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相似文献   

2.
好课的境界     
《广西教育》2011,(7):21-21
2010年2月2日,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其博客上撰文指出,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上好"课",更应该上"好课"。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确实如此,笔者认为一节好课一定要有"生"有"色","生"是学生,而"色"则是———1.把握课堂的"色调"。"色调"一词是绘画术语,一幅画作虽然用  相似文献   

4.
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并在课堂上有所思有所得.王崧舟老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大德无言,大教无痕.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最美的课堂就是在无痕中出效率.这样的课堂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正>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并在课堂上有所思有所得。王崧舟老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大德无言,大教无痕。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最美的课堂就是在无痕中出效率。这样的课堂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何谓语文课?语文课堂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一堂好语文课是什么样的?对此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以人为本"和"以文为本"两大原则说,有特级教师王崧舟的三种境界说(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佳境)。令外还有情感课堂说,感悟课堂说,激情课堂说,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说等等,不一而足。不管怎样,"有效性"应该成为评价一堂语文课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将一堂好的语文课总结为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  相似文献   

8.
<正>特级教师王菘舟曾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境界。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在课堂中,师生已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也许在上课,也许当时的课堂就是真实的生活,忘了生活,忘了时空,忘了身份,课即是人,是现实……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课更有效,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呢?  相似文献   

9.
<正>一、向名师学习,培养语文情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三种境界,王崧舟老师在《语文的生命意蕴》也谈到三种境界:"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不同的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境界。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极无痕。因此,好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就是无痕、无课的,一咏三叹,余音绕梁。王老师眼中:情文相依,文情相生,才是语文的充实。实的语文,才是美的语文,诗意的语文。所以没有深厚的文学积淀,普通老师很难达到王老师的课堂境界。王老师的精彩诗意课堂我们可以借鉴,甚至可以复制,却很  相似文献   

10.
著名特级老师王崧舟将一堂好的语文课总结了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  相似文献   

11.
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认真掌握语文教学规律,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所谓演“活”读“响”,就是将声音、态势、神情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表演的方式去朗读课文。应该说,演读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诵读形式,是读的最高境界。在语文课上,教师驾驭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配合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能活化出一种引人人胜的氛围,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如此演“活”读“响”的语文课,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  相似文献   

13.
陈金龙 《教育文汇》2011,(10):34-34,53
“让语文课味正情浓”,是我一直追求的教学境界。近日,我在上《画家和牧童》研究课中,经过8次修改教学设计,8次试讲,终于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王崧舟曾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开放性语文课堂应是充满活力的、开放的,倾注人文精神,充满生命诗意,回荡语文味儿的一个师生互动、学习融合的平台,师生在这个平台里通过文本对话、情感交流、情境互动、语言感知、意境体验等,共同实现一节语文课中教与学的三维目标。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入情入境,通过激活语文课堂,真正回归课堂的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好课有三种:一是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二是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三是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课的境界越高,上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理念的推进过程中,语文快乐有效教学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我们应该准确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认真掌握语文教学规律,努力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让学生做学业优异的"高才生",最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中最主要的课型是阅读课,一堂好课的标准即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意浓浓”。在这三个要素中,“读”是根本,“议”是关键,“情”是纽带。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文学分析法”曾一度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主流。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仍把“阅读教学”视同于“阅读”,把语文课上成了内容分析课和情感体验课。强化“人文”,弱化“语文”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作为语文教师,我听过很多人的课,但真正能够做到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却不多。那么怎样让每一节语文课充满魅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在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呢?这历来是语文课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笔者听了不少课,铂常态课、汇报课、观摩课、评比课,毋庸讳言,笔者觉得新课改的有些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变了味。语文课的生命在哪里,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怎样才能“活”下去,这实在是令人担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