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群  汪霏菲  陈杰 《资源科学》2016,38(3):377-386
自农村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对土地依赖程度,价值认知及产权偏好的不同,使得农户土地处置行为也存在差异.为了探究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本文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结果表明:①保持现有规模,不参与流转依然是各类农户主要的土地处置行为,兼业化并不必然导致土地流转;②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程度,户主年龄,地块数,地势,是否城市郊区等因素对于各类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③对于兼业程度高的农户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不参与土地流转,而家庭承包地面积大且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则更倾向于转出土地,且转出面积也越大;④土地流转政策对纯农户和一兼农户转入土地,二兼农户和非农户转出土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黎翠梅  刘颖  钟维宇 《资源科学》2015,37(8):1571-1577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作为实现农村土地与金融对接的纽带,对破解农户融资担保难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的众多因素中,农户的参与意愿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对湖南省长沙县8个村220户农户的调查,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影响长沙县农户参加意愿的显著因素有户主年龄、农田设施状况、家庭人均收入以及耕种意愿。其中,家庭人均收入有正向影响,即人均收入越高,农户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越强,而其他三个因素有负向影响,即户主年龄年龄越大、农田设施状况越好、耕种意愿越强,农户参与该业务的意愿就越弱。  相似文献   

3.
陈昱  陈银蓉  马文博 《资源科学》2011,33(6):1178-1185
本文以四川、湖南和湖北三省四个水库移民安置区共318份调查问卷为基础,以安置区居民土地流转意愿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职业类型、安置区距离省会城市的距离、家庭人口、劳动力人数等13个因素为自变量,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水库移民安置区居民的土地流转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①随着农民教育年限的增加,其土地转出有增强倾向。因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外出打工就业的几率就越高,有较为稳定的非农收入,土地已不再是生活的主要保障,他们更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而获取一定的补偿;②家庭劳动力人数对土地转出有反向作用,劳动力人数越多,越不愿意转出土地。而家庭总人数和农业人口数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家庭的土地需求,对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并不显著;③家庭收入中农业收入比重越大,说明对农业依赖程度越高,越不愿意转出土地;④家庭总人数和农业人口数并不能准确反映农户对土地的真实需求,因而对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为了实现移民安置区土地的主动流转,建议采取5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节约耕地,而且能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但其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升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传统的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正逐渐向水稻单一种植模式转变。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其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方式。本文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了农户行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①经济收益是诱导农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最重要驱动因子,农户家庭年收入每增长1万元,其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增长32.7%;②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投入也是重要的驱动因子,劳动力素质高意味着其机会成本高,农户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亦随之增强,农户选择水稻单一种植的土地面积每增加9.1%可以节约100h劳动时间;③虽然水稻单一种植的农资投入水平较高,但并不足以阻碍农民选择水稻单一种植土地利用方式;④民族文化与心理因素延缓了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的消亡速度。本研究中,农户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角度看农民的选择行为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资源环境效益,如何科学改进传统土地利用方式,使其在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之间达成平衡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传统农业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海龙  吕耀  焦雯珺  闵庆文 《资源科学》2010,32(6):1051-1056
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节约耕地,而且能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但其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升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传统的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正逐渐向水稻单一种植模式转变。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其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方式。本文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了农户行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①经济收益是诱导农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最重要驱动因子,农户家庭年收入每增长1 万元,其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增长32.7%;②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投入也是重要的驱动因子,劳动力素质高意味着其机会成本高,农户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亦随之增强,农户选择水稻单一种植的土地面积每增加9.1%可以节约100h 劳动时间;③虽然水稻单一种植的农资投入水平较高,但并不足以阻碍农民选择水稻单一种植土地利用方式;④民族文化与心理因素延缓了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的消亡速度。本研究中,农户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角度看农民的选择行为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资源环境效益,如何科学改进传统土地利用方式,使其在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之间达成平衡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赵丹丹  周宏 《资源科学》2018,40(1):64-73
本文从农户分化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农户分化与种植业结构变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通过2004—2011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追踪数据,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非农市场的发展,在劳动力边际收益差异下,农户逐步出现了两极分化;②由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户之间种植业结构变动趋于纯农户流入更多的土地,非农收入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流出土地;③农户内部种植业结构变动受地形及年末耕地面积影响,地形越平缓、年末耕地面积多的纯农户越倾向于种植粮食作物,相反则越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随着粮食等大田作物专业化服务和外包服务的不断完善,兼业户逐渐提高粮食等大田作物种植比例,且在短时间内选择维持现有种植结构不变,然而当家庭收入中非农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兼业户会选择将土地流转出去。以此提出政策建议,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及培育现代农民,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引导农户按照国家宏观战略进行结构调整,避免出现“非粮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农户分化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农户分化与种植业结构变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通过2004—2011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追踪数据,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非农市场的发展,在劳动力边际收益差异下,农户逐步出现了两极分化;(2)由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户之间种植业结构变动趋于纯农户流入更多的土地,非农收入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流出土地;(3)农户内部种植业结构变动受地形及年末耕地面积影响,地形越平缓、年末耕地面积多的纯农户越倾向于种植粮食作物,相反则越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随着粮食等大田作物专业化服务和外包服务的不断完善,兼业户逐渐提高粮食等大田作物种植比例,且在短时间内选择维持现有种植结构不变,然而当家庭收入中非农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兼业户会选择将土地流转出去。以此提出政策建议,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及培育现代农民,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引导农户按照国家宏观战略进行结构调整,避免出现"非粮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韩家彬  刘淑云  张书凤  刘玉丰 《资源科学》2019,41(12):2284-2295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少了农业劳动供给,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成本,改变了农户农业生产中投入土地和劳动的比例,深刻影响了农户土地规模经营。为了揭示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建立以土地流转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评估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青壮年农户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越严重的地区,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越快。②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推动老龄农户的土地转出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为青壮年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③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不同种植类型和地区的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政府应从扶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规模经营补贴等方面出台政策,以配合规模经营农户的土地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9.
