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右”,高中课本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注为:“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左”,第三册中《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从车骑,虚左”句释为:“左边的位置,是上位”。在古代究竟是以“右”为尊还是以“左“为尊? 《辞源》956页“左”字条①:“方位名。与‘右’相对,面向南则东为左,面向北则西为左。古时常以东  相似文献   

2.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明确地告诉我们古人以“右”为尊,怎么《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又说“左”是上位? 严格说来,“古人以右为尊(上)说”的表述是不科学不准确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在一般情况下,座次的尊卑是通过方向来表  相似文献   

3.
《陈涉世家》:“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袒右,就是露出右臂。这个细节,司马迁特别加以记载,笔者以为这是一个有特殊含义而且在情节结构上有重大作用的细节。其特殊含义是什么呢?《佩文韵府》说:“以别于众也。”现行中学语文课本注:“作为起义的标志。”两种说法其实是一样的。既然作为“标志”,为什么不“袒左”或用其他符号,却偏偏“袒右”?显然,《佩文韵府》和中学课本的注都根据不足。“袒右”和“袒左”是不一样的。《仪礼·乡射礼》:“袒决遂。”郑玄注:“袒,左免衣。”贾公彦疏:“袒左者,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唯受…  相似文献   

4.
[题目]明明、芳芳和玲玲三个同班同学在阅览室看书。明明说:“我打开的左、右两页页码和是158。”芳芳说:“我打开的左、右两页页码和是155。”玲玲说:“我打开的左、右两页页码和是153。”你知道他们三人谁说得对吗?应该选择( )。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左”和“右”主要用来表示方位。而在古代,“左”和“右”除了表示方位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在官职上。古代“尚右”,把右作为上位,比左的地位高。大家都知道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经过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盟两件事,蔺相如立了大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语文第一册《廉颇与蔺相如列传》一文中有“以相如功大,释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句话。句末的“右”,即“上”。意思是说,相如的地位在廉颇之上。但在《赤壁之战》一文中还有这样一句:“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课文注解为“正副统帅”。显然,周瑜是左都督,是正职;程普是右都督,是副职。那么,“左”比“右”又高了。一会儿“右”为上,一会儿“左”为上,岂不矛盾吗?究竟是“左”为尊,还是“右”为尊呢?  相似文献   

7.
一、引论宋人王子韶创“右文说”,认为“古之字、,皆从右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此后,王观国、戴侗、黄生等人都支持这一说法。至清代小学大倡,认声音通训诂,右文说又得到进一发展,但颇有过激偏颇之词。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出“凡从某之字多有某某义”,“凡从某之字皆有某某义”。前一说近乎事实,后一说则过于武断。黄承吉在《字义起于右旁之声说》中则说:“谐声之字其右旁之声必兼有义,而义皆起于声。凡字之以某为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一般说来,人类的左半大脑比右半大脑更为发达,这是由于人类长期习惯使用右手的结果。唐朝的孔颖达在《左传·襄公十年》疏里就说过:“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这自然形成了古人特有的左贱右尊的尊卑观。董勋《答礼》言:“职高者名录在上,于人为右;职卑者名录在下,于人为左,是以谓下迁为左。”《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蔺相如完璧归赵,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被赵王委以重任,“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官职比廉颇大。《琵琶行》一句“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左迁”,就表明白居易的官位是降职,人是被贬…  相似文献   

9.
编者同志: 你们好! 我在学习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时遇到了一个问题:教材第46页有这么一句话:“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这句话中的“左”为什么加引号,而“右”没有加引号呢?请来信告诉我。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4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2.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3.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教学重、难点: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感知自身的左右1.创设问题情境。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问:小…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4页。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  相似文献   

12.
古人常用左右两字表地位之尊卑上下,然而究竟孰尊孰卑,不能一概而论,须从古代礼俗上一一辨析。周秦汉尚右,以右为上位。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而廉颇则忿忿不平:“吾羞,不忍为之下!”由此可见右者为尊。《前汉书·公孙弘传》:“守成上义,遭遇右武。”颜师古注:“右,亦上也。”意思是守成(治国)以文治为上,作战(引申为打天下)则重视武功。了解了右即上,且可引申为“高贵”、“重视”、“重要”诸义,那么古代称帝王亲近的亲戚为“右戚”,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把重视文化学术、崇尚文治说为“右文”,重要职位冠之为“右职”等语言现象都好理解了;反之,古人以左为“僻左不正”,故称仕于诸侯者为“左官”,以示其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古汉语中,“左”和“右”两字的用法和意义比较复杂。它们可以分开用,也可以合用,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当“左”和“右”分开用时,它们常有以下两个意义。首先是表尊卑。不过,表尊卑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就名位而言,古代尚右,往往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句中的“右”,即是  相似文献   

14.
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尊卑界线分明.在古代通常以“右”为尊,以“左”为卑,用“右”借指较高的地位。例《廉颇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并且还用“右”指世家大户为“右姓”、“右族”,在《张衡传》中有:“时国王娇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又如:“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后汉书·郭伋传》)都属此类。古代尊崇“右”而以“左”为较低的地位,称住在里巷大门左边的贫苦人为“闾左”,《陈涉世家》:“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古代称官员降职为“左  相似文献   

15.
“左”和“右”是古今汉语中常用的两个字,意思常常是相对的,又常常连用。“左”和“右”的本义分别是左手、右手。“左”和“右”常常分别表示左边和右边。因为君主往往向南而坐,所以“左”又指东面,“右”又指西面。例如“淮左名都”(姜夔《扬州慢》)中的“淮左”就是“淮水东面”。“左”和“右”都有帮助的意思,其中“左”指  相似文献   

16.
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虑,良人罢远征?”金性尧的《唐诗三百首新注》第46页说:“(?)衣,即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以木杵(?)去碱质。”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唐诗三百首》第22页说:“秋季天气渐冷时,北方妇女将衣絮放在砧石,加工捶打,使能御寒,以备过冬。”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代的秦国,是以军功论赏的,所谓“尚首功之国”。但对于秦兵在战争中斩首受赏进爵,史籍记载不详,并有抵牾。尤其是对《荀子·议兵篇》中所说“五甲首而隶五客,是最为众疆长久,多地以正”中的“甲首”、“隶五家”的解释,众说纷纭。本文试作浅释。兹先列各家对“甲首”的注释: 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定法篇》第912页注32引太田方曰:“愚按甲首犹兵长也”。高亨说:“甲首,敌国甲士的头,非一般百姓的头”。(《商君书注译》第152页) 熊铁基认为:“甲首”是“身披甲胄的官长。”(《秦汉史论丛》第一辑第57页)“甲首”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评论》今年第一期刊登刘凯鸣的文章,认为《国殇》中的“左骖殪兮右刃伤”,应释为“左骖马死,戎右被刃创”。“刃”,《周札·冬官·车前人》:“桃氏为刃。”郑玄注:“刃,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第25页是这样分析的: 夔,读kui,上倒“八”,中“自”,左“止”,右“巳”(音si,地支第三位,不同“已”或“己”),下“文”。  相似文献   

20.
中等师范《文选与写作》第二册《孔雀东南飞》中,有“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一句,教材脚注说:“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恨恨,愤恨到了极点。”(人教社1986年6月第一版,第264页) 编注者在这里犯了一个以今律古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