想影响下对民生的关注,到主张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下用国家政策改善民生,再到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改革民生的转变历程,发生了根本质变。这种质变体现于关注范畴、主客体转变及解决途径等方面。李大钊民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民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时立宽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2):26-31,37
1917年民国政府财政总长陈锦涛受贿案引发了李大钊对腐败问题的深入思考,他重点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指出要解决腐败问题必须从政治和社会两方面入手,做最根本的革新,即建立民治政治,改善社会风气,提倡简易生活方式。李大钊有关腐败问题的论述,不仅展现了其思想演进的内在特点,对当今建设法制社会、廉政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具有自觉的艺术意识,除了在艺术审美观念上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外,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具有为实现此种审美认知所使用的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贾平凹小说的艺术技巧观集中体现在他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创造性化用中。贾平凹对传统文学理论中虚与实的理解,小说与说话关系的理解,以及从民间和古语中寻找好的语言等进行创造性改造和发展,就是从文学表现的技巧上对中国传统审美元素的创新和突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现代人的思想和情绪。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们潜意识的表达。梦常常和小说联姻,它在小说中表达的是人物的潜意识,同时也是作者的潜意识。贾平凹擅长把梦融入小说中,《怀念狼》这部小说对梦的描写极具代表性,小说中的梦既暗示了主人公"舅舅"傅山对狼的恐惧,又表达了作者对于现代文明中人们生存困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评论界对满族作家马加文学史地位的评定主要依据其建国后的小说创作展开,对于抗战时期,也就是马加创作起步期的小说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和系统的阐释。抗战时期,正是马加确立其创作取向的关键阶段,也是为未来蓄势的发轫时期。因此,梳理评价马加这一阶段的小说极有必要。总的来说,马加抗战时期的小说主要聚焦于反帝抗战和解放区社会矛盾的揭示,对于时代的脉动有着准确而切实的把握。同时,马加注重在乡土气氛中言说社会、时代生活内容。不仅注重农村背景性元素的植入,而且还特别倾向使用承载着乡土物质文化的民间语言,这极大增添了其抗战小说的乡土之风。  相似文献   

17.
郑燮的文学主张与他的书画一样标新立异,他心系国计民生,倡导文必切于日用,主张写经世文章。他认为文章最高境界是"沉着痛快",写文章应该一针见血、酣畅淋漓。他还要求,作文当"自出己意","自树其帜","作主子文章"而不作"奴才文章"。郑燮的这些观念,对打破当时沉闷的文化空气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约翰·厄普代克的创作思想和他的“兔子四部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翰·厄普代克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出版了许多小说 ,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美国小城镇的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找到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素材 ,通过自己的小说把读者引向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在他的作品中 ,他向读者展示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兔子四部曲”是厄普代克的经典之作 ,代表了他的最高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9.
周梅森的历史小说创作颇丰,且与传统历史小说有较大异处,曾在八十代初的文坛引起波澜。周梅森的历史小说代表了新时期历史小说转向的开始,他在历史中与现实对话,作品经历了由国民性反思到人性追问的变化,始终执着于打通一条历史与现实相接的通道,以文学的方式解决现实何以如此的问题,呈现另一种历史小说与现实的联结方式。  相似文献   

20.
路遥是我国当代作家.其作品多反映“城乡交叉地带”生活,饱含对土地和农民的赞颂。他关注时代的变迁.怀着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创作.作品中充满了激人奋进的力量,被誉为“用生命和良知进行创作”的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