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科学对人类历史的推动作用,认为它是人类进步的历史产物,并且把科学技术和革命紧密联系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就从科学引起生产力的巨大发  相似文献   

2.
<正>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日益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军事力量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学说,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形成是马克思、恩格斯概括和总结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并创立科学理论体系的过程及其结果;他们的后继者以此为理论基础,研究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促进其与社会和谐发展并建立了科学理论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其重要成果之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扬弃"国外学者的科学技术观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指引了努力奋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最后,学习马克思主义还要针对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来潮和提供的新机会这个实际。这个新实际与前述三个新实际虽然不可分割,却有其独特的性质。因而,针对这个新实际来学习马克思主义会获得独特的启迪:扩大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认识,特别是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两大社会制度并存竞争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推动世界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实现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终极作用的认识。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科学技术革命,已经取得累累硕果。人类引以自豪、备加珍视的这一系列硕果,在远非大同的今日世界,决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起着“造福人类”的作用。这里有一个用什么方式发挥其社会效用的大问题。在两大社会制度并存竞争的条件下,对科学技术革命硕果运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社会主义的运用方式与资本主义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如果要从整体性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对象为切入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个规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具有思想的完整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人的发展与人类解放规律、共产主义与人类未来等七大部分。贯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的主线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它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自然科学不仅有变革自然的功能,由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和改变了社会的物质基础,因而还有改造社会的功能。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使人类在不到100年的时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技革命对整个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不能因科技革命而否定社会革命 ,用科技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抹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同时也不能只看到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而动摇我们发展科技的决心。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8.
一、课程建设的历史背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引发了文明的冲突与融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所当然地要研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形势、新进展与新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冲击波如潮水般涌向世界各个角落,国家教委颁发了7号文件《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的若干规定》(1987年),明确要求在理工农医博士生中开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位课程,它是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从1991年起,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组织,在教育部社政司的指导与支持下,先后召开了十一届《全国高校理工农医博士生公共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学研讨会》,与会者都是担任这门课教学与研究第一线的同志。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出版了近20部教材。回顾十多年来的历程,这门课的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是:在教学上,这门课是共同理论课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在研究上,这个领域紧密联系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它的研究十分活跃,起到了借鉴、吸收国外科学技术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作用;在人才培养上,不少博...  相似文献   

9.
博士生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如何组织实施,是值得展开讨论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以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为教学主题,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理论为分析工具,以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的,以研究型、多样化的组织方式为实施手段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程哲学作为在全球化进程曲折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冲击、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对现代性及其现代社会人类把握世界基本方式的反思,既是科学技术哲学逻辑理路的延伸,又是现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当代表达方式的创新。社会工程哲学汲取了现代西方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的精华,标志着现代哲学从社会批判向社会建构的时代转向。  相似文献   

11.
科技教育要从基础抓起杨凤光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揭示了科技进步对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当今,人类社会进入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世界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各国经济力量的...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整体性体现在: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人类提出了整体性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其中,哲学论证共产主义的本质,政治经济学论证实现共产主义的经济规律,科学社会主义论证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革命)规律。第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全部领域。其中,对自然领域的研究为共产主义提供了世界观基础,对社会领域的研究为共产主义提供了社会规律,而对思维领域的研究则为共产主义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和实践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以高度的科学态度,批判地研究了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出了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真理,为无产阶级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理论。然而,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工人运动中占统治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列宁:《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经过马克思和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科学技术,认为它既是人类进步的历史产物,又是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学发现都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产生巨大的飞跃,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使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上升到新的水平,从而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一层的文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以及1857—1858年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于南巡重要谈话中指出:“必须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出发点之一,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捷径。 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所决定、所要求的。科学从来是开放的,是吸收、继承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也正是在借鉴、吸收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备了自己,这正如列宁所明确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本主义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关于无产阶级的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过程中,革命导师也是遵循了吸收、继承和发展这一原则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面对苏联科学技术落后、管理落后以及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差距大的现实,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而曾反复强调要学习、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式。他说:“我们只能借鉴先进国家最好的经验。”(《布尔什维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活过程,必然要受到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的制约,必须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相适应。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科学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或社会革命,都不可避免地要伴随着教育方面的革命变革,并产生相应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而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激剧的变化。科学技术正在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飞速地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三十多年时间内所产生的新的科技成果,比人类以往几千年所积累起来的成果还多得多。“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大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过了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百年峥嵘岁月,以不负人民的价值遵循、和合大同的目标追求、系统整体的思维方式,助推其更好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意识形态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凝聚力、向心力、领导力([1])。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建设的文化因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浩 《柳州师专学报》2013,(2):51-53,70
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指导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建设取得胜利的指南,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正>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人类思想史上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它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以科学的历史观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阐明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它的政治经济学,重点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阐述了无产阶级肩负解放全人类伟大历史使命的著名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这些理论,就构成了我们通常称作“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只是在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人类对社会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课程是理工农医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要使自然辩证法课程走出照本宣科、重理论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