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图形与位置的知识。这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课本知识、学会辨认方向的本领呢?我认真钻研教材,注重以生...  相似文献   

2.
对于苏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一课,笔者有幸听了两位教师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图形与位置的知识。这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课本知识、学会辨认  相似文献   

4.
方向感是指人对物体所处方向位置的感觉与认知.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认识方向"一课,教学内容包括辨认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和辨认地图或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使学生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看似内容不多,学生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甚至部分学生对平面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还略有所知,我以为这节课的教学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从课堂反馈及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却事与愿违.经过深入思考与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方向感应立足于"三个关注",即关注学生的贮备经验、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述、关注学生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5.
陈志鸿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22-123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普遍存在着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背教材的现象。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教材奉为“圣经”,并以此来“规范”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对教材乃至所有书本的盲目崇拜,割断了教材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限制了学校的课堂生活空间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鉴于此,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变更授课顺序,调整授课时间,选择教学实例,把教材作为学习材料,树立新的开放式的教材观。一、开放式教材观开放式教材观要求教师以质疑的精神对待教材,对“教什么”和“如何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要作为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和开发教学资源,并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教的方法,挖掘课程的潜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将学生从教材中解放出来,扩展其学习空间。如关于地图要素的学习,可设计如下教学内容:①让学生熟悉校园,为画学校平面图做准备。②让学生回到教室,画学校的平面图。③学生讨论、汇集在画平面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④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讲解地图要素及其重要性。⑤以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画校园平面图的一些基本技能。⑥让学生重复①、②...  相似文献   

6.
教学分析: 本课内容作为实验教材中出现的新内容,在三年级下册教材的第12——15页,是“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单元的第一节。本单元把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而“对称图形”这一课时,主要是结合观察、欣赏民间剪纸作品,展开操作活动,初步感知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左右对称)。认识并能找到其对称轴,体验左右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对称图形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辨认方向"一课,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二年级上册学习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今天的学习是在认识这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学习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 因为要在两个班上同一节课,我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准备了两个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8.
“人学教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海伦市教师进修学校刘钟政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册开篇安排了"入学教育"的内容,它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的老师由于对这部分教材的教学目的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把四课书的内容用一课时讲讲了...  相似文献   

9.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辨认方向”一课,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二年级上册学习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今天的学习是在认识这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学习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徐柳 《小学数学教育》2024,(Z1):112-114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一)”单元自主开发主题活动。教学目标:1.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能在平面图和现实情境中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描绘、判断不同物体所在的方向,以及这些方向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物体的空间方位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2.了解用“几点钟方向”描述方向的方法及其主要用途,能在现实情境中尝试用钟表上12个小时的点位来说明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三算教材教学有感甘维齐本学期我同时上了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使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教材,即“统编”教材与“三算*教材.现就*乘数是两、三位数乘法”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谈谈对这两种教材的教学感受。一、从教材的编写上看实验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课型,分课时编...  相似文献   

12.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特有的单元。因为是新增设的内容.所以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比较少。由于课时目标不明,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把“数学广角”上成了简单的游戏活动课或传统的应用题教学课。又因为“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思维含量都比较高,所以教材内容应该怎么挖掘?挖掘到什么深度才合适?都是一线教师应该考虑的。笔者通过进一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并结合“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一课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试图结合本课的教学谈一些认识与思考,以期引起大家的共鸣与争论。  相似文献   

13.
“方向与路线”(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0页)是继二年级上学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后,第二次学习有关“方向”的知识。教材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准确辨认八个方向;理解方向与距离相结合才能较准确地确定某地的位置。同时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结合自学与讨论,教师再加以巧妙点拔,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主人”意识、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现以对高中物理教材必修本第二册“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两节的教材处理为例,将我的做法介绍如下.在备课时,将两节教材合并,讲课时仍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教师首先简要介绍历史上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用实验成功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的史实;然后布置学生阅读“双缝干涉”一节的内容,要求了解这节教材的基本内容,再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用双缝…  相似文献   

15.
顾弘  张淯清 《化学教与学》2023,(22):18-22+37
针对“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教学中碎片性、割裂化的倾向,提出基于学科大概念的认知分析,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与课时规划,并从学科大概念出发,对“燃烧”这一课时从学科价值的视域下展开教学设计与实践,从而促进教师能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教学内容,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由知识学习向观念形成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6.
李敏 《四川教育》2005,(12):32-33
【案例】 “东南西北”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方向与位置”单元中的第一课题,它是在学生已经辨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础上学习这4个基本方向,旨在为今后进一步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4个方向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7.
暑假组织教师进行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培训,提前准备了几节观摩课,其中有个教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和角”。这部分内容与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有了较大改变,过去是先教学直线,再在直线的基础上教学射线和线段,考虑到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直线的原型, 所以在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就改为先教学线段,再教学直线、射线,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对角的认识。在本节内容之前已在二年级上册安排了线段的初步认识和角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别巍魏 《江苏教育》2022,(41):67-69
<正>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是生活的缩影。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建构知识模型,有助于他们构建完整而系统的数学学习体系。《认识方向》是苏教版二下的内容。苏教版一上学习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学生已经能在生活空间里辨认这些方向,初步知道了这四个方向在平面图上的习惯表示。本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使他们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他七个方向。  相似文献   

19.
教学视角是多角度的,是变化着的;从不同角度来观察、认识教学中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形成一个动态的立体的教学视角系统。 1.教师→教材/学生。用点拨教学的观点来看,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视角是变化的。这个“变化”具体表现为:①在点拨教学之前,教师既独立地研究教材,又独立地研究学生,同时,又把教材和学生融为一体加以研究。②在点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识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学生认识教材”的认识过程与认识结果。这句话的意思,展开来说就是:加着重号的“认识”是教师的“认识”;教师“认识”什么呢?主要是“认识”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的及学的效果如何。当然,学生的“学”,是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们打破原教材的体例,设计了一个“三段式教学结构”,每段花费两个课时,仅用六个课时便教完了这一内容。教学的具体安排如下:这一段的教学,教师先利用“拍手对口令凑十”游戏,使学生牢记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