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在高一化学第五章的学生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在Mg与H2O的反应中,Mg与冷H2O反应缓慢;加热时随着水温的升高,Mg与H2O反应的速度越来越快,使加入的醋酸试液慢慢变成了红色,这说明有较多量的自由移动的OH-生成,同时,有大量气泡逸出,收集该气体,点燃,有爆鸣声,这说明该气体是H2故此反应式为Mg+H2O=Mg(OH)2+H2↑停止加热后,一会儿,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将这一问题提出来后,老师引导我们分析,这是因为Mg(OH)2的溶解度变化造成的.加热时,在沸水中Mg与H20的反应速度最快,此…  相似文献   

2.
一个实验现象的溯源通城县关刀中学(437402)徐宁“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这是初中化学中一个极为平常的演示实验。在一次“碱的性质”的学生实验上:试管①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溶液显红色,但几分钟后红色会逐渐退去而变成无色。重复实验结果依旧...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卤素置换反应的实验中,需要新制备的饱和氯水,使其分别与澳化物、碘化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备饱和氯水,一般要缓慢地向水中通入氯气,需要时间较长,因为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小,且溶解速度慢,所制得的饱和氯水,如不十分密封,放置一天就会因氯气的挥发而影响实验效果.鉴于此,我做了这样的改进:即将氯气直接通入四氯化碳溶液中,制得氯的四氯化碳溶液.由于氯气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溶解速度快,通入氯气几分钟即可看到无色的四氯化碳由于溶有氯气而呈黄绿色(不用衬托白纸即可看得清清楚楚).这样做同时也使学生们加深了…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化学计算中,许多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于近似处理的方法,现例析如下: 例1 Mg(OH)2难溶于水,但它所溶解的部分在溶液中完全电离.25℃时,饱和Mg(OH)2溶液的pH值为11,若不考虑KW值变化,则该温度下Mg(OH)2的溶解度是多少? 分析:pH值为11,即该溶液中的OH-的浓度为1×10-3mol/L,取该溶液IL来进行分析,其中Mg(OH)2溶质的物质的量为5×10-4mol,即质量为m(Mg(OH)2)=58 g/mol×5×10-4 mol=0.029 g.显然要求知溶液的总质量还缺少1个已知条件即此时氢氧化镁溶液的密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行对比实验方法,对Mg(OH)2沉淀与NH4Cl、NH4Ac溶液反应的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演示Mg(OH)2沉淀与NH4Cl及NH4Ac溶液反应的实验时,最好选用浓度为0.12-0.15(质量分数)的NH4Cl溶液、3.0mol/L的NH4Ac溶液,且Mg(OH)2沉淀要新制的。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成本节约、时间节省。  相似文献   

6.
趣味成语实验江苏省江浦县第二中学(211800)邹支龙1.一针见血将一根用碱液润湿的针,刺穿一张白色滤纸(滤纸已用无色酚酞试液润湿),便可在刺穿处看到红色“血迹”,此可谓“一针见血”,实验原理:碱溶液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点铁成金(铜)(点铁成...  相似文献   

7.
关于溶解与结晶的计算,初中阶段要求简单,高中教材又未涉及,而高考中出现的试题要求高,因此在高三复习时必须对这方面内容补充与提高,加强这类题型的分析指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我们在高三复习时对溶解与结晶的计算题型作如下分类解析,请读者指教。 一、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和温度的推算。 1、溶解度的计算 例1.Mg(OH)_2难溶于水,但溶解的那部份完全电离,t°c时,Mg(OH)_2饱和溶液的pH值为11,若不考虑K_w变化,该温度下Mg(OH)_2的溶解度约为____。  相似文献   

8.
MgSO4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可产生白色沉淀,此沉淀“化学教学”92年第6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鉴别”一文认为是MgCO3;94年第3期“用硫酸镁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吗”一文认为是Mg(OH)2,现在的《无机化学》教科书中一般认为是碱式碳酸镁.白色沉淀究竟是何物质本文从理论计算方面进行初步说明.MgSO4和Na2CO3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可完全电离,电离产生的Mg2+、CO离子都可发生程度不同的水解,Mg(OH)2、MgCO3都是难溶化合物,所以当把MgSO4和Na2CO3两种溶液混合后存在着一个复杂的多重平衡:(如右图)HCO离子还可…  相似文献   