张佰林  杨庆媛  严燕  薛梅  苏康传  臧波 《资源科学》2011,33(11):2047-2054
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Logistic分析法,基于农户兼业活动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为破解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农地资源低效利用问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农户兼业普遍,根据非农收入比重、劳动力配置状况和生计策略,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I兼农户和II兼农户;②农户耕地转出行为普遍,无偿转出比重偏高。II兼农户弃耕及有偿转出比重均最高,与I兼衣户相比,纯农户耕地转出的户数多,但转出面积少且多为无偿转出;旱地撂荒较水田普遍,撂荒的多为地块破碎、耕作条件差的地块;③由于家庭成员年龄偏老、劳动能力偏弱等的局限,纯农户会放弃对区位偏远、零星分散地块的耕种;I兼农户更关注土地经济收益,将资本投入到耕作条件好的地块;II兼农户主要基于收益最大化原则,倾向于将要素投入到非农产业,有偿转出耕地。研究认为,根据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来引导其土地利用行为,是整合区域土地资源、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家庭农场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地资源高效配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江西省新余市265份样本农户调查数据,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发展家庭农场对农户流转土地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发展家庭农场对农户的土地转出和转入意愿均有显著影响;(2)村中如果有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个数越多,越能促进普通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而对土地转入的意愿具有负向作用;(3)如果政府给予家庭农场专项经济补贴,将对普通农户的土地转入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土地转出意愿具有负向作用。最后,提出了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和引导农地有序流转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基于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但由于土地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的双重作用,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民阶层分化必然会对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农民阶层分化与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之间的内在关系。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的众多因素中,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民阶层分化分别在5%和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农民所从事职业越偏离纯农业,该阶层农民越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方式,而且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民愿意选择社会养老保障的概率就增加29.6%。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许恒周  金晶 《资源科学》2011,33(8):1578-1583
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但由于土地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的双重作用,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对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农户调查问卷,在测算农地市场发育程度的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因素中,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有儿子、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地流转类型等都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民愿意选择社会养老保障方式的概率就增加38.2%;而性别、外出务工经历、子女数量、承包土地面积和对社会养老认知程度则对养老保障模式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蔡荣 《软科学》2013,27(2):32-35,49
利用山东省52家果品经销企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的契约选择与决策权配置问题。研究表明:资产专用性越强或货源质量要求越高的龙头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生产契约,并且对农业经营决策权的控制程度也越高;龙头企业的成立时间、资产规模和主营业务所占比重对农业经营决策权配置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契约选择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耕地质量与土地流转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丽  白云丽  辛良杰 《资源科学》2019,41(6):1102-1110
土地流转程度低制约着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本文利用2017年对黑龙江、吉林两省12个行政村调研收集的312份农户问卷与1527个地块信息,采用OLS和Probit模型探讨了地块尺度上耕地质量与土地流转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耕地质量与地块转入及转出均有显著的相关作用。面积大、坡度平缓、灌溉条件好的地块转入的概率更高,而面积小和通勤距离远的地块转出概率较低。②非农收入越高,农户转出土地的概率越大。③户主年龄越大,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概率越高;户主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较大;家庭农业固定资产数量越大,农户越不愿意转出土地;家庭承包的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越小。因此,建议吸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转入土地,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与质量改善;同时,提高土地流转程度较高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农户认知视角下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以广东省为例,基于446份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自身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生活感知、农村社会保障认知、农地政策制度认知、农户金融服务认知6个方面探寻农地流转意愿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农地流转行为特征与原因,并剖析了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的差异性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①农户的农村社会保障认知显著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且和完善农村社保制度相比,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更能提高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土地调整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并不能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而土地抛荒现象受惩罚可能性越大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越大;在当前农村信贷金融市场不健全的背景下,农户金融服务认知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不显著;②家庭耕地面积越大、家庭年收入越高、收入来源以非农业为主及家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家庭特征能显著提高农户流转意愿,但农户个体特征及对生活的感知对其影响不显著;③样本农户中有土地流转意愿的农户达41.3%,农户土地流转率为33.2%.