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怀念狼》采用寓言化写作,将情节处理成意象,既认真写好意象生成的具体事物,又着力于精神的提升,同时还重视写好故事,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得到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2.
解读想象     
想象,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条件,没有了想象,就不会有生动的形象、可爱的意象,甚至也就没有了文学。  相似文献   

3.
题目自由写作实践(二)主题:写诗及评论学生: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平时接触的、练习的多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虽然也学过看过,但动手写还是少数。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写好诗和诗评呢?老师:要想写好诗歌,我们首先应该了解诗歌的特点。诗歌是一种以简洁而有节奏、韵律的语言文字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诗歌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意境,就是说,一首好的诗应该营造一种或幽远,或热烈,或凄清,或奔放等含有韵味的情境,让读者在这情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而营造意境的最重要的方面是要讲究意象。意象是指含有一定意蕴的形…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王粲、曹植诗中的鸟意象的比较研究和溯源研究,分析出虽然二人都好写乌,但由于个人经历心性的不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从中窥测出曹植的孤独之感和王粲的思乡之情。也认识到曹植诗中鸟意象大承因大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凄凉一片秋声——蒋捷词意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末元初词人蒋捷《竹山词》好写秋景.好用秋色,从“秋”、“雁”、“梦”、“窗”等几个典型意象中,可以管窥其作为南宋遗民悲凉、凄楚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秦观以其锐敏善感的独特心灵深切感受着个体生命的存在困境,并将其生命意识诉诸笔端,创作了许多动人之词。其词好用"花"意象,初期多写盛开之花,中期多写凋残零落之花,后期多写梦境、幻境之花。贯穿秦词始终的花意象中蕴涵着词人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初三学生的扩写训练中,笔者选择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附录中的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进行扩写。扩写前提醒学生参看课下注释、参考诗前的导读,还可参考赏析性的文字,但不允许抄袭和大段的引用。扩写中学生抓不住意象,空洞抒情,意象表现模糊、零乱,意象之间方位错乱;无法运用联想和想象将几个意象拓展成一幅画面,不会增设意象;没有情感的渗入,意象显得苍白无力;不会转换人称。因此,这样的扩写不能从温庭筠的身份、处境、经历来  相似文献   

8.
目前新诗标准建设已成当务之急,一定要重视诗体、想象与意象。新诗标准应该分为“写什么”的标准与“怎么写”的标准两大部分,但是后者远比前者重要。好的新诗应该是艺术地表现平民性情感的语言艺术。新诗应该在内容(写什么)上放开,实现真正的多元,形式(怎么写)上做适度限制,必须重视诗家语和诗体等诗的基本文体特征,重视诗的艺术性。没有好诗人就没有好诗,与其对新诗提出标准不如对新诗诗人提出标准,应该适度提高新诗行业的“准入”难度,新诗诗人应该过语言关、诗的知识关和诗的技巧关,诗人要重视学养、技巧、难度和高度。诗人写作需要重视“想象”和“意象”。  相似文献   

9.
在诗的国度里,那五彩缤纷的意象,令人心醉神迷,散发着不绝的芬芳。美的意象是好诗的基本要素,是诗人与读者之间心灵的彩虹,让我们去诗的天国作点滴寻觅,去解读那千姿百态的意象美。一、化美为媚的意象化美为媚的意象创造和组合,就是从动态中去描写对象,我们描绘物象的动态,而避免静止的描写,从而更能调动读者本身就是处于流动状态的联想,如《诗经》中《卫风·硕人》篇:“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前五个意象只求形似,十分平板,后面两个意象一以写笑,一以写目,灿然嫣然,顾盼神飞,画龙点晴,使全诗…  相似文献   

10.
唐人爱宝马、写骏马,表露进取向上的时代风貌。病马、老马、瘦马意象,则表现了唐人豪气壮怀不得舒展的压抑心情。唐代学中的马意象有所传承,又显示出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1.
底层书写是上世纪90年代文学界兴起的一个热点现象,它主要关注的是何谓底层以及底层如何表述的问题.郑小琼的诗歌通过"铁"的意象,从底层打工者生存的三个方面--生存环境、生存状况、话语缺失展现了底层生活的状态以及她对底层生活的见证和反思,体现了明显的底层书写特征.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的散文集《月迹》给我们展示了一种静虚的禅境,这是贾平凹对禅意的妙悟。这种妙悟的禅意主要表现在作者于《月迹》中给我们描写的一系列意象之中所描绘的一系列意象——月、水、山之中。通过这些意象,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种静虚、空灵之境。也正因为这些颇具象征意味的意象,使他的作品意蕴深远,情味深长。这种创作的审美取向,在当前的散文创作中仍将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萧红的创作中,"后花园"这一空间意象随处可见,这一空间意象带给萧红的不仅是童年的快乐,更多的是对"家"的渴望,而"后花园"在地理上的边缘位置也决定了萧红"边缘化"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14.
《太上感应篇》在《子夜》的开头和结尾频繁出现,它是作者有意为之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或曰意象。透过这个意象,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本的深层意蕴,还可窥视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5.
废名作为极负盛名的“文体家”,他在语言上的极端追求和极力变化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桥》是废名“纯正艺术风格”的代表之一,淳朴而恬淡,充满诗情画意,且特别重视营造与组织意念,并含有大量古典诗词的意境和意象,而极端俭省的文字又使得意象既繁密又超出常理的跳跃。  相似文献   

16.
象征性诗歌是以意象暗示、呈现象征意义的。其意象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意象与意象间具有的比喻关系构成的,即比体象征;一种是以意象的连续的铺展、延伸构成的,即赋体象征。这两种象征意象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弄清它们的构成方式及其特点,将有助于我们的诗歌创作和诗歌鉴赏。  相似文献   

17.
诗歌写作教学一向被视为高校写作教学的难点所在。在教学中,若教师能够巧用"发现—构思—表达"三步法,引导学生体悟并把握三步法中的关键节点,结合对经典的揣摩研习,则可有效帮助学生习得诗歌写作的发现、构思和表达之法。  相似文献   

18.
写作是人类进入文明历史的一项主要标志。写作活动其实就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制作文章的一种精神劳动,即写作思维活动。具象思维是写作活动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是写作活动的基础,是生动、具体的可感的审美形象思维。具象性、创造性、客观性、整体性是其特征。通过激发兴趣积累意象、发展想象力可以培养和提高具象思维的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鲁迅杂文"形象化"的基本文体特征是议论的"曲张力";逻辑判断同审美判断统一、使逻辑思维向形象思维转换融合是鲁迅杂文的基本思维方式;比喻、趣味、主情、言志、想象等玉成和强化了杂文的"诗"性;鲁迅杂文的主要美学风格是"力之美"、冷峻、凝重、含蓄等;语言同这些艺术追求相统一;与外国作家和同时代作家比较显示出鲁迅杂文的独特艺术价值;现代传媒和特殊的文化环境与杂文的文体、艺术特点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0.
北美新华文文学,作为具有特定时空意义和文化内蕴的文学类型,创造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意象。这些意象包含有文学和文化两方面的特性,因而可称作"文学性的文化意象",此种意象的营造可以看作是北美新华文文学的重要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