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每个人最好都能选择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既对社会和谐有利,也对个人发展有益。从1982年大学毕业自行选择图书馆职业以来,个人先后在图书馆工作15年,从期刊管理员、参考咨询员到查新员、馆领导,几乎尝试过各种图书馆工作,于是可以一说选择图书馆职业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通过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10年春季<图书馆学概论>课程期末考试答题的调查,可以了解到该系本科生对图书馆职业的认知程度以及就业意愿.调查结果显示,选修本课的学生有近60%愿意选择图书馆职业,近40%不愿意选择图书馆职业,其中性别差异的影响不明显.选择图书馆职业的有六大理由,不选择图书馆职业的有五大理由.本科生对图书馆职业的认知程度与选修<图书馆学概论>课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职业选择是个人对于就业的种类、方向的挑选和确定。文章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法,对2007-2012年应聘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从个人基本情况、就业期望与求职经历、就业与学校教育、对图书馆工作的认知与期望、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期望等职业选择现状进行网上调研,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图书情报工作》45周年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父母早年毕业于武汉文华图书馆专科又多年从事图书馆工作,受此影响,在个人职业变化的重要时刻,我又毅然选择了图书馆工作。鉴于以上原因,从1981年起《图书情报工作》就成为我家庭订阅的刊物之一,至今已经有20年的历史。可以说,《图书情报工作》是我必阅的专业期刊之一,也是我从事图书馆工作20多年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工作特性的几点感知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图书馆职业具有“后台性”图书馆工作具有连续性、积累性,图书馆能力空间的层次非常丰富,其职业性质决定其需要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同时对隐性知识的要求很高。作一名优秀的图书馆人,既需要敬业精神也需要服务本领。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论坛》开辟“从业抒怀”栏目,我干了将近30年(如果把从学图书馆学的时间也算在内,则已三十又四年)的图书馆工作,虽然并无豪情可抒,但感想还是有的,也想谈点心里话。然而一拿起笔,就被首先遇到的问题难住了,那就是图书馆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职业?图书馆人又算哪一类从业者?图书馆到底是门什么职业?懵懵懂懂干了几十年,实际上从没有认真考虑过,更谈不上有正确认识。它既不能“经世致用”,又不能“终极关怀”;既不是理论思辩,又不是“奇技淫巧”。它怎么说也不在社会职业的中心。而且它似乎很难独立存在,总要依附于…  相似文献   

7.
1980年在对187,000位大学新生的一次调查中(注一)发现,没有一个人愿意选择图书馆员职位。这种情况使约翰·贝里(注:美《图书馆杂志》主编)很快作出结论:这些大学生之所以不被这一职业所吸引,是由于这行业的薪金低、职业难找。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年轻人在他们的性格形成期间,在图书馆里常有过消极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科学定位图书馆职业培养良好职业心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世辟 《图书馆论坛》2005,25(6):314-315,343
最近由《图书馆杂志》发起的职业化、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的讨论,已经成为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话事的都是图书馆界知名的重量级人物,我等无名之辈,岂敢加入其中妄发议论。但是,从事了一辈子图书馆工作,对图书馆职业还是有所思考的。我所思考的主要是图书馆职业在整个职业体系中的定位问题和图书馆工作者应有的职业心态问题。1图书馆职业在整个职业体系中的位置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社会进行了分工。这种分工是一个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分工的结果产生了不同的行业,于是在不同行业工作的人,就有…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就个人而言,职业生计选择有风险,没有谁能准确地预测某个专业,在未来社会.职业中的需求。于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在其著作《新金融秩序》中,设计了一种保险品种,保障未来该专业工作收入下降也能获得稳定收入。  相似文献   