土地流转形式以出租为主,流转过程中有中介参与,村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完善;④广东省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特征存在地区差异.与粤东、粤西和粤北相比,珠三角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更规范,流转对象更广泛,村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土地流转机制更完善,土地流转行为更有法律意识;⑤农户土地流转参与意愿越强烈,流转行为越容易发生,但调查农户中仍有30%的农户有流转意愿却未发生流转行为,导致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流转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王振华  李萌萌  王苍林 《资源科学》2020,42(11):2237-2250
具有跨期属性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藏粮于地”战略实施的重要选择,农户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行为选择可能由于其收益的跨期属性有着独特的行为决策机制。本文以秸秆还田为例构建了农户跨期技术采纳的理论决策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国粮食主产省2271个地块的微观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产权性质及契约稳定性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产权性质对农户跨期技术采纳有重要影响,农户自家地块技术采纳率比转入地块高25.11%;②产权性质对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与耕地规模有关,耕地规模会降低土地转入对跨期技术选择的负向影响,这种影响在南方地区更为显著;③对转入土地而言,契约期限越长越有利于提升农户采纳跨期农业技术的概率。并且在契约期限的约束下,通过正规的流转平台签订流转契约的地块,跨期技术采纳率会有所提升。细分样本、考虑了选择偏误后发现相关结论仍然稳健。因此,加强农地可持续利用宣传、提升地权稳定性及交易规范性和提供农业补贴政策等是促进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陈鸣 《资源科学》2021,43(7):1467-1478
推进宅基地腾退是缓解中国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重要举措。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了解农户补偿偏好,设计合理的补偿方案,促进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本文设计了一个包括补偿方式、补偿速度、补偿比例、付款模式、配套服务和资金来源6个属性在内的分组选择实验方案,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了货币补偿、住房置换和就业安置3种补偿方式下的农户选择偏好以及异质性来源。结果发现:①只要政策公开透明,补偿标准合理,多数农户具备参与宅基地腾退的意愿,且更倾向于选择直接的货币补偿方式;②非货币补偿方式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政策潜力,对于更为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收入水平更高以及所拥有的宅基地距离县城更远、重要程度更低的群体具有吸引力;③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户选择何种配套服务和资金来源的两个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低、年收入越低的农户越偏好教育培训与补缴社保,且更倾向选择财政拨付渠道的补偿资金来源。本文的发现为如何更加科学精准地制定退地补偿计划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地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贯成  李金景 《资源科学》2014,36(6):1229-1234
通过对经济欠发达的张家口地区近郊和远郊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抽样调查,采用统计分析法和Logit分析法,探讨了近郊和远郊农户宅基地流转方式和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地域差异,为农村宅基地流转政策的改革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宅基地流转方式在近郊地区以出售和国家征收为主,在远郊地区以出租为主;②在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方面,远郊与户主的受教育年限、家庭支出、社会保障以及房屋数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与职业负相关;近郊地区与受教育年限、家庭支出以及房屋数量正相关,与家庭人数、职业类型以及治安状况负相关,与远郊相比,近郊剔除了社会保障方面的影响,增加了社会治安和家庭人口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经济欠发达的张家口地区近郊和远郊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抽样调查,采用统计分析法和Logit分析法,探讨了近郊和远郊农户宅基地流转方式和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地域差异,为农村宅基地流转政策的改革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宅基地流转方式在近郊地区以出售和国家征收为主,在远郊地区以出租为主;②在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方面,远郊与户主的受教育年限、家庭支出、社会保障以及房屋数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与职业负相关;近郊地区与受教育年限、家庭支出以及房屋数量正相关,与家庭人数、职业类型以及治安状况负相关,与远郊相比,近郊剔除了社会保障方面的影响,增加了社会治安和家庭人口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韩雍  陈恭平 《软科学》2016,(12):131-134
基于eBay网站二手汽车交易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买方估值分布、卖家时间偏好率、商品存货量、卖家交易经验以及卖家声誉等因素对卖家定价机制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买方对商品估值分布越分散,卖家越倾向于选择纯拍卖机制;时间偏好率越小的卖家越倾向于选择讨价还价机制;商品存货量越多的卖家越倾向于采用固定价格机制;交易经验丰富的卖家倾向于选择固定价格或一口价拍卖机制;声誉较高的卖家则倾向于选择固定价格或讨价还价机制。卖家对四种定价机制的偏好次序会因影响因素程度而异,并无哪种网络交易定价机制完全占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