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科学总结,为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及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对大学权力运行制约与监控提出了挑战。从财经权力的视角分析上海交通大学财经权力运行,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制度的完善还需要制度固化财经权力层级性、层级制约和横向制约并重、加强信息公开和民主监督、完善评价反馈和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整个政治社会中,权力与其本质相分离,这就决定了权力需要制约。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任何权力都必须受到制约。制约权力的手段主要是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制度制约权力。由于这几种制约手段存在局限性,因而对权力的道德制约是必要的。本文分析了以道德制约权力的依据和意义,强调实现以道德制约权力,关键在于加强道德体系的建设,从而提高权力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权力主体的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4.
论刑事诉讼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权力运行天生具有失控性、扩张性及腐蚀性。如果任其被滥用,公民的人身自由及财产权利不仅可以被非法限制,就连人的生命也可能被非法剥夺,因此必须加强对刑事诉讼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我国刑事诉讼权力的硬性制度约束过于宽松,结果导致公民权利受侵害严重的现状,有必要对人性进行冷峻再思考,塑造控辩平等、法官中立的刑事诉讼结构,通过制度限制权力,合理配置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加强对公民权利保障,用权利约束权力。  相似文献   

5.
试论行政法治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行政权力结构中的公共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力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相互制约以及西方法治政府对行政权力的制约,阐述在我国通过行政法治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与控制的必要性及采取行政职权法定化、限制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和坚持责任行政原则等措施来监督与控制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6.
权力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决定了权力监督的必要性。权力具有强制性、利益性、可交换性和扩张性。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专制,走向腐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权力制约机制必须系统化制度化,权力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运作。  相似文献   

7.
权力具有强制性、利益性、可交换性和扩张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权力监督的必要性.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权力制约机制必须系统化制度化,权力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运作.  相似文献   

8.
党内权力的制约和监好是我国实行对权力制约和监好的关键、前提和基础,加强党内权力的制约和监好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政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借鉴,是对党内权力制约和监好状况提出的紧迫要求。加强党内权力的制约和监好,要不断增强监好意识,改革和完善监好制约体制,建立和使全制约监督制度,突出抓好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权力监好这个重点和核心,并不断拓宽党内权力制约和监好的渠道,使党内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行政权力在我国权力结构体系中处于主导性的特定位置,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意志的实现程度,对权力实施有效制约以保证行政效率是现代国家权力运行的一条基本准则。探讨权力制约与行政权力高效化之间的关系,构想适合我国政治现实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预防和治理腐败,根本在于加强制度建设,核心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要把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同反腐倡廉教育、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以及对权力的监控结合起来,寓制约于思想道德防线构筑、制度建设和监控机制建设之中,着力构建包括拒腐防变教育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在内的权力运行长效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公民的权利与国家的权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处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十分必要。权力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是权利的集中化表现,法由国家权力予以保障,公民权利在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下得以实现。权力不能完全独立和超越于权利,要由权利来制衡。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决定了国家权力应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权力为目的,切实做到用民主制度制约权力,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达到法治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关键与核心是让权力在法治的阳光之下运行,也就是让权力运行在法律理念、“良法”、权威与公正的司法以及公民的法律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执政党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新发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党执政与国家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依法执政是指执政党依照究法和法律确定的国家政权运作方式来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方式,实现依法执政的前提是依法授权。本文从中国共产党的授权机关的权力地位出发,进一步探讨目前党依法执政的突破口必须使授权机关权力显性化,才能真正完成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权力文化观决定着各国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也使得法治在各国兴衰程度迥然不同。由于社会经济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君主专制”与“人民主权”这样两种迥异的权力文化观。在我国权力文化观的现代转型过程中,由于不具备转型所需的发达商品经济与浓厚民主意识的社会基础,同时传统权力观仍然发挥着强大的影响,我们今天所遭遇的法治建设的困境大都缘于此。这种影响与障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权利文化的缺失、私法缺位与公法“变态”、虚伪的民主、法律权威的沦丧。因此,加快传统的现代化改造,实现由“人治”向“法治”、“专制”向“民主”、权力私有向权力公有理念的转变,是我国法治建设能否成功的基础与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采用詹姆斯·S·科尔曼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中提出的有目的的法人行动者理论,从法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公司权力的来源、公司权力的对内分配和对外制约,进而从权力的角度阐述了公司结构内部的利益平衡及公司社会责任的正当性,循着这一研究路径,力图对公司权力理论进行另一种视角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论国家权力监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权力监控机制是指国家内部的权力所有者为了防止权力行使者滥用权力,保证权力按照所有者的意志有效运转,而对权力行使者行使权力进行监督、监察、制约的制度设计以及由此形成的运行系统.它是一个从权力的授权、赋予到权力的行使终了的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监控系统,其中重点环节包括国家权力的赋予、配置和监控,与之相对应的制度设计分别是选举与罢免、分权与制衡、监督与监察.国家权力监控机制的运行一般要经历信息的取得、建议的提出和制裁的实施等相互联系、前后相继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也可以看作国家权力监控机制的三个要素.国家权力监控机制主要发挥着三个方面的政治功能:保障民主政治,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依法治国,推进法治建设;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宪政宗旨.  相似文献   

18.
能否处理好权力与权威这一对关系,反映了大学校长治校过程中领导艺术的高低.没有权威的权力是干瘪的权力,而没有权力支持的权威则是无力的权威.当大学校长拥有的职务权力因个人具有的权威而强化、放大时,权力运用的效率和效用就得到相应增强,权威成为权力的放大器.大学校长的重要领导艺术就是要善于含蓄地使用权力,依靠治校结果来彰显治校权威.  相似文献   

19.
关于建立法律权威的探析——从哈特到韦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分析实证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及社会法学派的代表人物韦伯均认为法学研究中应秉持价值中立的观点,同时认为人们的法律感对于建立法律权威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他们观点的梳理以期对我国法律权威的建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欧洲教育》2013,45(3):66-78
I thank you for the honor of allowing me to speak at this symposium on the autonomy of universities. Let me try to discuss with you for a few minutes the dialectic of university autonomy or, more precisely, the dialectic of power in the workings of university autonomy. First, let me try to explicate these terms — dialectic, power, and workings — which I think reflect the reality of university autonomy. Let us begin with "dialectic." I use this term to indicate that autonomy is not a fact of legal or juridical order. University autonomy is not established by edict nor by any other act of authority. The autonomy of a university institution is, first and foremost, an empirical fact. Thus, in the extreme case, every university is potentially autonomous; yet at the same time every university is also potentially and — again, in the extreme case — in a sense correctively subject to an external authority that may at any time negate its autonomy. The reality of the autonomous university is situated somewhere between these two dialectical poles, whatever be the act of law that formally establishes or negates 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