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争夺孔子     
西方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一向局限于专业小圈子:几个教授教几个学生,让这几个学生以后能教几个学生。他们组成了一个稀有物种,不过有自尊的大学必备。他们的研究对象在学院内都与他人无干,跟学院外的世界更不沾边。正因如此,在中国如火如荼进行了一个多世纪的辩论,突然延烧进西方汉学家的小圈子,倒让我们大吃了一惊:这个小圈子本来是以幽静安宁取胜。更叫人吃惊的是,法国最负盛名的汉学家,被一个比他更年长的同行批评,名字都写到  相似文献   
2.
3.
"人物抢话"是小说叙述中很常用的一种特殊语言方式,至今尚未见到中国或西方叙述学界讨论这个问题。抢话是叙述在进行过程中,某些个别形容词或副词,突然采用了只有人物才会用的某种语汇。因为这种现象比较细微,本文加以细致的甄别:抢话不同于叙述者评论,不同于人物视角的描写,抢话可以说是一种简短的间接自由式引语。在第一人称叙述中,人物"我"也会与叙述者"我"争夺话语权。因此,抢话是叙述文本多元化,复调化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关于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我们已经读到不少文章,当然还有再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但笔者觉得,或许现在是可以分门别类地解剖形象思维在各种具体范围中使用规律的时候了!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形象思维在两个层次上运动。我们所说人物形  相似文献   
5.
青年批评家、学者藏策的理论新著《超隐喻与话语流变》自今年问世以来,社会反响强烈,得到了文学界与学术界的充分肯定,被称作"藏氏理论",而他所独创的"提喻论"与"超隐喻说"更是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提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整体的本质意义在部分中得到体现。这是对雅各布森的相关理论的丰富。"超隐喻说"更具原创性和颠覆性。超隐喻就是超级隐喻或过分隐喻。超隐喻是一种专制主义意识形态编码,也是一种俗套,其往往是在"天理"与"人事"等项的"超隐喻"中,使"隐喻"变为不容置疑、不可追问的"天理人伦",这戳到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死穴,令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藏策是个自身特点非常鲜明的新锐批评家,他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从一开始就不同以往的传统批评,他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对现代语言学、修辞学、符号学等理论十分精通,他的批评即是以这些与当今世界同步的文艺理论为依据的,做到了与西方主流批评方法的"接轨"乃至超越,具有更高程度上的"科学性"与"前沿性"。同时,藏策的研究与批评,建立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文本出发,而又不惟文本。他的批评文章都是以坚实的文本分析为基础的,从而避免了传统批评中所存在着的"随意性"和"印象式"。由于藏策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以现代语言学、符号学为理论基础的,所以他的批评不仅可以涵盖文学文本,更可以包括图像文本,这在今天以"图像转向"为特征的"读图时代"里,是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的。正因如此,天津作协为藏策举办了批评家个人的研讨会,为批评家个人举行研讨会,这在天津作协还是首次。在10月10日召开的"藏策《超隐喻与话语流变》研讨会"上,天津人民出版社与百花文艺出版社负责人等各界人士出席了会议,天津市作协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张洪义、著名评论家滕云、夏康达、张春生、法兰西国家PALMES教育骑士勋章获得者南开大学教授张智庭、《文学自由谈》主编任芙康、天津作协文学院院长肖克凡、作家王松、龙一等都作出了发言,著名学者、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博导赵毅衡教授专门为会议写来了题为《符号学的新面孔》的文章。所以,本期学报编发这组文章,以飨有志于"文艺符号学"研究的学人们,并期促进这方面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短诗精选     
详/勺同明份uJ由视觉艺术的界限被扩展:一只鞋是一件艺术品音乐的界限被扩展二鞋子的咯吱声是音乐芭蕾舞的界限被扩展:行走是舞蹈诗歌的界限被扩展:一只童鞋的尺寸是一首诗比扬卡—一步半穿着第一双鞋走过房间短诗精选@凯·斯希普斯!荷兰 @马高明 @柯雷 @莫里克!德国 @萨拉·蒂斯代尔!美国 @希门尼斯!西班牙 @阿特伍德!加拿大 @约翰·阿胥伯莱!美国 @赵毅衡  相似文献   
7.
汉语诗歌节奏结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反对目前流行的以“顿”来分析诗歌节奏的理论。作者认为汉语诗歌节奏产生自各种音组的排列式。音组排列节奏不是一套有待实现的“现代格律诗方案”,它是我们民族自古以来无名和有名的诗人们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为此,本文提出以下五方面的根据:世界各民族诗歌节奏结构的分型;现代汉语的语音学特点;现代汉语民歌的丰富经验;汉语诗歌节奏的演变历史;现代诗人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8.
e.e.卡明斯(1894-1962)是20世纪美国现代诗坛的名诗人、画家、小说家、戏剧家。在本诗中,卡明斯把春天比成“一只或许的手”,新颖、独特、不落俗套。春天本是自然界的一个抽象而静止的自然现象,诗人却把它比成创造的、呈动态性的、具体的“手”。诗人基本不用标点符号,故意把连贯的句子移入下面一段,造成强烈的切分效果,增强了力度美。  相似文献   
9.
“二我差”是所有的第一人称叙述不可避免的现象,不同的“我”既合一又分裂,无论是虚构的还是纪实的体裁,始终贯穿着这种分裂造成的张力。叙述者“此我”与人物“昔我”的分裂,既可以是时间上先后造成的,也可以是自我意识分裂形成的。有时候这种差别表现在语言风格上,有时候表现在意识上,是两种主体意识对话语权的争夺。“二我差”甚至可以构成戏剧化的情节结构,此时二我的分裂成为叙述推进的根本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都知道老舍是在伦敦居住五年,接触英国文学才成为作家的。很少有人了解是异国生活的孤独寂寞和贫困,才把这个年轻人逼上写作的道路。老舍的父亲是旗军,每月仅三两饷银,全家生活十分困窘。庚子之役,父亲死于北京护城之战,连这点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