9.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中,活性炭吸附色素的实验教材采用以下方法(图1):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中,加1滴墨水,使水略带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教材中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溶液由微红色变为无色,反应现象不明显,直观性差;二是实验所需时间较长;三是实验药品(木炭)用量较大。  相似文献   

10.
溶解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下面举例阐析溶解度的应用. 一、利用物质溶解度不同,可分离和提纯物质.由于不同物质在同一条件下的溶解度不同,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可以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例1有一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样品,如何分离它们? 分析:因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把样品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先给溶液加热使溶剂蒸发变为饱和溶液,然后降低温度,这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硝…  相似文献   

11.
检验乙醛的Cu(OH)2必须是新制的,这是为什么?按照课文的实验配比配制的Cu(OH)2并不是沉淀,而是亮蓝色溶液,这是Cu(OH)2吗?若独立取出的新制浅蓝色Cu(OH)2沉淀却与久存或市售的试剂Cu(OH)2一样难与乙醛反应,观察不到砖红色Cu2O沉淀。根据这些现象。我校课题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中学参考书中表示新制的Cu(OH)2与醛反应的方程式最常见的为:醛+Cu(OH)2、→酸+Cu2O↓+2H2O(1)也有教材表示为:醛(2)认为难是同四羟基会铜离子电离出的少量Cu2 “离子反应.为证明两个方程式哪个更确切,做了如下实验: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2%CuSO4溶液,滴入少量10%Na0H溶液(此时CuSO。过鼾,加乙醛0.smL,加热煮沸,结果无砖红色沉淀·2在试管中加入适量2%CllS04溶液,滴入10%N4OH溶液至CllS04刚好沉淀完全,再加乙酸0.smL,加热煮沸,结果无砖红色沉淀.3.在试管中加入适量2%C4504溶液,滴入10%…  相似文献   

13.
针对Ca(OH)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反常情况,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摩尔溶解度和Ksp,ΔGθ并溶解过程。在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数学原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Mg 跟 CuSO_4溶液反应,是化学教学同仁最为熟知的一个简单实验,一般认为把 Mg 条放入 CuSO_4溶液中可以观察到:①有紫红色的 Cu 生成;②有 H_2气泡产生;③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度下降,最后会有蓝色 Cu(OH)_2和不溶性的 Mg(OH)_2跟 Cu 一起沉淀出来。对于上述三种现象的解释,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15.
针对Na_2O_2和H_2O反应后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红色褪色现象的不同解释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探究,通过实验发现,出现"先变红后变无色"的主要因素是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大,强碱性使酚酞结构被破坏而褪色,碱溶液浓度越大,褪色越快。  相似文献   

16.
一、实验原理解析 1.粗提取原理:在NaCl溶液浓度低于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0.14mol/L时,DNA溶解度最小;当NaCl溶液浓度继续增加时,DNA的溶解度又增大。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实验十一: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是一个必做的学生分组实验,按教材的方法和步骤做,效果很不理想,这是几年来同行们公认的。对几年来学生做这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思考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①二次提取获得的DNA的量太少,使鉴定现象不明显;②操作步骤多达8个,完成实验需要45min左右,50%的同学在实验课上做不完实验。这个实验的原理是:①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氯化钠的浓度变化而变化。DNA大量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在0.14mol/L…  相似文献   

18.
曹丽敏 《教学月刊》2011,(11):58-60
一、问题的产生 在学习了氯气的性质后.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习题:用滴管把新制的氯水逐滴加到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到最后一滴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对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有两种推测:①是氯水中的次氯酸的漂白性使它由红色变成无色;  相似文献   

19.
1 实验(实验时的室温为9℃) 实验1:将SO2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至无色溶液刚好变红.放置一段时间(冷却)后红色自动消失,再加热至刚好变红,放置一段时间后红色又自动消失.若将褪色的品红溶液持续加热较长的时间,则品红的红色不会在冷却后再褪色.  相似文献   

20.
对于初三化学演示实验铁与酸的反应(实验62),教材描述这一实验的现象为:“在大量氢气生成的同时,试管中的液体的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而事实上在教师演示这一实验时,溶液的浅绿色极不明显,有的教师采用了加热的方法来加快反应速度,但仍不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到浅绿色的亚铁离子溶液。因此,学生对这一变色现象将信将疑,影响了实验效果。笔者认为,由于铁与酸反应不很剧烈,短时间内生成的亚铁盐溶液浓度很低,所以看不到浅绿色。为此,我取1支试管放入约5mL1:4的稀硫酸和1根铁钉,对反应过程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