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六,当一个既尊重作者风格,又能使稿件质量高出一筹的编辑。一般地说,编稿要尽量避免作大幅度的改动,但需要改写的,也大可不必忌讳。因为无论是少改动、不改动,或者作根本性的改写,目的只有一个:确保稿件质量。编辑改写稿件,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讯员写的,他写了1000字,只能摘取一二百字;另一种是记者写的重点稿,在记者一时没工夫改写,而发稿时间又很紧迫的情况下,只好由编辑来改写。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自十六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记者以来,人们一般认为;记者就是写新闻报道的。久而久之,新闻界从事记者职业的同仁也似乎接受了这一观点。报纸记者说,我是写新闻报道的;电台记者说我是写广播稿的;电视台记者说,我是拍片子的。就连这些新闻机构的编辑,也大都持类似观点,只是把一个“写”字换成了“编”字。照此看来,“编写”新闻稿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便是理所当然的了。当然,“写新闻”、“编稿子”对记者(编辑)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新闻工作的常识告诉…  相似文献   

3.
张萍 《青年记者》2012,(30):49-50
在传统意义上,记者、编辑的职责泾渭分明,而在媒介融合时代,记者和编辑的身份界限日益淡化,新闻报道的完成已无法由记者单独承担。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生产模式是:由记者完成素材采集,再由精通各类媒介业务的编辑进行差异化加工,制作成多种媒介形态的产品,提供给不同的媒介平台。  相似文献   

4.
有一家媒体近期举办的记者、编辑和通讯员培训班上,一位讲课的资深编辑说,我给大家提一条冷门建议:请各位挤点时间,把鲁迅先生写的《文章秘诀》一文找来读读,反复深入研究他总结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12字对深化文章"有真意"的理解,增强所写文稿生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要深化对写文章"有真意"的理解呢?首先,深化了对写文章"有真意"的理解,就能做到真想写才写。真想写的前提是,  相似文献   

5.
由于工作的需要,新闻记者接触的事物极为广泛,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知识。著名作家叶圣陶70年代曾说过,记者、编辑应该成为杂家,这是极有见地的。 然而,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笔者认为,这需要经过一个先专后博的过程。 首先,知识要专,努力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 新闻工作者要甘于寂寞,在一定时间内,应把学习知识、钻研学问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一个专攻点上,使自己首先成为“偏才”,成为某一个领域的内行。这方面新华社记者周君谦、《长江日报》记者夏发就是较典型的例子。 周君谦长期从事治理黄河的报道。在报道过程中,他下功夫搜集了黄河沿岸各省、区地方志记载的水旱灾害、碑文、传说等方面资料数十万字;积累了黄河流域社会、经济概况,水文、泥沙、雨量、灌溉、航运、电力以及水利勘测、水土保持等方面资料数十万字;收集了历代名家咏叹黄河的诗文数十万字。同时,他还从报刊上剪贴了有关长江、珠江、黑龙江、淮  相似文献   

6.
杨宏斌 《新闻前哨》2005,(10):34-35
现在各媒体的采编人员都在努力贯彻落实“三贴近”,改进新闻报道。作为采访记者如何做到“三贴近”?笔者以为,记者要把“三贴近”落到实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克服当前日趋严重的记者的“编辑化”倾向。什么是记者的“编辑化”倾向呢?笔者以为,记者的“编辑化”,就是记者不运用采访的手段、却用编辑的手段来完成记者应该完成的工作。通俗地说就是:记者没干记者应该干的活儿,却干了编辑该干的活儿。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2014,(3):69-69
本刊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副会长、高级编辑李文祥所著的《在广播记者岗位上》一书2013年6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15万字,由“生活印记”“在广播记者岗位上”“评论杂议”“作品拾零”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工作纪实性小文既是作者对广播的认识与理解,也是其做记者的感悟与体会,是一种情感的流露;那些杂感短论,是对读书读报和实践中遇到问题的有感而发。本书最后的几篇域外见闻,是作者2011年底去澳大利亚探亲时写的,从一个中国公民和记者的双重视角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很有特点和新意。总之,该书中许多文章很值得广播界同行品读、思考。  相似文献   

8.
6月2日,著名作家秦牧对广州日报记者谈了他对报纸编辑工作的看法。秦牧说,报纸的编辑,主要是做好编辑工作,但也应该参加一些采访活动,动笔写一些文章。不用多,“一些”就行了。这样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编辑工作上,又能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审稿和写作水平等)。既编且写,在完成编辑工作的基础上多少写一些,不要走极端,要么只顾埋头写东西,工作  相似文献   

9.
谢顾问:过去上学时因为没有练好字,现在学写稿子时常听人说:“看你写的字这么差劲,给编辑的第一印象就不好,这怎么能采用你的稿子呢?”是呀,字是文人出马第一枪,字都写不好,还怎么能向报社投稿呢?我很烦恼,请谢顾问指点迷津。39312部队王问王峰同志:的确,字是文人出马第一枪,文章写得如何,字写得好不好往往也是个重要因素。但要知道,我什1平时所说的“某人很会写”,决不是指他很会写字,书法功底好,而是指他的文章写得好。一个人字写得好,只能当书法家,可只凭这一条,绝对当不了记者或作家。编辑看稿件,主要是看他的文…  相似文献   