10.
钟德强 《图书情报工作》2012,(19):140-145,79
在对天涯社区近11年来以"图书馆"为标题的364篇帖子进行文本分析时分析了应注意的问题。分析发现,公众视图书馆为追求知识的、高雅、宁静、安全的殿堂,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社交场所;公众对图书馆关注度不高,除非它与媚俗内容相关联。公众喜欢图书馆和图书馆职业但对图书馆人和图书馆管理感情复杂。图书馆应改善服务和管理尤其是一线服务,以提高社会声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揭示图书馆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针对问卷法和访谈法的不足,本研究引入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T-IAT)的实验范式,对图书馆员内隐刻板印象进行测量,进而了解三个问题,即在公众、图书馆学学生和图书馆员心目中:①图书馆职业究竟是不是女性职业?②对图书馆员而言究竟是正面印象多还是负面印象多?③图书馆工作究竟是不是一个好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图书馆员没有显著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图书馆员总体上在人们心目中是积极的形象,但部分群体持怀疑态度;图书馆工作总体上在人们心目中既不是好工作也不是坏工作;图书馆学学生同时具有职业偏爱和职业自贬的倾向;图书馆员在内隐刻板印象中表现出职业偏爱的特点;提升图书馆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有助于改善图书馆员刻板印象。表24。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12.
这篇千字文,读后感觉不错。“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一句普通的话,充满了一种令人敬佩的敬业精神。尽管从苏珊之口没有说出“敬业”二字,但从她取得的成功来看,就是敬业最好的说明。敬业是每个有生活能力的人应当具备的基本人生态度,是一个人取得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它不仅仅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也是一种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这一点在苏珊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作为一个有志于奉献社会的人,谁不想从事自己所喜爱的职业,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但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呢?联想到我们的档案工作,真正喜欢它的有多少人呢?恐怕出于不得已而为之的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僧多粥少就业难的今天。在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时候,不管出自何种原因,你从事了档案工作,就暂且既来之心安之(倘若遇着机会,也可换换环境)。为了你的生存,为了你的饭碗,哪怕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要把眼下的工作做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因为你在那个位置上,没有理由不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不做好你的分内工作。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都必须认真面对,都必须尽心尽力,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因为你在那个位置上。(谢建波推荐)  相似文献   

13.
国内图书馆学术界最近大力提倡图书馆职业精神,笔者认为此举有点不合国情,图书馆职业精神是由从业人员的个人价值观,图书馆所处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图书馆上级主管部门的价值观等因素决定的,不是通过馆员个人奉献就能解决了的。不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图书馆的经费、普及和馆员的职业资格制度等问题,图书馆职业精神最终也只能是流于形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文章由“职业”、“尊严”二词入手,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人职业尊严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究.指出图书馆人职业尊严的内涵体现为自尊、他尊和道尊三个方面;图书馆人职业尊严的外延则体现在图书馆工作的各个岗位上.在此基础上,提出维护图书馆人职业尊严的对策.最后,分析了对图书馆人职业尊严探讨的意义:即增进图书馆人与读者的融洽关系、图书馆人自我价值重构以及社会对图书馆人工作至上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郑立琴 《图书馆论坛》2006,26(5):241-243
为了一种图书馆情结,我这样奉献我的青春,这样度过我的岁月…… 1991年大学毕业时,全校有3个留校名额:学院学生办公室、新专业实验室、图书馆。我选择了图书馆。当时选择这个职业的直接原因是,我曾是图书馆首届学生民管会成员,深爱着里面众多的书籍和幽静的环境。有同学断言:“如果一直在图书馆工作的话,所有同学中,你将是最穷的”。没想到图书馆工作,一千就是十几年,并将成为我的终身职业。在当今社会一辈子只干一种清贫职业的人不算多,如果对图书馆没有深厚的爱恋是难以做到的。图书馆工作的酸甜苦辣、矛盾困惑都融入了这短暂而漫长的悠悠岁月。  相似文献   

16.
档案工作者的职业文化意识意味着,除了坚持职业道德之外,还要有对事物之间相互关系、因果关系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每项选择后果的预见能力。无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在档案工作这个职业之外,很少有人意识到档案馆的存在,而且更少有人关心它们。档案用户主要是国家公务员、政治家、商业经理。  相似文献   

17.
一位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告诉我,先前调查"国民读书习惯"时,那些对"去年你读过几本书"作了尴尬回答的人,给的理由,一般都是"忙不过来","没有时间".但是前两年出现了一个新的答复,大多是年龄不大的人给的:"我一看书就头晕."为了健康而不读书,理由十足.  相似文献   

18.
也许由于职业的原因,工作的需要,我喜欢读《中国图书评论》。每到一期,必先睹为快,不花很多时间,浏览一遍,既可了解全国出版界的动态和优劣图书的信息,增强我馆藏书的质量。我是搞图书馆工作的,每年在审订订购下年杂志时《中国图书评论》是必订的,即使经费再紧缺,也不能砍掉。笔者认为《中国图书评论》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栏目清晰,文章短小精悍,一事一议,一书一评,使人爱看。栏目基本上分卷首语、疑误求正、名家推荐、评书录、秉笔直书、图  相似文献   

19.
问:您是我国图书馆界资深的专家之一,据我们所知,在您40多年的图书馆生涯中,前20年您一直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后20年,您在江苏担任省、市图书馆领导工作.图书馆界具有先生这样经历的人并不多,在我们访问切入正题之前,想请您先谈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您对教学和图书馆实际工作两者的感悟如何,您更喜欢哪一种工作?  相似文献   

20.
孙掌印 《河北科技图苑》2012,25(4):17-18,29
高校图书馆应创造一个适合新员工发展的工作环境,为新员工的成长提供条件;新员工也要正确认识自己,不断付出努力。只有从组织和个人两方面着手,才能更好地规划新员工的职业发展,从而实现新员工的个人价值并促进整个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