10.
编后,是由媒体编辑为某篇新闻价值较高的稿件配写的一种特殊的评论文体,短小、灵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媒体的态度。作为媒体编辑,写好编后应注意10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战线编辑部约我们写一篇关于报纸印刷出版情况的文章,我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担心。高兴的是,有机会在这个刊物上同编辑、记者同志们谈谈报纸印刷出版工作的情况,以便共同把报纸出版印刷工作搞好;担心的是,能不能写好这篇文章,还要打上一个问号。报纸印刷出版工作的特点,是时间性强。但是,我们的报纸印刷出版工作的现状是怎样呢?就排版工作来说,却仍处于手工拣字、排版阶段,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照相制版由湿片(玻  相似文献   

12.
陈燕 《新闻界》2003,(6):48-48
一、内参机构和体制的几种模式内参是新华社的主业,因而它没有设专门的机构,新华社的记者都有写内参的任务。人民日报最近专门设立了内参部,主要是审稿和发稿。本文所论述的仅限省级党报的内参。1.采编独立型内参部作为一个新闻业务部门,有记者、编辑,从选题到采写、审稿、发稿均由本部门完成,比较好操作,稿件质量、数量有保障,但需配备一定数量的、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编辑、记者。在体制上,内参部一般隶属于主报,在成立了报业集团的省(市)则隶属于报业集团。从各省(市)实践的情况看,隶属于报业集团也有不便,因报业集团是管理机构,内…  相似文献   

13.
编辑也需要激情姜圣瑜著名记者穆青说过,写新闻“倘若缺乏激情,没有爱,没有恨,那写出来的作品只能是泛泛而谈,或者现象罗列,读起来味同嚼蜡。”其实,激情并不是记者的专利,当编辑也需要激情,缺乏激情的编辑算不上是一个好编辑。1997年江苏有一个人物作为全国...  相似文献   

14.
每天,报社编辑部都要收到来自记者和通讯员的大量稿件,稿源充足、从中挑选较好的稿件进行加工、润色,是编辑乐此不疲的高兴事。但是,有一个问题却长期困扰着编辑们,这就是新闻稿件总是写得太长,明明几百字可以写得很好,却要冗长到上千字。一篇人物通讯,偏偏写成这个人物的传记;一篇工作报道,偏偏写成方方面面的工作总结:一篇会议消息,偏偏写成会议材料的全面摘抄,总觉得稿子写短就显不出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这意味着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作为媒体融合主力军的新闻记者,应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作出改变,尽快完成由传统媒体记者向融媒体记者的转变,努力成为集采、写、摄、录、编等技能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在媒体融合中更好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既保留了原始媒介的传播功能,也发挥新媒体以及自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融媒体时代下记者编辑应顺应社会主流发展趋势,加强采、写、编、评各项基础能力,构建复合能力,以适应融媒体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本文探讨融媒体时代下记者和编辑工作的现状,分析融媒体时代对记者编辑提出的新要求,探讨采编人员复合能力的构建方法,旨在为各大企业、事业单位提供最优服务。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老通讯员,自退休后下基层少,写的稿件赶不上形势往往碰壁,所以就不再给报刊投稿,更不敢寄给北京的大报。但有两篇稿件与《中华新闻信息报》接触,深为编辑们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好作风所折服,久久不能忘怀。 那是1995年开春,我看到中华新闻信息报上登了一条消息,报道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提倡写短稿,要记者编辑把反映自己政务活动的稿件压缩再压缩,由3000多字压到800字见报。我很受教育,就  相似文献   

18.
传统意义上,编辑的任务和功能是把记者或通讯员写的稿子进行编,或者自己找材料进行辑,充当"加工厂"和把关人的角色,在地位上是被动的。媒体传播观念由传者本位转向受众本位后,编辑的任务、功能和地位随之转变,即编辑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加工厂",而是主  相似文献   

19.
新华网北京5月15日电(记者宋南)《崛起的中国新兴媒体—中国新兴媒体发展报告(2012-2013)》15日由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对外发布。这是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首次发布新媒体产业报告。报告共分六大章节,约十万字,详细描述了2012年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总体态势和发展特色,已制定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等。报告对2012年一年中互联网、移动通信和数字技术在新媒体产业中的  相似文献   

20.
媒体执编一忌“唯心歪”,主观武断“想当然”,无中生有乱改写,添秀不成闹笑话。如有位作者写了一篇题为《离休老干部×××当年登上总统府》的报道,原文中没有插上红旗一词,编辑却唯心主观地、想当然地加上“降下了国民党青天白日旗,插上了五星红旗”这一句,殊不知,那时还没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怎能有五星红旗插上总统府的事呢? 还有一位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是一个普通市民,七旬老人”,其实他是69岁,为了用词与普通市民四字时称,故写为“七旬老人”,编辑者又是想当然地把“七旬老人”改为“70多岁”,使作者一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